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7萬平方米科創載體拔地而起,集聚近900家高新技術企業、16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5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授權量領跑安徽省;創新綜合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安徽省區級榜首,以硬核實力穩坐“賽迪創新百強區”全省首位……一組組躍動的數據和亮眼的榮譽,勾勒出合肥蜀山區“全域科創”的澎湃圖景,彰顯出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勁勢頭。創新是蜀山最鮮明的特質,科創是蜀山最突出的優勢。如何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是蜀山區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問”,蜀山區以“全域科創”戰略作出有力回答。堅持科技打頭陣,以創新開路、靠創新突破,統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入融合發展,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加速融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強高能級平臺建設,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不斷將創新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
魅力蜀山,首創之區。
科創+城市更新
高能級平臺引創新回歸都市
“您看到的是我們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EAST)構建的高精度數字孿生模型,戴上VR頭顯就能直觀看到裝置內部運行狀態,幫助科學家更好地進行實驗數據處理。”安徽可視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楊遠帆向全國觀眾展示了科技與藝術交融的獨特魅力。
這支平均年齡20多歲的年輕科創團隊,攻克了超大規模科學數據實時可視化與交互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對中國前沿科技裝置的可視化表達,成為業界矚目的“科學翻譯官”。
![]()
楊遠帆和團隊成員馬達加斯加留學生在實驗室工作。
2023年5月,尚在中國科大攻讀博士學位的楊遠帆帶領一支以在校生為主的團隊,入駐了與母校僅一路之隔的“科大硅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大站。科大站原本是一處地處繁華路段的閑置倉庫,蜀山區將其打造成為科創孵化平臺,建筑面積約5100平方米,集辦公、路演、資本對接等多功能于一體,可容納280人同時創業,累計入駐團隊50余家,在孵企業25家。
在科大站,楊遠帆團隊憑借蜀山區提供的免費場地與初創免息貸款等政策支持,將XR/VR技術應用于科研成果轉化。依托于科創驛站提供的創業指導和場景對接,迅速打開市場。如今,他們已成功將150余項科研成果轉化為生動影像,講述40余位院士的“科研故事”,成為全國知名的“科學翻譯官”。回顧創業歷程,楊遠帆感慨道:“從12個工位到24個工位,再到即將入駐2000平方米辦公區,蜀山給了我們成長的空間。”
蜀山科創集團負責人表示:“創業團隊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導向。”他將創業比作馬拉松,載體服務如同陪跑的“兔子”,不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遠。科大站通過提供工商注冊、種子基金、融資擔保等全方位服務,切實助推初創企業“破殼”成長,讓創新載體成為生產力轉化的“搖籃”。
在蜀山區老城區,一場“空間革命”正在進行,通過“科創+城市更新”推動空間重構與產業升級,讓原本閑置的老廠房、舊樓宇變身為現代化的科創載體。2021年以來,“科里科氣”系列科創驛站(科大站、科學島站、安醫大站)、1986科創園、人工智能大廈等一批科創載體在老城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批科技初創企業回歸都市,嵌入社區。目前,蜀山區通過“租購改拆留建”等方式,已建成科創載體50余萬平方米。
![]()
1986科創園。
此外,新智造產業園、環境經濟產業園等26.7萬平方米高能級科創載體也即將建成投用。
“力爭到2028年,全區科創載體總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實現‘創新源頭在哪,載體就建到哪’的布局。”蜀山區政府副區長鄧九安介紹。
全要素融合創新體系
創新生態為產業聚動能
走進“科大硅谷”蜀山園硅谷大廈,安徽智地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地質災害監測點的各項數據。“我們研發的智能傳感器與監測平臺,已在全國多地成功預警地質災害風險。”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強博士介紹,依托中國科大核心技術積累,企業實現了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產業化。
![]()
“科大硅谷”蜀山園硅谷大廈。
“蜀山區為我們解決了場地需求、產品驗證、資本對接等核心痛點,是我們產品打開市場的關鍵。”張強博士感慨,“團隊從3人發展到33人,從年產值不足百萬元到突破2000萬元,離不開蜀山區‘保姆式’的服務支持。”
![]()
智地感知聯合創始人張強(中間)與科研人員調試研發設備。
智地感知的成長故事,是蜀山區“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互動機制的縮影。近年來,蜀山區聚力打造主體高效協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創新生態,將高校院所的“智力”、政府部門的“助力”、金融機構的“財力”擰成一股繩,推動“四鏈”融合,打造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有韌性、更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整合創新要素,蜀山區組建科技創新戰略聯盟,推動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平臺、概念驗證中心、專業孵化載體、產業資本、優質科創企業、專家智囊“七位一體”協同聯動。目前,已引進來自中國科大等院士及其團隊9位(支),新獲批市級成果轉化中試基地3家、申報省級2家,讓實驗室里的“科技之花”更快結出產業“果實”。
培育創新氛圍,蜀山區舉辦“機遇蜀山”系列活動,通過峰會論壇、項目路演、特訓班等形式,為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今年以來,先后在南京、寧波舉辦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接會,推動長三角地區創新資源深度共享,幫助企業“走出去”找市場、“引進來”補鏈條。在推進成果轉化上,成立科技招商與成果轉化中心,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引入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
![]()
舉辦“機遇蜀山”系列活動,為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科產深度融合
創新能級躍升催生新質生產力
“讓技術從‘書架’走向‘貨架’,賦能產業發展,是我們推動全域科創的核心目標。”蜀山區科技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蜀山區堅持“科技賦能產業、產業反哺科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加速崛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中國環境谷,400余家環境領域企業集聚發展,“四上”企業占比超四成,形成了從環境監測、污染治理到環保裝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中貝通信、誠邁科技等近400家軟件和人工智能企業扎根生長,覆蓋數據、算力、算法、應用全產業鏈;在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新型儲能產業先導區集聚企業23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先導區集聚企業18家,未來產業的“幼苗”正在茁壯成長。
![]()
中國環境谷。
從“實驗室”奔向“應用場”,蜀山區的創新成果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改變著生產生活。陽光電源零碳技術研究院落地運行,其研發的新型儲能技術已在多個新能源項目中應用;夢克斯航空的火箭整流罩成功護航“谷神星一號”火箭飛天,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上海環交所碳管理體系(合肥)服務中心正式落戶,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碳管理服務;清華猛獅智能飛行汽車簽約入駐,開啟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斯帕斯無人機共享機場試點成功落地,讓無人機物流配送從“概念”變為“現實”。
![]()
安徽斯帕斯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無人機共享機場。
今年以來,“科大硅谷”蜀山園新落地科技企業70家,在園企業總數達344家。國科星通攻克 “單北斗獨立解算” 技術,元碩太赫茲將安檢技術跨界應用于醫療領域,一批企業在低空經濟、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成為新質生產力 “生力軍”。
科技創新正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蜀山區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逐年攀登。答好時代提出的“創新之問”,對蜀山而言,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當前,蜀山區上下正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昂揚斗志,主動領題、專注破題、全力解題,讓創新的旗幟飄揚在產業前沿與城市更新的主戰場。在這片日益繁茂的“科創叢林”中,蜀山正以全域科創的生動實踐,書寫著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來源 | 人民網安徽頻道 許貞 朱靜 劉亞萍 朱琛琛 葛慶釗 詹偉偉
審核 | 朱琛琛 責編 | 張靜 編輯 | 張瑞 李瑜琪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 安徽新媒體集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