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會議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這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面的歷史主動,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廣大政協委員倍感振奮,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接續奮斗,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陳理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集中彰顯了我們黨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通過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中長期規劃,不斷深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高超治國理政藝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作,是勝利完成此前各項既定主要目標任務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新征程實現“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來明表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這一重要論斷要求今后5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重在夯實基礎、全面發力,這是遂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安排的客觀需要,也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具體體現。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征程中,“十五五”時期處于承前啟后的中間時段,夯實基礎、全面發力是客觀進程使然。一方面把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人才、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基礎打得更加穩固,另一方面要統籌推進,進一步匯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表示,應以“六個堅持”錨定“十五五”發展航向。他認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確保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人民至上”是價值內核,將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呼應了“發展為了人民”的初心。“堅持高質量發展”則是鮮明主題,聚焦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經濟行穩致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關鍵動力,通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激活發展新動能。尤為重要的是,“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精準把握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既釋放市場活力,又強化政府引導;“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則是底線思維的體現,為發展筑牢風險屏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保江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又躍上了一個大臺階,不僅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錨”,而且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快速崛起。特別是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民生建設成果豐碩,人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這些歷史性的發展成就,是“十四五”時期的突破性改革充分釋放的發展活力。“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步伐,進一步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合成效應”將充分釋放。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戴東昌表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十四五”以來我國發展的顯著特征,將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六個堅持”的重要內容予以強調,更加凸顯了其重要性。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十四五”時期,盡管外部挑戰風高浪急,我國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以開放共贏為全球包容性發展提供新典范。相信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在“十五五”時期再上一個新臺階。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這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要聚焦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進一步提升國際標準制定能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領域,加大關鍵技術國際標準化研究力度,以中國標準擦亮中國品牌,帶動產品、技術等更高質量“走出去”。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應聚焦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健全完善國有企業“走出去”統籌協調聯動機制,打造“雁行出海”格局,引導支持“頭雁”企業統籌行業全球資源,推動我國全產業鏈“走出去”,助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徐禮華表示,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是“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作為土建領域的一名高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認識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加快推進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一是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研究推廣超低能耗建筑;二是推進既有建筑提質改造,建立健全城市更新中節能改造長效機制;三是開發應用綠色建材與技術,促進超低能耗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融合發展,構建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體系,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社會聯絡部原部長楊軍日表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這項工作從無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作為總工會界別委員,要立足工會“娘家人”定位,始終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認真履職,通過扎實調研把職工的“急難愁盼”轉化為提案建議,推動政策從“紙面”落到“地面”。新征程上,要緊扣全會部署,堅持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不斷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體系,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寫整理:杜軍玲 王慧峰 司晉麗 賀春蘭 奚冬琪 孫琳 郭帥 高志民 謝穎 李恒
文字編輯:楊智嘉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周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