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央視“未來臺柱”,憑《朝聞天下》圈粉無數。
卻在事業巔峰突然離職,轉身扎進沒人看好的鄉野。
這個敢在汶川地震播報時落淚的主持人,為何放下話筒去守老手藝?
十年過去,他的創業之路如今過得如何?
![]()
他曾經是行業的頂流,手握旁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
可竟然做出了讓整個業內,甚至所有人都完全無法理解的選擇!
![]()
提起趙普,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是《朝聞天下》里那個溫文爾雅卻藏著熱血的主持人。
從初中畢業的農村小伙,到軍營里的廣播員,再到歷經寒窗苦讀走進北京廣播學院。
最終站上了央視的舞臺,他的逆襲故事本就足夠勵志。
![]()
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他在播報時眼含熱淚。
用“有血有肉”的表達,打破所有人對主持人的莊重淡定的“刻板印象”。
成為了能與所有觀眾們“感同身受”的“共情標桿”。
又在后來主持的《晚間新聞》中,更是被視為央視的“未來的臺柱子”。
![]()
可誰也沒曾想過,在后來的一次新聞中,他像往日那樣在結尾與觀眾們“再見”。
卻從此之后,在那個新聞的演播廳里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外界猜測紛紛:是因之前的“明膠事件”直言被封殺后的心灰意冷?
還是厭倦了體制內的束縛?
![]()
直到多年后,趙普才揭開真相。
早在2003年錄制《傳人》節目時,他就被手工藝人的困境深深刺痛。
后來為了尋找曾經的那個魚皮匠人,他的團隊踏遍千里。
![]()
可到了以后,卻只聽到老人離世的遺憾,就這樣一門手藝就此失傳。
就在那段他消失不見的日子里,他反復思考。
站在眾人矚目的播報新聞中,不如親手為這些即將“消失”的手藝“發聲”。
最終,他拋棄了自己曾經“央視主持人”的標簽,選擇一條更難走的路。
![]()
放下話筒的趙普,沒有像外界預測的那樣“落寞隱退”,反而一頭扎進了鄉野田間。
他究竟要在這片地上做哪些事情?
又能否讓那些不被看好的“鄉土事”生出新的可能?
![]()
放棄央視“鐵飯碗”一頭扎進鄉野,他的選擇曾讓無數人費解。
放著光鮮亮麗的主持人不做,偏要去做沒人看好的“生意”,他真的可以嗎?
![]()
離開央視后,趙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中國手藝發展研究中心”。
他帶著團隊跑遍全國拜訪上千位手藝人,把即將失傳的竹編、木雕、刺繡一一記錄在冊。
可光有記錄不夠,手藝人要吃飯,手藝才能活下去。
![]()
于是,他加入手工藝電商平臺,策劃紀錄片、舉辦手藝大賽。
還親自上場直播,用曾經職業的感染力向網友介紹每件手工藝品背后的故事。
“這不是普通的竹籃,是老人用十年手藝編制的‘時光”。
“這雙布鞋,一針一線中都蘊含著非遺的溫度”。
![]()
他的直播間沒有其他主播那般的叫賣聲,只有真誠的故事講述。
反而吸引了大批喜歡非遺文化故事和內涵的“消費者”。
積累了足夠經驗后,趙普干脆打造了自己的電商品牌。
不僅賣手工藝術品,還幫家鄉的農產品打開新的“致富之路”。
![]()
從山里的茶葉到田間的堅果,他親自把關品質。
用“央視名嘴”的信譽做擔保。
沒人能想到,這個曾經的主持人,能把“鄉土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他公司月營業額一度突破5000萬,越來越多的手藝人靠這門生意脫離貧困。
瀕臨失傳的各種手工手藝也重新“燃起了重生的火焰”。
![]()
有手藝人說:“趙普不是來‘扶貧’的,他是來幫我們把手藝‘活’下去的”。
事業成功的同時,趙普也沒丟掉曾經的“熱血”。
還有這份刻在骨子里的“敢”。
即便離開央視多年也從未曾褪色,反而在新的道路上愈發鮮明。
![]()
俗話說“人走茶涼”,可他離開央視十年,反而活得更“敢”了!
如今的他已經54歲了,社交賬號里沒有曾經做名人時的光鮮日常。
反而滿是手工藝品的展示、農產品的長勢,以及對社會熱點的犀利點評。
![]()
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和狀況,他依舊會像之前那樣開門見山的指出來。
從食品安全問題到非遺保護困境。
他的文字沒有官樣文章的敷衍,只有直擊要害的坦誠。
有人勸他“別管閑事,小心惹禍上身”。
可他卻笑著回應:“就算沒有主持人身份,我也有義務說出看到的真相”。
![]()
除了關注手藝和社會議題,趙普還把公益當成了日常。
他定期給貧困山區捐錢捐物,還發動身邊的企業家、手藝人一起參與。
甚至在直播間里發起“公益助農”專場。
把銷售額的一部分用來資助山區孩子上學。
![]()
有人問他:“之前離開央視的決定后悔嗎?”
他的回答堅定:“以前是傳遞聲音,現在成為聲音,這日子比之前更踏實。”
![]()
如今的他,不用再起早貪黑的去錄節目,不用再為手稿反復修改到深夜。
卻能在走訪手藝人時,看到他們眼里重新燃起的光。
能在農產品豐收時聽到農民的笑聲,能在說出真話后收到網友感謝的留言。
這份踏實與滿足,或許比曾經的“央視名嘴”光環,更讓他心安。
![]()
十年前他的抉擇讓無數人費解,可十年后他用行動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所謂“如意”,從不是照著他人的想法,而是放下過往追求真正熱愛的事。
他從主持人變成鄉野間的“手藝守護者”,從“傳聲筒”變成“行動者”。
如今的趙普,或許沒有了曾經的家喻戶曉,卻收獲了更有分量的人生。
這份“如意”,無關名譽與利益,只關于初心和熱衷,足以讓人敬佩。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