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學四年的終點,不少人會陷入一場“選擇困境”:是揣著簡歷奔赴秋招,抓住即時的就業(yè)機會?是埋首刷題備戰(zhàn)考公,追求穩(wěn)定的職業(yè)路徑?還是咬咬牙繼續(xù)深造,在學術(shù)道路上再攀一級,為未來攢下更多“籌碼”?
實際上,這三條路沒有絕對的好壞,卻藏著每個人對未來的不同期許。有人偏愛“即刻落地”的踏實,有人看重“安穩(wěn)長久”的保障,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升學深造是為了在更擅長的領(lǐng)域里走得更穩(wěn)、更遠。在江蘇科技大學,就有一群學生用行動給出了關(guān)于“升學”的精彩答案,這里的每一份升學成果,都在證明:當學校為“深造夢”搭好梯子,選擇這條路會變得更有底氣。
![]()
提到升學,很多人會覺得“那是尖子生的專屬”,但江科大的王鑫卻用經(jīng)歷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最初從其他專業(yè)轉(zhuǎn)到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時,她不僅要補修3門前置課程,還要適應全新的專業(yè)邏輯,一度對著《工程力學》的公式犯難。可即便起點不算“完美”,她還是堅定了“升學深造”的想法。
這份堅持背后,藏著江科大細致入微的支持:導師幫她制定“補修+科研”的雙線計劃,讓她用課余時間啃下基礎(chǔ)課的同時,提前加入科研項目積累經(jīng)驗;學校清晰標注的保研流程,讓她知道大幾該刷績點、什么時候申報競賽、如何準備夏令營材料。最終,當她帶著49門超90分的成績單、7件專利成果,收到了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的待錄取通知。
![]()
王鑫的故事不是個例,江科大瑞華啟夢學社的“集體答卷”更讓人眼前一亮。這個由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資助的社團,2020級50名學生里,有28人成功“上岸”,整體升學率高達56%:11人保研至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雙一流”高校,17人通過考研被大連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名校錄取。
更難得的是,這些學生中不少來自家庭經(jīng)濟困難背景,原本可能因“備考期間沒有收入”“擔心考不上浪費時間”而猶豫,可江科大“一助四年”的資助模式,不僅解決了學費、生活費的顧慮,還專門為他們定制了升學幫扶——就像考上北京林業(yè)大學的苗彩娛,曾因數(shù)學基礎(chǔ)弱想放棄考研,是學社的“學業(yè)互助小組”幫她梳理錯題、總結(jié)解題技巧。在江科大,“想升學”的學生從來不會被現(xiàn)實條件困住,反而會被“扶困+扶志+扶學”的組合拳推向更遠的地方。
![]()
能讓“升學”從“個人奮斗”變成“群體出彩”,江科大靠的是一套“看得見、摸得著”的幫扶體系,把每個學生的“孤軍奮戰(zhàn)”變成“有人托底”。為了打通不同年級的信息差,學校創(chuàng)新搞起“20+21+22”跨年級結(jié)對——高年級學長學姐會把自己的保研筆記、考研重難點手冊、競賽備賽攻略,手把手傳給低年級同學。這種“過來人”的指導,比課本上的理論更鮮活,也更能幫學生少走彎路。
![]()
從王鑫的“清華夢”到“瑞華學子”的“名校榜”,江科大的升學故事里,最打動人的不是成績本身,而是該校對“選擇升學”學生的良苦用心。其實,畢業(yè)路口的選擇本就沒有“標準答案”,但對那些想通過升學繼續(xù)追夢的學生來說,江蘇科技大學無疑是一個靠譜的“伙伴”。
這里有真實可感的成功案例,讓你知道“從江科大到頂尖名校”不是遙不可及;有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幫扶體系,讓你不用在信息差里焦慮;更有把“學生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溫度,讓你在追夢路上從不孤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