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脈高壓是肝硬化等肝臟疾病進展中的關鍵并發癥,其規范化管理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南香山門脈高壓論壇”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廣州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門脈高壓的全病程管理”為主題,涵蓋專業技能培訓、前沿研究分享、臨床難點探討、基層救治體系建設及基礎研究突破等豐富環節,旨在構建高水平學術交流與繼續教育平臺,助力肝病專科醫生全面提升診療能力,共同推動門脈高壓診療模式從單點干預向全病程系統化管理升級,加速前沿研究成果向臨床實踐的轉化與應用。大會主席、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陳金軍教授將圍繞論壇核心理念、無創診斷技術進展及基層能力建設等話題展開深入解讀。
![]()
作為本屆南香山門脈高壓論壇的大會主席,請您介紹一下本次論壇在議題設置和內容安排上有哪些獨特亮點?
陳金軍教授:本屆論壇延續了南香山門脈高壓論壇一貫的學術宗旨——以臨床研究成果推動臨床實踐的優化與改進。在整體框架上,我們保持了與往屆一致的經典設置。例如主旨論壇環節,我們特別邀請了英國倫敦大學Rajiv Jalan教授,他在肝衰竭與肝硬化失代償臨床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概念的提出者之一,并持續推動其診斷標準與治療策略的更新。同時,我們也榮幸地邀請到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委徐小元教授,以及賈繼東教授、魏來教授、尤紅教授等國內權威專家,還有包括侯金林教授、孫劍教授在內的感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此外,論壇還匯聚了多位在臨床研究與基礎轉化研究中表現突出的全國中青年學者,堪稱“群英薈萃,共話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特別設置了“B to B”(即從基礎到臨床的轉化)環節,旨在打通科研與臨床的壁壘,推動成果落地。盡管論壇框架延續傳統,但內容始終與時俱進,力求將最新的臨床研究進展呈現給廣大肝病醫生,激發更多臨床思考與實踐創新。
脾臟硬度與肝臟硬度測量在門脈高壓評估上扮演怎樣的角色?請您談談無創監測體系在未來發展中挑戰與應用前景?本次論壇同步啟動了“脾臟硬度共識”制定工作,該共識將對診療規范與臨床實踐產生哪些影響?
陳金軍教授:在肝病全病程管理中,簡便、經濟、便捷的無創診斷手段至關重要,也深受醫患雙方的青睞。肝臟硬度和脾臟硬度測量基于超聲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操作相對簡便,有助于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或其他操作人員快速評估患者的肝臟纖維化及門脈高壓情況。
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多位本屆論壇講者,均在肝臟硬度、脾臟硬度的單獨或聯合應用方面積累了扎實的臨床研究成果。本屆論壇也特別聚焦脾臟硬度的相關研究進展。例如,研究顯示脾臟硬度≤40 kPa的患者可免于胃鏡篩查,其發生失代償事件的風險較低;若脾臟硬度>40 kPa,則建議進行胃鏡篩查;若>50 kPa,則需考慮使用卡維地洛或普萘洛爾進行失代償的一級或二級預防。因此,肝臟硬度、脾臟硬度等無創診斷工具對臨床實踐具有革命性意義。我也希望廣大臨床醫生能持續關注此類技術,積極參與相關臨床研究,共同推動無創診斷效能的提升。
關于無創監測體系的應用前景,上述指標有助于對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進行精確的風險分層。例如,若肝臟硬度<15 kPa且血小板>150×10?/L,患者風險較低,乙肝患者重點在于抗病毒療效和肝癌風險監測,酒精性肝病患者則需戒酒和肝癌風險監測。若肝臟硬度>25 kPa或脾臟硬度>50 kPa,則應啟動卡維地洛的一級或二級預防。其應用場景遠不止于此,更詳細的內容在專家講座中進行深入探討。
在挑戰方面,我們正在進行多項有價值的探索。例如,脾臟硬度檢測操作簡便,但在黃疸患者中脾臟硬度與門脈壓力的相關性尚未明確。現有數據表明,即使存在黃疸,脾臟硬度與門脈高壓仍保持良好的相關性。這提示脾臟硬度的應用場景有望進一步拓展。尤紅教授團隊也正在牽頭探索脾臟硬度預測再代償的研究,顯示其在失代償期患者預后分層中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希望國內外肝病專家能共同關注脾臟硬度在更多臨床場景中的應用價值,不斷完善這一工具,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本次論壇同步啟動了“脾臟硬度共識”的制定工作,這是本屆論壇的一項重要議程。目前,國內外已積累了大量關于脾臟硬度、肝臟硬度與門脈高壓及臨床結局的高質量研究數據。如何將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正是南香山門脈高壓論壇的核心學術理念之一。通過制定專家共識或指南,并進行傳播、培訓、推廣和驗證,是推動臨床實踐進步的有效路徑。
我們此次啟動的是與《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編輯部合作開展的脾臟硬度快速指南制定工作。該指南旨在以簡潔的推薦意見(約2-3條)為臨床提供指導,例如:肝臟硬度>25 kPa可啟動卡維地洛治療;脾臟硬度>40 kPa建議胃鏡篩查,>50 kPa可直接啟動卡維地洛預防;肝臟硬度<15 kPa或脾臟硬度<40 kPa提示患者風險較低。此外,基于前期研究,我們提出100 Hz脾臟硬度探頭的性能可能優于傳統的50 Hz肝臟硬度探頭。我們希望這種快速共識能更高效地應用于臨床,后續將通過學術推廣促進其在臨床實踐中的落地,幫助肝病醫生更好地服務患者,并期待得到學界的廣泛支持。
本屆論壇以“門脈高壓的全病程管理”為核心主題,具體將通過哪些創新手段推動診療策略的精準化、系統化?在您看來,應如何科學、高效地助力基層醫療能力提升,以實現診療服務的同質化和全覆蓋?
陳金軍教授:“門脈高壓的全病程管理”是我們的理想目標,盡管前路頗具挑戰,但我們必須堅定邁出這一步。本次論壇舉辦地位于廣州增城區,也是南方醫院增城院區所在地。我們與15家基層醫療機構攜手,共同為約170萬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盡管政府投入充足,基層醫生在肝病等專科領域的認知仍有待提升。為此,我們計劃通過全病程管理,推廣肝臟硬度和脾臟硬度檢測等實用工具,助力基層醫生系統掌握肝病診療知識。
本次論壇還設置了相關操作培訓,并邀請周邊基層醫務人員參與。我們希望通過學術交流、技能培訓和雙向轉診網絡建設,開啟肝病全病程管理的新模式。當然,全病程管理也涵蓋對肝硬化失代償、肝衰竭等晚期患者的診治。例如,本次論壇安排了磁導航引導TIPS手術演示。以期從無創診斷到影像引導的介入治療,從而實現對患者的全程化管理。
關于診療服務的同質化和全覆蓋,這確實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我們認為,實現同質化的首要前提是遵循統一的指南或專家共識,這也是我們啟動脾臟硬度快速專家共識的初衷。其次,我們需要使用統一的“語言”進行溝通,例如在肝硬化全病程管理中,對病因治療的判定標準應保持一致。在南方醫院增城院區,我們正推動與基層醫療機構在用藥目錄上保持一致,并建設藥品處方流轉網絡,力求治療方案的統一。第三,我們強調雙向轉診機制。南方醫院增城院區已與增城區永和醫院合作建立“黨建+共管病房”,將恢復期患者下轉,并由我院醫護定期巡診、共同管理。同時,基層醫療機構如發現病情較重或疑似肝硬化的患者,可及時上轉至我院。基于增城院區的地理優勢,我們正與基層醫療機構協同推進患者服務。此舉不僅是對國家醫改政策的積極響應,更是一次構建區域醫療協同體的有益探索。我們力爭在增城區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并適時匯報進展。
內容來源:《國際肝病》編輯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