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個事兒特逗,荷蘭那邊有人嘴硬得很,說咱中國不會因為安世半導體那事兒跟他們掰扯太厲害,理由居然是“中國人怕丟臉”。咱先不說這想法多離譜,先把這事兒掰碎了說,都是實在話,沒半句虛的。
這事兒得從9月底說起,那會兒咱正跟美國掰扯關稅的事兒呢,荷蘭突然插一腳,說啥“怕技術外流”“保經濟安全”,直接把安世半導體給接管了,連中國籍的CEO都給硬換了。你說這叫啥事兒?合著咱中國企業合法經營,說被搶就被搶了?
![]()
荷蘭強制接管安世半導體的時間線
2025 年 9 月底,正值中國與美國就關稅政策展開多輪磋商之際,荷蘭政府突然以 “防止技術外流” 和 “保護經濟安全” 為由,對中國企業控股的安世半導體采取強制接管措施。此次接管不僅涉及公司控制權的轉移,還包括強行更換安世半導體中國籍 CEO,這一動作打破了此前中歐企業間長期形成的合作默契。
安世半導體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分立器件供應商,在汽車半導體領域占據關鍵地位,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安全系統等核心部件,全球市場份額超過 15%。中國企業通過合法收購成為其控股股東后,持續投入研發資源,推動公司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突破。
![]()
2024 年安世半導體對歐洲汽車廠商的供貨量占其總出貨量的 42%,其中德國大眾、寶馬等車企對其依賴度極高。荷蘭政府的強制接管行為,直接引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震蕩,也讓中歐經貿關系面臨新的挑戰。
芯片出口限制
面對荷蘭的單邊行動,中國并非僅停留在口頭抗議層面,而是迅速出臺針對性反制措施,宣布對部分用于汽車電子的芯片及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政策的落地,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的便是歐洲汽車產業。
![]()
德國大眾集團作為安世半導體的主要客戶之一,受限于芯片供應中斷,其旗下經典車型 “高爾夫” 的生產線在 10 月初被迫進入間歇性停產狀態。據大眾集團內部數據顯示,“高爾夫” 車型每月需消耗安世半導體提供的約 50 萬顆功率半導體器件,供應中斷導致該車型日均產量下降 60%。
為緩解危機,大眾集團不得不緊急調整生產計劃,延長部分工廠的工期,即便如此,德國巴伐利亞州、下薩克森州等地的大眾工廠仍有超過 3000 名工人面臨短期失業風險。
![]()
除大眾外,寶馬、奔馳等德國車企也陸續發布供應鏈預警,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在 10 月中旬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受芯片供應短缺影響,歐洲汽車行業 10 月預計減產約 80 萬輛,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00 億歐元。這一連鎖反應不僅波及汽車生產環節,還延伸至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意大利、法國等地的多家汽車電子企業也因缺少關鍵芯片而縮減產能。
荷蘭網民言論背后的對華誤判
在 “安世半導體事件” 引發的連鎖反應中,一位荷蘭網民在紅迪網(Reddit)的相關討論中發表的觀點,引發廣泛關注。該網民認為,中國不會因安世半導體事件與歐洲 “鬧大”,核心原因是 “中國人丟不起這個臉”,將中國的反制措施簡單歸結為對 “面子” 的顧慮,忽視了事件背后涉及的國家主權、國際經貿規則等核心問題。
![]()
這種認知并非個例,而是反映出部分歐洲社會對中國外交政策和民族心態的深層誤判。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文化中的 “面子” 觀念片面解讀為情緒化的外在表現,卻忽略了其與國家主權、民族尊嚴之間的深刻關聯。在此次事件中,中國的反制措施本質上是對荷蘭政府違反國際經貿規則、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行為的回應,而非所謂的 “面子之爭”。
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在處理國際爭端時始終秉持理性態度,注重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但在涉及核心利益和原則性問題上從未妥協。此次對芯片出口的限制,是基于維護自身產業安全和合法權益的必要舉措,也是對單邊主義行為的警示。歐洲部分人士將其解讀為 “怕丟臉”,恰恰暴露了其對中國外交政策邏輯和國家利益訴求的認知滯后。
![]()
大國博弈下的規則與利益較量
安世半導體事件表面上是一起企業控制權糾紛,實則是全球科技領域大國博弈的縮影,涉及國際規則、國家信譽與科技主權等多重維度的較量。荷蘭政府以 “國家安全” 為由強制接管中國控股企業,本質上是將經濟問題政治化,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
從荷蘭政府的官方表述來看,其擔憂 “未來安世中國可能停止對歐洲半導體供應” 是采取行動的主要理由,但這一擔憂卻通過單邊強制手段來解決,最終反而導致了供應鏈中斷的 “自我預言實現”。
![]()
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也讓歐洲自身的汽車產業付出沉重代價,反映出部分歐洲國家在處理對華關系時,仍存在 “雙重標準” 的傾向 —— 在涉及自身利益時強調經濟理性,在涉及中國時卻動輒以 “國家安全” 為由設置壁壘。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技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供應鏈安全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但維護供應鏈安全的正確方式,應是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構建多元化供應鏈體系來實現,而非通過單邊制裁、強制接管等破壞規則的手段。
![]()
安世半導體事件的發展,也為歐洲國家重新審視對華關系提供了契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以過時的冷戰思維和認知框架處理與中國的互動,只會導致更多戰略誤判,最終損害雙方的共同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