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Meta 忙著給智能眼鏡加高清顯示屏、Rokid 在攝像頭參數上反復較勁時,一家曾靠 AI 語音出圈的初創公司悄悄改寫了賽道規則。10 月 21 日,Sesame 宣布完成 2.5 億美元 B 輪融資,紅杉資本等巨頭的加注,讓這家公司從 “語音技術新貴” 一躍成為 AI 硬件領域的焦點。不同于行業內卷 “視覺功能” 的主流玩法,Sesame 帶著前 Oculus 團隊的硬件基因,試圖用 “能像真人一樣對話的 AI 伙伴”,在智能眼鏡這個新流量入口開辟出一條 “聽覺突圍” 的新路徑。這場豪賭的背后,既是 AI 硬件從工具向伙伴的進化嘗試,也是巨頭與創企對未來交互入口的又一次激烈爭奪。
![]()
從語音爆款到硬件玩家:Sesame 的快速進化路
Sesame 的成名之戰始于今年 3 月的一場 “聲音革命”。其推出的對話式語音模型 CSM,憑借女聲 Maya 和男聲 Miles 兩個 AI 助手的驚艷表現刷屏社交平臺 —— 這兩個語音助手不僅能精準傳遞語義,更在對話節奏的頓挫、情感表達的起伏和上下文邏輯的連貫上達到了 “以假亂真” 的水準。The Verge 曾直言 “Sesame 做得比其他所有語音助手都要好”,而這份實力也迅速轉化為資本認可:從 101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到 a16z 領投的 4750 萬美元 A 輪融資,Sesame 僅用了 3 個月就完成了兩輪關鍵融資。
但語音技術只是 Sesame 的 “前菜”。創始人 Brendan Iribe 從創立之初就埋下了硬件的種子 —— 這位前 Oculus 創始人曾用 Rift 頭戴顯示器重新定義 VR 行業,另一位創始人 Ankit Kumar 則是 AR 初創公司 Ubiquity6 的前 CTO,兩人的技術基因注定了 Sesame 不會止步于軟件服務。TechCrunch 在融資報道中明確將其定位為 “AI 創企和智能眼鏡制造商”,印證了這家公司 “語音技術 + 硬件載體” 的雙線布局野心。如今 2.5 億美元 B 輪融資的到位,更讓這份野心有了落地的底氣。
![]()
百鏡大戰中 “反卷”:放棄屏幕,押注聲音
Sesame 的入場恰逢 AI 眼鏡賽道的爆發期。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4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達 156.8 萬副,同比暴漲 118.1%,中國市場增速更是高達 274.8%,行業已進入 “百鏡大戰” 階段。但熱鬧背后,玩法卻高度同質化:Meta9 月推出的三款智能眼鏡要么主打高解析度顯示屏,要么強化影像拍攝功能;國內明星產品 Rokid 則把宣傳重點放在 Micro LED 顯示屏和 HDR 攝影技術上,幾乎所有玩家都在 “視覺體驗” 上死磕。
![]()
在這場視覺內卷中,Sesame 選擇了反向突圍。“當大家都在卷‘看’的時候,我們要做‘聽’的價值核心。” 創始人團隊的這一思路,讓其產品定位與行業主流形成鮮明反差。其他品牌的語音功能多停留在問答、翻譯等工具層面,而 Sesame 的目標是讓智能眼鏡成為 “一起觀察世界的 AI 伙伴”—— 用戶佩戴輕便眼鏡時,無需頻繁低頭看屏幕,只需通過自然對話就能獲得陪伴與幫助,這種交互模式更符合 “全天佩戴” 的硬件定位。
![]()
紅杉資本的投資邏輯恰好印證了這一差異化價值。其團隊在親身體驗 Maya 和 Miles 后坦言:“花了幾個小時交談,它們的個性和對話節奏令人印象深刻,這種體驗與之前用過的任何產品都不同。” 顯然,資本賭的是 “語音伙伴 + 智能眼鏡” 的組合,能在視覺內卷的市場中開辟出新的增長曲線。
![]()
野心之下:技術難關與行業考驗
不過,Sesame 的 “反卷之路” 并非坦途。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這家公司至少面臨三重核心挑戰。在技術層面,將擬人化語音助手嵌入輕便眼鏡的難度遠超純軟件服務:既要解決口語交互中的語義精準理解、長時上下文記憶等問題,又要突破續航與輕量化的物理限制 —— 畢竟要實現全天佩戴,眼鏡重量和續航能力是關鍵指標,而持續的語音交互恰恰是耗電大戶。
場景適配的精準度同樣考驗技術實力。AI 伙伴需要學會 “看場合說話”:在會議中應保持靜默,在用戶遇到疑問時主動提供信息,這種場景感知能力需要強大的端側 AI 推理支持。洛圖科技的行業報告顯示,當前 AI 眼鏡正處于 “拍攝為核、多模交互” 的第二階段,要實現 Sesame 設想的 “全域智能伙伴” 形態,還需跨越端側算力突破、光學模組成本降低等多重門檻。
隱私安全則是更敏感的挑戰。全天佩戴的智能眼鏡加上持續運行的語音交互,意味著設備將收集大量用戶的私人對話和場景信息。如何建立完善的數據加密機制,避免隱私泄露風險,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關乎用戶信任的核心命題。目前 Sesame 已通過 iOS 應用開啟早期測試,其 “搜索、發短信和思考” 的核心功能,正是在收集真實場景下的交互數據,為解決這些問題積累經驗。
![]()
結語
2.5 億美元的融資,本質上是資本對 “AI 交互下一代形態” 的投票。在 VR 市場遇冷、AR 眼鏡陷入視覺內卷的當下,Sesame 用 “語音伙伴” 重新定義智能眼鏡價值的嘗試,無疑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洛圖科技預測,2025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將突破 500 萬副,增速超過 200%,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既容得下 Meta、蘋果等巨頭的視覺帝國,或許也能給 Sesame 的 “聽覺革命” 留下空間。
從 Oculus 改寫 VR 歷史,到如今試圖重塑 AI 眼鏡體驗,Brendan Iribe 的每一次創業都瞄準了交互形態的革新。這場 “聲音與屏幕的對決” 最終結果如何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智能硬件真正學會 “像人一樣交流”,離 “萬物互聯” 的終極目標,或許就又近了一步。而 Sesame 的探索,正是這場進化路上的重要試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