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假期一到開學季,后臺私信炸了。好多媽媽都在問:“姐,你說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家娃啊?要不要送點東西?要不要哪天去聊幾句?”
我每次看到這種問題都忍不住嘆口氣。咱們當家長的,真是從懷孕那天起就開始焦慮,怕孩子吃不飽、怕睡不好、怕上幼兒園沒人理、怕老師眼神冷冰冰。
但說句發自肺腑的話:老師喜不喜歡你家娃,真不是靠送禮買來的。
假期我和幾個干了十幾年幼教的朋友一起吃飯,聊到“老師最怕遇到哪種孩子”。幾個人前仰后合地吐槽了一晚上,笑著笑著又都嘆了口氣。
她們說:“其實老師對孩子都大差不差,關鍵是三字‘累不累’。好帶的娃,老師自然疼得緊;一整天得哄、得勸、得盯的,哪怕老師再有愛心,也會心力交瘁。”
![]()
聽完她們的故事,真是感觸良多。
那些“讓老師最頭大”的娃,其實都是家長一手造成的。總結下來,這3類娃最容易讓老師暗暗發愁。
第1類:什么都不會的小“皇上”
有些孩子,從頭到腳都靠別人伺候。
衣服要老師幫穿,飯要老師喂,洗手要人提醒,上廁所還得人候著。
我朋友笑著說:“每天光幫他們穿鞋、擦嘴、端碗,感覺自己像個帶薪保姆。”
更無語的是有些家長早上送來,媽媽一邊把她塞進老師懷里,一邊叮囑不停:“老師,麻煩您今天給她扎個馬尾,她自己不會;吃飯記得多喂兩口,最近胃口不好;鞋子她老穿反,您幫她盯著點。”
老師嘴上笑著答應,心里卻在默默算:今天又得多花二十分鐘在寶寶身上了。
我后來和那位朋友聊,她苦笑著說:“不是不心疼孩子,是真沒精力。一個班二三十個娃,要是都這么伺候,誰都得趴下。”
其實,這種孩子也不是天生懶,很多都是家長慣出來的。很多媽媽怕孩子慢、怕孩子出錯、怕孩子累,干脆自己全包了。可你知道嗎?
你幫得越多,她學得越慢。你替她做,是在剝奪她成長的機會。
![]()
所以我總勸身邊寶媽們:
別怕孩子慢吞吞,那是她在練手、在長能耐。
孩子吃飯掉米粒、穿襪子穿反都沒關系,那才叫“自己的人生第一步”。
第2類:一點不順心就炸的小“公主”
還有一類娃,家里被捧得太高,心態“玻璃化”。
搶不到玩具哭,穿衣服扣子扣不上哭,老師沒先抱他也哭。哭就算了,還哭半小時停不下來。
我班里有個小男孩就是這樣。有次他在幼兒園搶不到小汽車,直接趴地上嚎,兩個老師輪番勸。結果哭到嗓子都啞,別的孩子都上課了,他才好一些。
第二天他媽還一本正經地跑去找老師:“老師,您多照顧他點,別讓別的小朋友欺負他。”
朋友接著吐槽:“我一天花二十分鐘哄他,剩下時間都被他耗沒了。其他娃也得照顧啊!”
說白了,這種娃都是“家里慣的”。
在家要風得風,要啥給啥;
稍微摔一下,奶奶和媽媽立刻抱、立刻哄。
久而久之,他覺得全世界都得讓著他。可到了幼兒園,集體生活可沒這么寵。
結果一遇挫折,整個人崩潰。
更可怕的是,這類孩子的家長還特別較真:
早上發消息問:“老師,涵涵今天喝水了嗎?”
中午問:“浩浩午睡蓋被子了嗎?”
下午又來:“能拍幾張照片看看我家子豪嗎?”
有的老師一天能收到二三十條消息,感覺自己不是在帶娃,是在接受家長“查崗”。
其實老師心里也明白,這些家長不是較真,只是太焦慮。
但焦慮傳給孩子,就成了“沒安全感”。
我的經驗是:
在家就得讓孩子學會輸、學會等。
打游戲時故意讓他輸一次,讓他體會“沒關系,下次再贏”;
吃飯時碗筷掉地了,不用立刻心疼大叫,教他自己撿。
孩子要的不是時時刻刻的呵護,而是遇事不慌的底氣。
![]()
第3類:沒規矩的“小魔王”
這類娃最考驗老師的耐心。
他們不是壞,而是“太自由”。上課時間突然跑出教室、活動時推同伴、集體游戲不聽指揮。
朋友跟我說:“有一次園長聽優質課,我講故事講到一半,一個小男孩突然沖到講臺上搶書,說要自己講。全班哄堂大笑,我當場差點崩潰。”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有個性”“活潑”,但在老師眼里,那其實是“沒邊界”。
公共場所亂跑亂喊、吃飯滿地碎屑、玩具隨手一扔,這些都不是“聰明”或“開朗”,而是規矩感缺失。
特別有智慧的媽媽,一般從孩子2歲起就慢慢試著立規矩了:
“玩具玩完要收好”“在公共場合小聲說話”“答應的事要做到”。
孩子剛開始也鬧騰,但她每次都堅定地重復規則,不妥協。
規矩不是約束,而是幫孩子學會“怎么跟別人相處”。
一個懂邊界的孩子,在哪兒都有人喜歡。
那家長到底該怎么做?
說白了,老師帶的是一群孩子,不是一個孩子。你要讓老師喜歡你家娃,得從根上“讓娃好帶”。
首先,學會有效交流。
別一天到晚問雞毛蒜皮的事,也別在群里“靈魂拷問”老師。
可以固定每兩周、每月跟老師面對面聊一次,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聊之前想好要問啥,直奔主題。
這樣老師會覺得你理智、好溝通。
其次,積極參與活動。
家長會、親子日、開放日,只要時間允許,就去。老師眼里,你不是“甩手家長”,而是“愿意陪孩子成長的家長”。
你認真、配合,老師自然更上心。
還有一點特別關鍵:相信老師。
孩子在幼兒園磕了碰了、哭了幾聲,不代表老師沒照顧好。那是成長的必修課。
有時候你越插手,反而破壞了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信任。
![]()
辣媽語錄:
其實,無論哪個老師,都希望遇到那種懂事、有自理能力、知道分寸、能自己處理情緒的孩子。
因為這樣的孩子,不僅讓老師省心,更能在集體生活里發光。
我們不是教孩子做“最乖”的那一個,而是讓他成為“最能自我成長”的那一個。
當我們學會放手、信任、引導,孩子就會在學校那片小小天地里,活出自己的光,你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