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去世,全國悲痛。
造就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除了有一個數(shù)學家父親的指引,更離不開他那位裹過腳的母親羅孟華。
這位裹著小腳的舊式女性,沒受過新式教育。
內心或許帶著時代的自卑,卻用自己最樸素的方式,成就了一個星光熠熠的學術世家。
![]()
01
羅孟華189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當時正好是清末民國時期,全國興起反封建反壓迫行動。
羅孟華相貌一般般,和丈夫楊武之是指腹為婚,兩家父母關系很好。
那個時代舊式女性從小就要纏足,行動不便,剛開始疼得不得了。
而且那時候普通女性根本沒機會上新式學堂,知識有限。
到了民國的時候,這種裹腳叫做解放腳,就是又放開了。
![]()
即便羅孟華的腳不是三寸金蓮,可是已經(jīng)嚴重變形了,好在到了成年以后就不疼了。
因為她需要終日操勞,所以路也走的很快。
可是這份封建裹腳帶來的自卑,卻在羅孟華心里深深扎根。
1919年,和楊武之結婚后,羅孟華本本分分地照顧著丈夫,日子過得很清苦。
1923年,丈夫楊武之在文人的幫助下,前往美國留學,勵志學成回來,拯救受壓迫的中國。
那時候,楊振寧才出生后僅10個月大。
![]()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一個舊式傳統(tǒng)女人,丈夫一去大洋彼岸,消息全無。
她只能守在家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養(yǎng)大。
期間經(jīng)歷軍閥混戰(zhàn)、物資短缺等困境,白天洗衣做飯、夜間縫補衣物維持生計。
羅孟華雖然自己認字不多,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
在楊振寧才4歲時,她就開始用山東老家的土辦法教他認字。
一年多時間里,居然讓一個幼童認識了3000多個漢字。
楊振寧后來回憶說,那一年多的學習,是他“人生的基石”。
![]()
02
1928年,楊武之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考取了博士學位,5年后風光回國。
那時留學生回國后拋棄原配成風。
于是合肥老家流言四起,有人說羅孟華配不上楊武之,楊武之肯定會再娶新式女子為妻。
羅孟華裹腳還沒讀過什么書,非常自卑。
而楊武之相貌堂堂,還是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兩人的學識、眼界差距巨大。
所以當時羅孟華內心已做好被趕出門的準備。
就站在這愁苦之際,羅孟華收到楊武之寫來的一封信,讓妻子帶著楊振寧到上海去接他。
彼時回國的楊武之已經(jīng)去上海任教,不能回家。
原來丈夫并沒有打算拋棄她,羅孟華收到信激動得滿眼是淚,忙帶著兒子趕去與丈夫團聚。
1929年,楊武之被聘為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一家人住在清華園里一個四合院里。
![]()
丈夫作為數(shù)學教授忙著教書,兒子跟著丈夫知識啟蒙。
羅孟華知道自己無法在學術上指導丈夫和兒子,所以她選擇默默付出。
她打理好一切瑣碎,讓他們能心無旁騖地投身于學術的星辰大海。
1938年,戰(zhàn)爭爆發(fā),動蕩不安。
恰逢楊振寧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丈夫楊武之去了歐洲,羅孟華便到西南大學隨行照顧楊振寧。
在西南聯(lián)大那段最艱苦的歲月里,物資極度匱乏,她依然想方設法保證兒子的營養(yǎng)。
為了保證楊振寧能喝上牛奶,她甚至在門口養(yǎng)了一只羊。
這份看似微小的堅持,背后是一位母親傾盡所有的支持。
![]()
03
1945年,楊振寧赴美留學。
臨行前,母親連夜縫制的棉襖,一遍遍叮囑他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1949年,楊振寧本來要回國的,可是美國那時候怎么肯放這個天才回國。
所以楊振寧滯留美國,可是因為他不是美國籍,不管是生活還是學術研究上處處受限。
1960年,楊振寧已經(jīng)15年沒有見過母親,所以他寫信請父親、母親到國外跟他們團聚,也見一見孫子。
![]()
父親欣然答應,可是母親卻遲遲未能決定。
因為羅孟華心中一直有一個疙瘩,她下意識的覺得她的裹腳,似乎代表了中國曾經(jīng)的落后與丑陋,所以不敢去。
考慮了好多天,最后想看見她的大兒子和孫子的欲望,終于克服了心理。
楊振寧和父母、孩子吃西餐的影像罕見曝光。
羅孟華和丈夫兒子一樣,都穿上了新式的女士西裝。
![]()
![]()
楊振寧還帶著母親去坐了輪船,母親滿臉喜悅,兒子在國外的生活環(huán)境與當時國內相比,真的太好了。
![]()
可老兩口不知道的是,那時候的楊振寧已經(jīng)煩惱重重。
1964年,受到多方壓力因素,在考慮了很久之后,楊振寧做了一個很痛苦的決定,加入美國國籍。
很多人質疑他貪圖優(yōu)越環(huán)境不肯回國。
不被理解的楊振寧只能在爭議中潛心研究,終于在1957年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享譽世界。
![]()
可是即便兒子楊振寧成為世界名人后,羅孟華依然羞于在公開場合露面。
這份藏在心底的自卑,是時代打在她身上的烙印。
兒子這么風光,羅孟華始終覺得自己是個拿不出手的母親。
1973年,在父親楊武之去世后,楊振寧將母親接到香港,親自奉養(yǎng)。
楊振寧61歲時,母親已經(jīng)87歲,兩人在香港中文大學宿前合影。
![]()
1987年,羅孟華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往后,每次提起母親,楊振寧總說母親教會她的,是比知識更強大的力量。
“你如果要問我,我母親除了養(yǎng)育我,除了教我3000個字,還給我留下什么呢?我想是那股堅強意志的信念,有無比的力量。”
![]()
04
羅孟華,作為一個母親的偉大,不在于她自身取得了什么耀眼的成就,而在于她用自己的方式,托舉起了兩代人的輝煌。
所以,當我們仰望楊振寧這樣的科學高峰時,也別忘記看看山腳下那位默默支撐的平凡母親。
她的腳雖被裹小,但她的胸懷和格局卻無比寬廣。
她用一生詮釋了:真正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最樸素的堅守和最深沉的愛。
備注:本文內容均來自可靠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