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去世后,年僅三歲的兒子彭云被送到叔叔家撫養。新中國成立后,彭云憑借母親江姐的光環,成為學校里的小明星,人人皆知。
![]()
“看!他就是江姐的兒子!”
彭云沒有在光環中迷失自己。他低調謙虛,刻苦學習,以優異成績考入哈軍工。大學畢業后,彭云來到工廠工作,虛心好問,深獲同事好評。
“別看小彭大學生出身,人一點架子都沒!小彭這人可好相處了,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樣!”
1977年,國家恢復研究生考試,聽說消息后,彭云廢寢忘食,備戰考研。見他如此用功,家人十分心疼,紛紛勸他放棄:
“你現在工作穩定,生活優渥,就別考了。”
對此,彭云堅定回答:
“學習改變命運。我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獲取更多知識,為國家做貢獻。我寧愿用幾個月的辛苦,換幾十年的未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彭云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成為研究生,入學當天,彭云激動地表示:
“我一定好好學習,成為創新型人才!”
在中科院,彭云依然孜孜不倦努力,取得佳績。由于成績出色,他被推薦到美國公派留學,來到馬里蘭大學深造。留美生涯幫彭云拓寬視線,提升境界,他用自己的努力得到導師認可,成為國際人才。
有一次吃飯時,導師問他:
“彭,美國是全世界的天堂,畢業后留在這里吧。”
![]()
面對導師拋來的橄欖枝,彭云選擇拒絕:
“美國雖然物質生活豐富,卻不是我的家鄉。不論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畢業后,我會回到中國,為祖國盡力。”
在馬里蘭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彭云坐上回國的飛機,載譽而歸。
“彭云同志,在美國這幾年辛苦了!”
“以后你就是單位的頂梁柱了!”
彭云把學來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為國家做出不少貢獻,深獲領導好評。
幾年后,美國一家出版社看上了彭云的博士論文,邀請他到美國工作。彭云接受邀請,遠渡重洋,定居美國。由于學術能力出色,他被馬里蘭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步入美國中產階級,生活非常滋潤。
定居美國后,彭云除了偶爾回老家給母親掃墓,幾乎再也沒回過國。多年后,一位記者在采訪他時提問:
“您是江姐兒子,中科院的研究生,為什么要放棄烈士后代和名校畢業的光環,去美國生活?”
彭云雖然早就料到記者會這么問,但他還是想了一會后才回答:
“國內學術注重兩頭,不適合我的風格。美國學術注重應用,更適合我。”
聽完回答,許多人一頭霧水,難以理解。畢竟,學術圈太高深,不是普通百姓能理解的。其實,在小編看來,一句話就能解釋彭云的回答:科學無國界。
作為看客,我們不能道德綁架彭云,指責他定居美國。
![]()
最后,用江姐遺書中對彭云的期待,結束文章:
假如不幸,云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