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Wants to Cure Cancer. So Why Did It Make a Web Browser?
這家人工智能巨頭已喪失想象力。
![]()
插圖:Matteo Giuseppe Pani/《大西洋月刊》
在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看來,當下的網頁瀏覽器已經過時。“人工智能為重新思考瀏覽器的形態提供了罕見的、十年一遇的機遇,”這位OpenAI首席執行官昨日在發布公司最新產品——ChatGPT Atlas時表示。
在這款人工智能驅動的新瀏覽器中,ChatGPT成為了上網的核心工具。在Atlas的任意網頁上,你都能點擊“咨詢ChatGPT”按鈕,開啟與聊天機器人的側邊對話。想找烹飪靈感?Atlas可通過“瀏覽器記憶”功能,調取你近期瀏覽過的食譜——無需你手動查找上周打開又關閉的《紐約時報》烹飪頻道食譜。正如奧特曼及其團隊昨日介紹Atlas時急于展示的那樣,該瀏覽器設有“代理模式”,在此模式下,ChatGPT可代你使用網絡。理論上,它能(在你允許的情況下)搜索并預訂旅行行程。
盡管宣傳得天花亂墜,但我親自試用Atlas后卻發現,其使用體驗與普通上網并無太大差別。啟動瀏覽器后,Atlas會在新標簽頁中打開ChatGPT——這與谷歌瀏覽器(Chrome)打開谷歌搜索的方式如出一轍。(Atlas基于Chromium開發,該開源瀏覽器項目由谷歌打造,也是谷歌瀏覽器和微軟Edge瀏覽器的基礎。)在Atlas中點擊“咨詢ChatGPT”按鈕,與在其他瀏覽器中打開ChatGPT的操作并無二致。“瀏覽器記憶”功能也與ChatGPT中已有的“記憶”功能相似。我發現,代理模式雖看似亮眼,卻速度極慢且漏洞頻發,而早在今年夏天,它就已成為ChatGPT的獨立功能。OpenAI宣稱要重新定義人類使用互聯網的方式,最終卻只推出了一款平平無奇的網頁瀏覽器,無非是省去了訪問ChatGPT.com網站時本就微不足道的操作步驟。
很明顯,推出這款瀏覽器的核心目的,是讓ChatGPT更深入地融入人們的生活。OpenAI的一位發言人向我推薦了公司應用部門首席執行官菲吉·西莫(Fidji Simo)在Substack上發布的一篇介紹Atlas的文章。西莫在文中指出,這款工具“能讓更多人更輕松地挖掘人工智能的潛力”。然而,推出網頁瀏覽器的舉動,與OpenAI將自身定位為“革命性人工智能實驗室”而非“傳統科技公司”的形象并不相符。OpenAI由一家非營利組織控股,其創始使命是確保超強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就在一個月前,奧特曼還在一次采訪中表示,OpenAI未來或許會動用相當于一座大城市的電力,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供電,而這些數據中心有望“攻克癌癥”或“為全球所有人提供免費教育”。
自那以后,OpenAI接連推出了多款產品:與TikTok界面幾乎一致的人工智能視頻生成應用Sora 2;宣布ChatGPT即將更新,允許成年用戶創作情色內容;進一步透露將與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尼·艾夫(Jony Ive)合作開發人工智能設備;推出“即時結賬”功能,用戶可在ChatGPT內直接購物;如今又發布了這款與谷歌瀏覽器外觀相似的網頁瀏覽器。
OpenAI或許別無選擇,只能轉向商業化發展。誠然,超級智能終有一天可能為公司帶來難以想象的財富。但目前來看,打造極具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成本極高——且眼下盈利空間極小。據《信息報》(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虧損了數十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現金消耗將達到1150億美元。(OpenAI與《大西洋月刊》存在企業合作關系。)
為給進一步的人工智能研發提供資金,OpenAI將目光投向了硅谷的傳統收入來源:社交媒體應用、電子商務、網頁瀏覽器、個人設備。(這些領域大致對應Meta、亞馬遜、谷歌和蘋果四家公司。)“我們開展這些業務,主要是為了獲取資金,用于研發能推動科學發展的人工智能,”奧特曼近期在X平臺上談及OpenAI的商業舉措時寫道,他還補充稱,“沿途向人們展示酷炫的新科技/產品、讓他們開心,同時考慮到計算需求巨大,若能盈利自然是好事。”人工智能行業的其他企業也采取了類似做法。谷歌正迅速將其聊天機器人Gemini整合到多款應用和服務中,包括谷歌瀏覽器。OpenAI的另一大競爭對手Anthropic,正試點推出一款Chrome擴展程序,將自家聊天機器人Claude整合到瀏覽器中。蘋果和Meta也在將人工智能融入其全系列產品。本月早些時候,Meta宣布將根據用戶與旗下人工智能工具的聊天內容,推送個性化廣告。
但與其他一些人工智能公司相比,OpenAI如何從多數業務中盈利,目前仍不明確。例如,Sora和Atlas瀏覽器中均未植入廣告,不過奧特曼在近期的一檔播客節目中表示,他不排除未來加入廣告的可能。生成大量視頻或處理用戶日常網絡交互,所需的計算成本可能極高。OpenAI會利用用戶在Atlas中的部分交互數據改進未來的模型(用戶可選擇是否共享各類數據)。用戶的搜索和瀏覽行為所產生的信息,其廣度和細致度——這些數據正是OpenAI的主要競爭對手谷歌已掌握的資源——對研發未來的聊天機器人可能具有極高價值。目前,Atlas的代理模式仍速度遲緩,有時還會令人困擾;若能獲取更多用戶交互數據用于訓練,未來的版本或許會變得快捷又便捷。OpenAI表示,推出ChatGPT Atlas旨在讓更多人享受到人工智能的益處;巧合的是,這一崇高目標同時也能幫助公司收集更多數據,并搭建新的潛在收入渠道。或許,“革命性人工智能實驗室”與“傳統科技巨頭”之間,從未存在過本質區別。
幾年前,奧特曼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們完全不清楚未來如何盈利”,但一旦OpenAI打造出“通用智能系統,基本上,我們會讓它想辦法創造投資回報”。在打造出這個“數字精靈”之前,奧特曼只能向硅谷的前輩們取經——借鑒他們推出的各類設備、應用、訂閱服務和廣告模式——來探索盈利之道。盡管奧特曼描繪著科幻般的未來,但他的公司仍受制于近期科技發展歷程中形成的產品形態與商業模式。
作者Matteo Wong是《大西洋月刊》的一名撰稿人。
說明:本號刊發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