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銷量連續3個月增長,月銷超過90萬輛,正在新能源車企互相卷上天的時候,估計誰也想不到,油車竟然又殺回來了!
去年新能源的滲透率首次超過了50%,許多人都說油車行業的天即將塌了。沒想到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滲透率又一度下降到了42%。
然而隨后其滲透率卻一路上漲,截止到今年9月這個數據再創新高到了57.3%。
而也正是在9月,隨著各大油車8月業績的出爐,大家驚訝的發現,在電車高歌猛進的同時,油車也正在強勢復蘇。
![]()
許多車企巨頭甚至公開表示,自己不會放棄油車的生產。油車好像又要殺回來了!
市場似乎就是如此變化莫測,從如今的市場態勢來看,新能源要說自己贏了,好像為時尚早,甚至在競爭激烈的國內汽車市場,到底誰能笑到最后,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一次說油車要殺回來,可不是開玩笑的,從一眾油車的銷售數據來看,未來汽車是否是“電氣時代”還值得重新去定義。
在整個8月份,國內一共賣出了90.2萬輛油車,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5%。
![]()
綜合前8個月來看,今年1月到8月的油車銷量,已經達到了874.7萬輛,從這個增長趨勢來看,追平去年全年如今或許已經沒有問題。
至于和去年相比,今年油車銷量會增長多少,這就非常值得期待了。一邊是新勢力鋪天蓋地的宣傳小訂爆單,新能源滲透率不斷升高,一邊卻是油車的強勢復蘇,增長創造了年內新高。
如此矛盾反常識的情況,卻真真實實的在市場上發生了,而且從汽車出口量來看,油車依然是穩居“老大”之位,新能源想要追趕恐怕還需要不少時間。
汽車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油車到底做對了什么,憑什么可以強勢殺回?
![]()
多家巨頭表示不會放棄油車
新能源“神話”破滅?
在各大新勢力卷發布會,頻頻發布小訂、大定爆單,在價格和配置上卷到極致,只為了把銷量打上去的時候。
卻猛然發現,自己在和同行新能源“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燃油車卻用銷量悄悄的將他們給“背刺”了,而且這“背刺”程度還不淺。
![]()
前面已經說到了,8月份的時候油車銷量已經達到了90.2萬輛,創造了今年增長新高。
另外一邊8月份也是油車銷量的第三個月增長,在今年油車銷量已經出現了連續三個月正增長的情況。在九月底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大事,給國內一眾油車著實打了一波氣。
9月25號的時候,為上市長跑了21年的國內油車代表企業奇瑞,終于在港股成功上市。
奇瑞的成功上市,也使得它成為了繼吉利、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零跑之后的又一車企。
![]()
從這里面也可以看出,港股上的車企有一大半都是新能源車企,而奇瑞的成功,也無疑是給國內一眾油車增加了不少信心。
1月到8月新能源的滲透率是55.3%,同時這也說明了油車依然掌握了45%的市場。
而現在油車的銷量增長,更是證明了除了這45%,油車還有上升的空間。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隨著去年全年油車銷量的只有1398.9萬輛,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17.3%。
面對如此“低谷”的情況,一眾車企卻高調宣布不會放棄燃油車的研發和銷售,甚至會加大油車業務的投入。
![]()
比如吉利就在今年3月的高調表示,旗下的油車板塊不僅僅不會收縮,還會加強。除了吉利外,一汽大眾,東風本田這些車企也多次公開說,會繼續加強油車投入。
當時有人以為他們只是說說而已,畢竟新能源的滲透率增長擺在那里。沒想到這些公開表態背后,這些燃油車企實則已經憋著了一個又一個大招。
![]()
油車5萬就能落地
能耗逼近電車
2024年對于國內汽車市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做為新勢力的龍頭車企比亞迪,喊出了一個口號“油電同價”,后來甚至喊出了“電比油低”。
隨后電車并借著價格和配置等等一系列優勢,迅速搶占市場,隨著其滲透率的不斷上升,油車甚至在一段時間里面,變成了市場“少數派”。
雖然去年電車的高歌猛進把油車打的一退再退,但是到了今年油車并沒有再退,而是選擇了徹底反擊。
![]()
針對電車喊出的“電比油低”,不少燃油車企也喊出了“油電同智”、“油電并行”這樣的口號,并且用實際行動,讓那些原本想要買電車的車主轉而心動油車。
從去年年底開始,為了在銷量上扳回一局,油車也開始學起了許多電車搞優惠。許多車企甚至紛紛推出了一口價優惠。
比如上汽通用,就把昂科威PLUS版本的售價調整到了16.99萬。而在此之前,與之前售價相比,相當于直接優惠了6萬。
在一口價優惠的吸引下,這款車型銷量很快那就迎來了暴增,單月銷量達到了13540輛,同比暴增了198.2%。
![]()
隨后越來越多的油車也紛紛“跟風”,許多車的售價甚至下探了之前難以想象的程度。比如5萬的長安逸動,6萬左右吉利的帝豪,7萬的帶全景影像的艾瑞澤頂配版。
不僅僅是價格優惠,在能耗上油車比之前更省油,如今油車的熱效率普遍有43%,甚至更多,一些混動車型的能耗甚至直逼電車水平。
而之前電車的智能優勢,如今也在慢慢的被油車補齊,不少車型甚至已經搭載了許多電車在使用的同款芯片,輔助駕駛、語音智能服務、車機生態,這些油車一樣不少。
一些搭配了比較低階智能的油車,則會用擴大車輛空間來補齊短板,比如把A級車身做成B級車身。
![]()
電車雖然更加省油,但是油車卻比電車省電池,電車換一個電池最少需要幾萬。而多數油車基本上能開個十年以上,電車的電池可能用不到十年就要換。
在油車比之前更加優惠,更加省油,更加智能,更加大的時候,在和同樣價位和配置的電車對比的時候,許多為了省油而去買電車的車主,勢必會被吸引回來買油車。
如今隨著油車逆勢增長,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也進入了下一個白熱化階段。
另外一邊,新勢力也絕對想不到,和他們競爭的除了同行,讓顧客考慮買油車而不買電車的,也有可能是物業。
![]()
卷上天的新能源
能否笑到最后?
有許多人下單電車,是想省油,然而當他們買回后發現,電車確實省油,可是有時候卻并不好充電。新能源雖然改變了國內的汽車格局,但是也增加車主的出行焦慮。
許多人在買了電車之后,為了好充電,都準備在家里或者車位旁邊安裝了一個自用樁。
![]()
其實充電樁的安裝非常的簡單,甚至有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自己看著說明書就可以安裝完成。
然而當許多電車車主到了真正要安裝充電樁的時候,即使在沒有技術難題的情況下,卻發現安裝一個充電樁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就是充電樁的價格,其費用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的地點,正常來說一個家用樁的安裝,只需要4位數。
![]()
但是在一線城市,特別是這些城市里面的小區里面,充電樁價格就不一樣了,在深圳的一些地方,這個價格變成了8萬。
而在上海靜安的小區里面,這個價格則飆升到了12萬,在北京望京小區,最貴的充電樁甚至需要15萬。無論是8萬還是15萬,都可以再買一部電車了。
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小區安裝充電樁,并不是想裝就能裝,你還得過物業這一關。
而網絡上也不止出現一例,由于物業以電壓不夠和安全隱患等等原因,拒絕業主安裝充電樁,而導致雙方起糾紛的新聞。
![]()
安裝不了私人充電樁,那就只能去共享充電樁充,平時還好,可以錯峰充電,但是遇到了節假日或者周末,出行的電車不是在充電就是在找充電中的路上。
雖然全國充電樁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這個增長速度卻始終趕不上電車的增長銷量。特別是遇到大型節假日的時候,充電就會成為電車車主的一個“噩夢”。
在今年國慶部分熱門城市的服務區充電樁,甚至出現了1到4小時的長時間排隊現象。
一邊是蹲在充電樁旁邊,焦急的看著電量的增長,另外一邊卻是油車車主在加油的間隙,還能去加油站把便利店買瓶水再走。充電難的問題,正無形中勸退不少消費者。
![]()
而因為電車迅速增長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無形中也成為了油車奪回市去市場的契機。
從目前油車強力復蘇看來,如今的新勢力車企雖然已經完成了市場的彎道超車,但是市場對于油車的需求也不少,未來“油電并存”的情況相信會長時間存在。
![]()
2025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出口了368萬輛汽車,和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8%。這三百多萬輛車中,有130.8萬輛是新能源,而這個數量也比2024年同期增長了84.6%。
油車和之前相比,雖然下降了7%,但是依然有237.3萬輛,在出口方面基本上是斷崖領先。
![]()
所以未來,無論是出口還是內需,油車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場,新勢力的崛起,雖然成功讓我們在世界汽車市場上實現了彎道超車,并且實現了相關的技術領先。
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汽車依然只是一個出行的工具,更耐用,更具性價比,才是多數人選車的普遍標準。
而在如今的油電之爭之下,越來越多的性價比車型出現,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
油車電車到底誰能笑到最后稍不可知,但是就目前而言,消費者肯定是獲利最大的一方。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