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近期,巴西的大豆出口企業集體上調售價,試圖借助當前市場主導地位攫取超額收益。
這一出于逐利動機的提價行為迅速引發連鎖反應,中國采購方果斷調整采購方向,轉向更具價格優勢的替代供應國。
在極短時間內,原本流向中國的130萬噸大豆訂單被整體轉移至阿根廷港口,完成了一次全球貿易路線的快速重構。
![]()
巴西丟失信任訂單
國際大豆交易格局瞬息萬變,就在幾天前,巴西巴拉那瓜港的報價還比美國墨西哥灣高出66美元,溢價達到四年來最高點,當地出口商在接受采訪時信心滿滿地表示“來自中國的訂單已排滿全年”。
然而不到48小時,原定發往中國的130萬噸大豆合同突然取消,全部改道進入阿根廷境內港口,形成一場精準而迅猛的供應鏈轉移。
這場突如其來的轉折使巴西農戶手中積壓的庫存迅速貶值,淪為難以出手的滯銷品,同時也向世界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短視的貪婪終將付出代價。
![]()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這種作物已深度融入國民生活的各個環節。
從百姓餐桌上的豆腐、豆漿、豆制品,到超市貨架上的食用油,再到規模化養殖場所需的動物飼料,其核心原料幾乎都源自大豆。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消費的大豆總量中,超過85%依賴海外輸入,日均消耗量接近30萬噸,這一龐大需求構成了全球大豆貿易體系的重要支柱。
![]()
為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中國早已構建多元化的采購機制。
其中,巴西曾是這一體系中的關鍵一環。特別是在中美經貿關系波動加劇后,巴西對華大豆出口占比持續攀升。
僅2025年前八個月,中國自巴西進口大豆總量突破7700萬噸,占同期全國總進口量的71.6%,九月份單月運往中國的貨量更是占據巴西當月出口總量的93%。
巴西谷物出口商協會(ANEC)一度預測,全年對華出口有望沖擊1.1億噸大關,刷新歷史紀錄。
![]()
這份亮眼業績的背后,是中國長期投入與深度合作的結果。
為了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運輸成本,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建設了多座巴西港口,鋪設連接主產區的鐵路網絡,并在當地興建大豆深加工工廠。
這些基礎設施不僅加快了農產品出海速度,還實現了本地化增值加工,使得每噸大豆的綜合收益提升了逾兩成。
按理說,如此緊密的合作基礎應促成持久互利的局面,但部分巴西出口商和種植戶卻逐漸偏離理性軌道。
![]()
他們率先在港口報價上做文章,巴拉那瓜港大豆價格一路走高,十月份部分批次的溢價甚至達到每蒲式耳270美分。
據山東某大型油脂企業的測算,當時從巴西采購大豆的到岸成本疊加加工費用后,每噸豆粕出廠即虧損約80元人民幣。
面對壓力,多家油廠被迫減產,部分企業開始探索調整飼料配方,減少豆粕使用比例,轉而采用其他蛋白源進行替代。
![]()
中方采購團隊并非未嘗試協商解決。
數家國內頭部糧油企業的采購負責人專程飛赴巴西,希望與出口方就合理定價展開對話,強調長期伙伴關系需要彼此尊重與理解。
但對方態度強硬,多次表達“根本不缺買家”的立場,更有甚者直言“中國別無選擇”。
他們判斷中美緊張局勢短期內難緩解,誤以為中方只能接受高價,于是聯合囤積庫存,企圖進一步推高市場價格后再集中拋售。
![]()
此前已有權威機構發出預警。
荷蘭合作銀行曾發布分析報告指出,巴西大豆的溢價水平正逼近加征關稅后的美國產品,原有的價格競爭力正在快速削弱。
然而沉浸在樂觀情緒中的巴西市場對此置若罔聞,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中國始終奉行“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戰略原則。
就在巴西忙于抬價控盤之際,阿根廷已敏銳捕捉到這一市場縫隙。
![]()
阿根廷的 “神級補位”
作為南美另一農業強國,阿根廷所產大豆品質優良,以往因高達26%的出口預扣稅導致終端報價缺乏吸引力。
9月22日,阿政府突然宣布臨時取消谷物出口預扣稅,大豆出口稅率由26%直接降至零。
該政策實施窗口精準鎖定在9月22日至10月31日之間,恰好覆蓋中國為填補第四季度至次年第一季度供應缺口的關鍵采購期。
政策落地后,阿根廷大豆報價僅略高于芝加哥期貨合約價格2美元左右,與巴西的高昂報價形成鮮明反差。
![]()
中國買家響應極為迅速。
政策公布當日即敲定10艘貨輪的采購協議,次日再追加10艘,短短兩天內達成約130萬噸、相當于20船的成交規模。
事實上,巴西此次陷入被動早有征兆。
大豆產值占巴西農作物總產值的38.8%,而其中七成產量依賴中國市場消化,過度集中單一買家本身就埋下了巨大風險。
![]()
本輪漲價行為不僅造成短期訂單流失,更嚴重損害了長期合作關系的信任根基。
在中國采購方看來,價格浮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合作態度的體現。
相較之下,阿根廷此舉贏得的遠不止是短期訂單。
政策執行期間,阿根廷對華大豆出口總額迅速突破70億美元,政府依規退還部分已繳稅款,進一步增強了出口商積極性,形成正向激勵循環。
![]()
對于巴西而言,這次教訓不可謂不沉重。
原本穩握手中的“金飯碗”,因短視操作險些毀于一旦。
倉庫中堆積如山的大豆、接連取消的航運計劃,都在無聲訴說著一個道理:國際貿易不是單方面的索取,而是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的雙向共贏。
![]()
中國雖擁有強大的購買能力,但從不意味著會無底線承擔不合理成本。
阿根廷的成功逆襲與巴西的驟然遇冷,為所有大宗商品供應國敲響警鐘:資源稟賦再優越,也經不起目光短淺的揮霍。
中國的采購名單永遠向遵守規則、重視誠信的合作伙伴敞開,但絕不會為違背市場規律的溢價買單。
![]()
這場大豆貿易的“閃電戰”雖已落幕,其深遠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未來全球大豆市場的競爭焦點,或將不再局限于產量與質量本身,而更多體現在合作的誠意與戰略的遠見。
畢竟,在糧食這類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商品交易中,真正的硬通貨不是噸位或單價,而是長久積累的信任——一旦失去它,再優質的“豆子”也無法換來應有的價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