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吏的終極夢想就是“入品”,因為一旦有了品級,就意味著收入的直線上升。
自秦漢開始就實行嚴格的“秩祿制”,官兒越大俸祿越高,尤其對于清官來說這些很重要。明代海瑞當七品知縣的時候,年薪只有27兩銀子,母親過壽才敢買一次肉,這確實有點苛刻了。
要說古代官員工資最高的時期,那毫無疑問還得是宋朝。
![]()
包公畫像
根據《嘉祐祿令》等史料的數據,北宋時期的宰相和樞密使等一品大員,月薪高達300至400貫,是漢代的10倍,清代的6倍。
以當時400文一石(約100斤)糧食為參考,按每斤普通大米3元人民幣計算,一石糧食的總價值為300元人民幣。
那么,一文錢的購買力大約相當于0.75元人民幣。僅作參考,現實購買力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
那么一品大員光算工資,月薪就相當于22.5萬至30萬元人民幣(按一貫等于1000文)。
![]()
經典劇照
事實上,一品官職很少有活著的,大部分都是死后追封(如“太師”等)。
而著名的清官包拯,在職期間從未當過一品官,但職權范圍和影響力確實遠超一般人,他的工資也最具代表性。
包大人一路當過知諫院(正五品)、三司戶部副使(從四品)、龍圖閣直學士(從三品虛銜)等。
以及最重要的樞密副使(正二品)。他沒有當過開封府尹,而是“權知開封府事”(從四品)。因為府尹只能是皇儲或親王兼任,雖然包大人才是真正管事的。
在擔任樞密副使期間,包大人身兼多職工資達到巔峰,年薪高達20856貫。
![]()
陜西華縣的北宋銅錢窖藏
這是什么概念呢?舉個例子,陜西華縣在2010年的時候,出土了一批北宋銅錢窖藏,總重量超過4噸,在當時是個很大的發現了。
而包拯的工資,以宋仁宗時期“嘉祐通寶”為例,一枚大多都是3~4克左右,就拿最低標準的3克來算。“省陌”這種制度就不算了,主要讓大家簡單易懂。
20856貫乘以一貫1000文,那就是2085.6萬文,再乘以3!總重量算下來是62568公斤,四舍五入約62.6噸。
看懂了吧?包拯一個人的年薪,就能堆滿15個左右這樣的窖藏!
再按照上面一文錢等于0.75元來算,那就是年薪1564多萬人民幣。
![]()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還只是純工資收入,朝廷還有各種福利補貼。比如換季服裝、絹、綿、祿米等個人補貼,以及為家屬提供的衣服、糧食、茶葉、酒、炭,甚至馬料。
宋朝后來還設立了 “祠祿之制” ,官員可以享受定期療養,所有費用均由朝廷承擔。
而民間的物價除了米,一匹絹約為一貫左右,鹽每斤50~70文,茶每斤約六七十文,豬肉每斤約為120文。
吃喝用度方面完全花不完,甚至不用花錢!那買房呢?
![]()
德基藝術博物館藏《仿宋院本金陵圖》
宋真宗咸平年間,宰相向敏中花費5000貫錢,買了京城前任宰相的一棟豪宅。
房價在京城就是高,包拯還親自判過一個案子,這段出自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開封富商劉保衡因承包官營酒場經營不善,欠下官府1000貫巨債。
為還債,他將自家一處豪宅作價1000貫賤賣。其姑母隨后告上開封府,指控侄子并非劉家親生子孫,無權變賣祖產。
經包拯審理后查證屬實,判決賣房契約作廢。隨后他又查到房產買家竟指向三司使張方平。于是包拯彈劾張方平利用職權脅迫賤買房產,讓這位朝廷大員被貶官外放。
所以5000貫應該就是當時最頂級的房子,占地按畝算的那種!但按照包拯的收入水平,他一年能買4套。
哪怕剩下的零頭,還能買到那種數百貫的普通民房,估計他也看不上。
![]()
很喜歡這個老劇
綜上所述,包拯的真實收入,放在今天已經是妥妥的財富自由。且“實權”非常大,很多福利是沒辦法用錢來計算的。
正因為如此,這些都成了他剛正不阿最堅實的底氣。他能在各種誘惑當中堅守本心,為民請命,屬實令人敬佩。
但包青天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否則他怎么會流芳千古呢?
因為在仁宗年間,國庫年入1.3億貫就已經沒有絲毫結余,可見有多少人在貪!后期更是證明宋代的“高薪養廉”失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