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校的專屬燈光秀刷屏了!
17日晚,在武漢“兩江四岸”,綿延數里的燈光亮出“匯理工校友資智 譜支點建設新篇”“我愛武漢理工大學”“以武漢理工之名 赴中國車谷之約”等祝福,為師生和校友呈現了一場震撼人心的璀璨盛宴。而這場盛宴,也為即將到來的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車谷產業生態合作大會拉開了帷幕。
在這場大會上,院士專家、知名企業家、優秀校友這些行業精英代表紛紛到場,為共同推動校地協同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中國車谷創新高地,與汽車產業新生態貢獻方案和力量,同時也充分彰顯了武漢理工大學產教融合的實力。
![]()
武漢理工大學的產教融合,向來都是實實在在的資源落地。該校不僅與比亞迪、北京理想汽車、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等行業龍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更有14個科研項目完成簽約,總金額達9.42億元。這意味著,學生從入學起就有機會走進這些企業的研發中心,參與“固態電池材料”“車規級芯片”“低速無人車運力共享平臺”等前沿課題——這些可不是課本里的理論模型,而是能直接推動產業升級的真實項目。
更值得關注的是武漢理工大學的軍山校區。作為校地合作的典范,該校區緊鄰武漢經開區,而這里聚集了東風、嵐圖等車企,以及東風全球創新中心、車谷展示中心等頂級平臺。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只需步行或騎行,就能實地參觀車企的生產線,與工程師面對面交流。就算在寒暑假,合作企業的實習崗位也會優先向武漢理工大學的學子敞開,讓他們在畢業前就攢下“行業一線經驗”。
![]()
除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對考生和家長來說,“畢業能找到好工作”也是擇校的核心考量之一,而武漢理工大學的產教融合,恰好為就業打通了“快車道”。
在此次大會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建材集團原董事長宋志平;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總裁馬東輝等校友企業家親自站臺,為學弟學妹搭建起“校友鏈”資源網。這意味著,該校學子不僅能通過校友企業家聯誼會獲取內推機會,還能在汽車行業理事會等平臺上,提前與企業HR、高管建立聯系,讓“人脈”不再是畢業后的難題。
而從產業需求來看,武漢經開區正從“中國車谷”向“世界車谷”邁進,新能源汽車、氫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急需大量專業人才。大會現場簽約的11個招商項目,總金額達51.57億元,涵蓋“津宇新能源PTC加熱生產基地”“申成汽車低速無人車平臺”等,這些新項目落地后,將直接催生數以千計的高薪崗位。而作為合作方的武漢理工大學,其學子無疑會成為這些崗位的“優先選擇”
![]()
當“兩江四岸”的燈光秀亮起“以武漢理工之名,赴中國車谷之約”的璀璨標語,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武漢理工大學與產業深度綁定的生動注腳。這所扎根“中國車谷”、手握60.99億校地校企合作項目的高校,正以“產教融合”的獨特優勢,為學子們鋪就一條“上學即接軌產業、畢業即對接崗位”的康莊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