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哈薩克斯坦農業(yè)部和中國海關總署簽署了一份協(xié)議,正式宣布哈國開始向中國出口豬肉及其副產品。
對此哈薩克斯坦非常高興,視為國家重大事件。
![]()
中國從很多國家進口豬肉,但哈薩克斯坦不一樣,屬于開了國際先例。
因為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典型的穆斯林國家,全國哈薩克族人口占比70.6%,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信仰比例為76.2%,是一個非常穆斯林,非常清真的國家。
這個國家當年曾經是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的時候,曾經也生產過豬肉,主要是境內的俄族人生產,供俄族人消費,并供應給俄羅斯國,哈薩克斯坦本國的哈薩克族人那是一口都不吃的。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哈薩克斯坦獨立,哈國的養(yǎng)豬業(yè)立刻就崩了,首先是俄羅斯外匯極度匱乏,不再進口哈國的豬肉了,然后就是在哈國養(yǎng)殖和消費豬肉的俄族人大量從哈國流向俄羅斯,致使哈薩克斯坦的豬肉產業(yè)規(guī)模崩盤式下跌,僅殘留很少的一部分。
但養(yǎng)豬少有養(yǎng)豬少的好處。
2017~2018年,中俄以及整個歐亞大陸,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非洲豬瘟,幾乎沒有幸免的國家,豬肉國際貿易事實上斷絕,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別說國際流通,跨省流通乃至于跨市流通都做不到,到處都是滅殺病豬嚴防疫情擴散。
但哈薩克斯坦卻是一個特殊的例外,因為本國幾乎不剩多少豬了,所以成了罕見的無非洲豬瘟國家,并拿到了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 和 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WOAH) 聯(lián)合認證的《非洲豬瘟無疫病國家/區(qū)域認可證書》。
這份“非洲豬瘟非疫區(qū)”證明是國際貿易中的“通行證”,意味著哈薩克斯坦成了極少數(shù)可以進行國際豬肉貿易的國家。
然后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鄰國且毗鄰新疆,又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是我國需要加強經貿往來的存在。
于是中國就想了個主意,希望哈薩克斯坦能發(fā)展養(yǎng)豬產業(yè),然后把豬肉賣給中國,這樣哈薩克斯坦可以創(chuàng)匯致富,中國也多了一個境外的豬肉供應源,能分散國內的豬肉供應風險,確保中國境內的豬肉價格穩(wěn)定。
哈薩克斯坦是一個純內陸國,距離任何海岸線都非常遙遠,運輸貨物困難,發(fā)展產業(yè)困難,全國就指著地下埋的原油過日子,其他的產業(yè)都很不發(fā)達,導致哈國就算地下有油,國家也不是很寬裕。
哈薩克斯坦需要產業(yè)來拉動就業(yè),能多掙一點錢就多掙一點錢。
至于養(yǎng)豬這事,雖然古蘭經說了不能吃豬肉,但沒說不能養(yǎng)豬賣給別人吃,哈國經過研究之后認為大力發(fā)展養(yǎng)豬產業(yè),然后把豬肉賣給中國,這個不違反古蘭經,而且能讓哈國更富裕。
2019年,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簽署了戰(zhàn)略協(xié)議,然后開始全力啟動國內的養(yǎng)豬產業(yè)。
![]()
為了能盡快提升國內的養(yǎng)豬規(guī)模,哈薩克斯坦制定了國家政策,把養(yǎng)豬產業(yè)列入國家發(fā)展計劃里,并對每公斤豬肉補貼98堅戈(約1.6元人民幣),同時給與銀行放貸等一系列的支持,全力擴大本國養(yǎng)豬規(guī)模。
發(fā)展了足足6年,哈國終于有了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豬肉產業(yè)規(guī)模,于是正式和中國簽了出口協(xié)議,一口氣把冷凍豬肉、冰鮮肉、豬副產品、熟食香腸都納入出口清單。
這是清真豬肉,清真國家生產和出口的豬肉,清真的不能再清真了。
中國要豬肉,哈薩克斯坦要人民幣,兩國一拍即合,在清真寺的宣禮聲中,一批批的豬肉被哈薩克斯坦送到了中國。
古蘭經不允許吃豬肉,說豬肉是“不潔”之物,建議吃牛肉,這個結論放在現(xiàn)在確實是愚昧的,但放在古蘭經誕生的時候卻并不算愚昧,因為那是1400年前。
在古蘭經誕生的公元7世紀,阿拉伯國家沒有顯微鏡等檢疫手段,只能依據(jù)自己現(xiàn)有的科技和生活方式做出國家秩序的安排。
牛肉和豬肉都有寄生蟲,但牛肉的寄生蟲主要寄生在牛的腸道內,不會在牛肉組織內形成危險囊泡。
牛肉遭到的細菌污染主要在牛肉表面,是切割整塊牛肉的時候附著在肉表面的,高溫煎烤可以直接滅殺。
而牛肉內部通常是無菌的,甚至只需要三分熟就可以滅殺其中幾乎全部致病源,五成熟可以確保滅殺全部。
但豬肉就不一樣了,致命的旋毛蟲和豬肉絳蟲都會出現(xiàn)在豬的肌肉組織內,其中豬肉絳蟲一旦進入人體,其蟲卵能甚至進入人類大腦。
然后就是滅殺難度,不管是五分熟還是七分熟,都不能保證豬肉的安全,只有徹底煮熟且長時間煮熟才能徹底滅殺豬肉內含有的寄生蟲和病菌等,滅殺難度比牛肉大的多。
所以你才會聽說所謂三分熟五分熟的牛排,確實是可以吃的,但絕對不會聽說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的豬排,豬肉只有十成熟和不熟的區(qū)別。
在習慣吃豬肉的中國,對于食物的態(tài)度永遠是徹底煮熟,對于國外喜歡的三分熟五分熟牛排一直非常排斥,就是因為豬肉確實是需要徹底煮熟的,有一點點沒煮熟就可能危及生命。
![]()
然后就是牛和豬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牛以草食為主,較少接觸污染物,而豬會吃腐肉、垃圾、昆蟲等,大大增加寄生蟲感染概率。
然后就是豬肉本身的問題,豬肉天生非常腥臭,牛肉只需要簡單的煎一下就能吃而且還挺好吃,但豬肉不行。
要想讓豬肉好吃,首先要學會閹割技術,豬在2~3周齡就要閹割,否則豬肉腥臭味根本去不掉,這就需要擁有低成本且安全且廣泛的畜牧閹割技術。
但這還不夠,還要學會放血技術,殺豬后需要及時放血,一旦沒有把豬血放干凈,肉的腥臭味就會讓人難以下咽。
做到了以上這些,還不夠,經過以上處理的豬肉,還需要經過一道排酸熟成工藝,這樣才能去掉豬肉本身的酸味以及腥味,并誕生肉香。
最最后,經過以上這么多工序處理后的豬肉,還是沒牛肉好吃,中國人會在烹飪豬肉的時候加入八角、桂皮、花椒,以及蔥、姜、蒜、料酒等一大堆東西,中和并掩蓋腥味,最后才能得到一盤好吃到勝過牛肉的豬肉。
西方的牛肉確實沒中國精心處理過的豬肉好吃,但牛肉只需要簡單煎一下,而豬肉需要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去處理。
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國家沒有這個技術,他們親自實踐的結果就是豬生活的環(huán)境不潔,豬肉非常難吃,吃豬肉容易得病,而這一系列的問題牛肉都沒有。
在這種技術大背景下古蘭經誕生了,所以古蘭經要求信徒不吃豬肉,只吃牛肉,這在當時真的不算愚昧,甚至可以說是“忠告”。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蘭經被固化了,沒人能改里面哪怕一個字,所以在中國相關的養(yǎng)殖和烹飪技術傳到阿拉伯世界后,他們還是不吃豬肉,導致相關規(guī)定在如今的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
雖然神圣的古蘭經是一個字都不能改的,但很多穆斯林國家的領導者都知道是怎么個回事,很多地方就可以“變通”。
比如說豬肉這個事,不吃就不吃,但不吃不代表不能養(yǎng),也不代表不能對外賣,因為古蘭經沒說不能養(yǎng)豬肉賣豬肉。
所以清真國家哈薩克斯坦就生產了大批豬肉,自己不吃,但賣到中國,彌補了國際市場上沒有清真豬肉的空白。
主頁右上角設置加星標,可增大收到文章推送的概率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