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11時33分,力箭一號遙八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將3顆衛星(巴基斯坦遙感衛星02 星、中科衛星03星和04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其第9次飛行,已累計將73顆衛星(載荷總質量超過9噸)精準送入軌道,在民商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占有率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國內唯一實現外星搭載發射的民商火箭,共完成三次國際訂單履約。
![]()
這款四級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參與研制。總長30米,芯級直徑2.65米,整流罩直徑2.65米/3.35米,起飛重量135噸,起飛推力2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2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1.5噸,具備快速發射、低成本組網等特點。
作為我國唯一連續發射噸級以上載荷的民商火箭,已形成多樣化的發射服務能力,包括拼車發射、整箭專車發射、外星搭載發射、發射國家任務等模式。目前,發射成本降至每公斤載荷1萬美元以內,訂單響應周期控制在半年之內,地面測試與發射準備周期約7~10天,后續單次可支持超50顆衛星發射。
![]()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總部設在廣州。自成立以來完成八輪融資,總估值約111億元,系廣東省首家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位于從化區的中科宇航液體動力系統試驗中心于9月9日落成,占地面積1016畝,是我國首個面向全球開放的商業航天動力系統測試平臺落成。
位于南沙區的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占地100畝,已實現火箭生產、總裝、測試“一條龍”服務,是國內首個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基地,具備年產30發火箭和結構艙段制造裝配能力。
![]()
中科宇航出自“國家隊”, 由中國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的搖籃和發源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孵化而來。700余名員工中,60%為碩士及以上學歷,平均擁有十年以上運載火箭研制經驗。創始人兼董事長楊毅強,具備30多年空天飛行器相關領域項目管理經驗,是原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總指揮,還曾參加和負責三個國家航天型號研制。
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號遙一火箭成功首飛,成為當時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固體火箭,采用“一箭六星”方式將六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2023年6月7日,力箭一號遙二火箭以“一箭26星”創造了當時國內一箭多星發射紀錄【注:同年6月15日,長二丁火箭刷新一箭多星最高紀錄,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升空;中科宇航仍是民商火箭多星發射最高紀錄保持者】
2024年11月11日,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實現“一箭15星”,其中就包括阿曼智能遙感衛星一號,這是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首次向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服務。今年8月19日,力箭一號遙十運載火箭將墨西哥ThumbSat-1衛星、ThumbSat-2衛星等7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
目前,中科宇航正在研制的力箭二號,是一款中型液氧煤油火箭,推力和載荷都比固體燃料火箭更大,具備8噸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和12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今年6月,一級動力系統試車成功,預計四季度首飛。
亞軌道太空旅游可重復使用飛行器“力鴻二號”直徑3.35米,最大飛行高度120公里,失重時間約180秒,可載7人,重復使用30次。計劃今年10月或11月初進行首次發射測試。
![]()
今年8月,中科宇航進行了IPO輔導備案。除此之外,藍箭航天、屹信航天、微納星空、國星宇航、天兵科技等多家頭部商業航天企業也紛紛開啟上市進程。相關機構預計,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誰能脫穎而出?我們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