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詩句,寫出了羊肉湯在中國美食中的悠久歷史。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碗羊肉湯,它們或清淡或濃郁,或簡單或豐富,卻都能在寒冷的冬日里給人帶來溫暖,在炎熱的夏季給人帶來滋補。接下來,菜衛衛給大家分享北方10大羊肉湯排行榜,哪一道是你愛喝的,又有哪一道是你家鄉的!
![]()
第十名:三義春羊肉湯
在單縣,除了老牌的單縣羊肉湯,三義春羊肉湯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品牌。三義春羊肉湯館始創于清代嘉慶年間,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單縣三義春羊肉湯制作工藝獨特,調料齊全,具有汁濃潔白,不腥不膻,味道鮮美,香而不膩的特點,且營養豐富,是魯西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名吃之一。
![]()
第九名:榆林羊肉湯
陜西榆林的羊肉湯,起源于明朝,已有幾百年歷史。位于黃土高原的榆林,氣候寒冷,羊肉湯成了當地人驅寒保暖的佳品。
榆林羊肉湯選料講究,選用當地的青山羊,肉質鮮嫩,湯汁濃郁。在榆林,羊肉湯的吃法多樣,可以是清湯,也可以是紅湯,全憑個人喜好。黃土高原的羊肉,因長期在山上奔跑,肉質緊實,味道濃郁。
![]()
第八名:西集羊肉湯
來自山東的西集羊肉湯,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湯”,如今又有“齊魯第一湯”、“華夏第一湯”的美譽,并且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商標。
西集羊肉湯在湯色和口感上都有獨到之處。其湯白味濃、鮮香無比,無需添加多余佐料便醇香醉人,被羊湯愛好者推崇為純粹美味的代表。
![]()
第七名:臨朐羊肉湯
同為魯中地區的臨朐羊肉湯,也被不少美食家提及。臨朐羊肉湯注重原料的新鮮和湯底的原汁原味,深受當地人喜愛。
有美食愛好者評價,臨朐的羊肉湯甚至比省城濟南的還要美味。雖然在外地不太容易找到,但若有機會到臨朐,一定不要錯過這碗地道的地方美食。
![]()
第六名:萊蕪羊肉湯
在山東中部,萊蕪的羊肉湯頗具盛名。萊蕪羊肉湯以其獨特的調味和烹制手法,在當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雖然在省外的名氣不如單縣、滕州羊湯響亮,但在山東省內,萊蕪羊湯仍擁有一席之地,是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五名:莒縣清湯羊肉
山東莒縣的任記羊湯以其清澈的湯底著稱。據說這家店制作羊肉湯時不添加任何配料,僅用白水煮肉。這種極簡的烹飪方式對羊肉品質要求極高。
在莒縣這片土地上,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寫下了《文心雕龍》。想象一下,在浮來山那棵五千年銀杏樹下讀完書,再來一碗純粹的羊肉湯,該是何等享受。
![]()
第四名:開封羊肉湯
河南開封的羊肉湯,起源于北宋,已有千年歷史。作為七朝古都,開封的飲食文化底蘊深厚,羊肉湯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開封羊肉湯選料講究,選用當地的青山羊,肉質鮮嫩,湯汁濃郁。在開封,喝羊肉湯往往配著鍋盔一起吃,鍋盔蘸著湯,那叫一個香。
![]()
第三名:滕州羊湯
山東滕州的羊肉湯,歷史可追溯至近七千年前。在官橋鎮北辛村出土的距今約七千年的北辛文化遺址中,一個紅陶鼎的四周散落著大量的豬、馬、羊等動物的骨頭。這說明,在當時,喝羊肉湯、豬肉湯已成為滕州這個地域的貴族很普通的飲食。
滕州羊肉湯味道鮮美獨特,除了必須用當地的羊以外,還和這里甘甜的荊河水有關。以荊泉為代表的地下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水好,燒出來的羊湯自然就好。
![]()
第二名:澄城水盆羊肉
澄城水盆羊肉已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起源于商周時期的“羊臐”,在秦漢時被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則叫“山煮羊”。
在澄城,水盆羊肉的吃法頗有講究——搭配月牙燒餅,佐以糖蒜或鮮蒜。當地人常說:“羊肉泡饃咥一碗,上山下溝腿不軟”,足見其對這一美味的依賴。
![]()
第一名:單縣羊肉湯
在山東單縣,幾乎人人都是喝著羊肉湯長大的。這片土地烹制羊肉湯的歷史可追溯到近兩千年前。單縣羊肉湯以其奶白色的湯底聞名,湯汁乳白,口感醇厚。
單縣羊肉湯的奧秘在于當地特產的青山羊。單縣人尤其偏愛“捶羯”(去勢的公羊)和“蒙羊”(生育過一兩窩的母山羊),認為它們的肉質最為鮮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