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短視頻,總能看到一些扎心的內(nèi)容。
一個男人坐在車?yán)锍闊煟嚧巴馐巧钜沟穆窡簦f:“三十多歲了,天天像陀螺一樣轉(zhuǎn),就是為了那一套房。不是不想休息,是不敢。”
評論區(qū)全是共鳴。有人說:“兄弟,我也是,每個月一發(fā)工資,錢還沒捂熱就全轉(zhuǎn)出去了。”還有人說:“我都不敢點開房貸App,怕看到余額那一串?dāng)?shù)字。”
這些話看著心酸,卻真實得讓人無處逃。
這一代中年人,好像都被房貸困住了。
以前大家都信“買房改變命運”。年輕時父母催、同事勸、朋友圈曬,仿佛不買房就會被時代淘汰。于是咬牙掏空“六個錢包”,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只為了那所謂的“安全感”。
可幾年過去,現(xiàn)實狠狠地打了臉。
房價不漲了,反而跌了。工資漲得慢,生活開銷卻越來越大。原本以為房子能帶來安穩(wěn),現(xiàn)在它成了枷鎖,讓人喘不過氣。
我看過一個新聞,說有個三十五歲的男人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帖,標(biāo)題是“我每個月還房貸一萬二,活得像條狗”。帖子里寫著:“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十一點回家,一個月下來存不下錢。哪怕生病,也不敢請假,因為少掙一天,就可能斷供。”
那一瞬間,我特別理解他。
其實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有個朋友在深圳工作,前幾年高位買房,每個月房貸一萬五。她原本收入不錯,可后來公司裁員,她老公的收入也不穩(wěn)定。去年她跟我聊天時說:“我現(xiàn)在的目標(biāo)不是賺錢,是不被生活打垮。”
她說,她最怕的,不是房價跌,也不是公司裁員,而是那種日復(fù)一日的焦慮感。
“你知道嗎?連孩子感冒都不敢隨便去醫(yī)院,我怕醫(yī)生多開幾盒藥。”
說完她就笑了,笑得有點無奈。
還有一次,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年輕媽媽抱著孩子在出租屋門口哭,她說:“我以為有了房子就能給孩子穩(wěn)定的生活,可現(xiàn)在我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
視頻下的評論區(qū),有人寫道:“以前覺得沒房子的人辛苦,現(xiàn)在覺得有房的人更慘。”
確實,這代中年人幾乎都活在壓力里。
背房貸、養(yǎng)孩子、照顧父母,哪一樣都不能少。有人說三十歲是人生的黃金期,可對我們來說,三十歲只是焦慮的開始。
年輕時想拼,到了中年才發(fā)現(xiàn),拼的是命。
以前的“中年危機”,可能只是對未來迷茫;而現(xiàn)在的中年危機,是你明明知道該怎么做,卻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退路。
房貸讓人變得膽小。
不敢辭職,不敢生病,不敢奢望。有人開玩笑說:“一旦背上貸款,連發(fā)燒都得咬牙上班。”可這哪里是玩笑?那是很多人真實的生活。
而更無力的是,你拼命供的那套房,可能還在貶值。
網(wǎng)上有個帖子,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寫道:“房價跌了兩百萬,我卻還在每月還一萬五的貸款。這套房,不是資產(chǎn),是負擔(dān)。”
底下點贊幾萬。因為大家都懂,那種既賣不掉、又供不起的無奈。
這一代人,最怕的不是沒房,而是房子變成了人生的牢籠。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努力工作、買房安家,可沒有人告訴我們,當(dāng)時代的節(jié)奏變了,房子也會變成枷鎖。
有人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買房”了。不是他們不想努力,而是看著父輩、看著我們這一代,他們明白了:房子不是幸福的保證,而是生活的代價。
有人拼命工作,是為了供房;有人離婚后,最糾結(jié)的不是感情,而是那套共同貸款的房。
房子原本是家的象征,可現(xiàn)在成了讓無數(shù)人焦慮的源頭。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中國的中年人,都被房貸馴化成了乖順的打工機器。”
看完那句話,我沉默了很久。
我們不是不想追夢,也不是不想改變,只是被現(xiàn)實壓得連做夢的力氣都沒有。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房子真的會跌到?jīng)]人再提“買房上車”;但那時,多少人的青春、健康、感情,都已經(jīng)耗盡在這場漫長的供房里。
有人說,房貸讓人變得更穩(wěn)重,我覺得它只是讓人更沉默。
這一代中國人,被房貸困在了中年。
也許有一天,我們都能還清貸款,但那時的我們,早已不再年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