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沒有那么復雜,他一直以來的主張就是搞錢。
在他眼里美國就像是一家快要衰敗的企業一樣,已經是處于入不敷出、接近破產的境地了,要想公司不倒閉就必須開源節流。
所以他執著于關稅,他的邏輯很簡單,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其他國家都在賣東西給美國人,但美國沒有賣很多東西給它們,所以美國吃虧了。
他這樣計算是錯誤的,他只從“貿易順差和逆差”來算,卻忘了“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是有利于美國的設計。
比如中國這些年把商品低價賣給美國后,還要去買美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其實是吃了大虧:我們付出了辛苦勞動和巨大成本,為美國的消費主義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用品,而且因為技術、品牌等掌握在美國公司那邊,所以我們的利潤很微薄。
另外因為美元是全球貨幣,美國可以通過印鈔來收取“鑄幣稅”,這就相當于我們被“剝了兩層皮”。
![]()
但特朗普不管這些,他就盯著貿易的逆差說事,追求所謂的“公平交易”,他堅持認為凡是賣貨給美國多的國家都是在占美國的便宜,所以要提高關稅。
同時他希望制造業回流美國,增加美國的稅收和就業。
沒有人告訴他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多的幾個國家都是美債和美股的大買家,它們是賺了錢,但錢又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美國,這是美國多少年才設計和完善的金融體系。
所以特朗普越是要減少逆差,美債、美股的支撐就越少。
除此之外,特朗普一直逼迫美聯儲降息,貨幣政策轉向寬松,通過降低借貸成本,鼓勵企業和個人增加投資與消費,從而提振美國國內的經濟活力。另外降息也可能推高股市泡沫,增加金融風險。
美元利率下降也會促使資本從美國流向新興市場,比如中國(中國資產將迎來重估和增值)。
不過特朗普只在乎美國商品的出口增加,讓貿易逆差變小,最好全世界都買美國的商品,多讓美國賺錢。那么,他有沒有想到各國會拋售美債呢?老方說他確實想到了,但他的意思是推出“百年無息債券”,讓西方盟友將10年期4%、3%利率債券置換為100年期零息債券,簡單說就是耍無賴、變相賴賬了。
![]()
現在金融市場已經看空美元資產了,隨著美元信用被廣泛質疑,美元貶值,特特的訛詐策略正在加速老美霸權的倒下。
軍事力量和關稅是現在美國的兩大籌碼,美國在全世界有軍事基地,他的盟友都依賴美軍的保護,不管歐洲還是日韓等,都有安全保障協議。
事實證明特朗普這一套操作猛如虎,實際上效果有限,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早就看穿了他的把戲:
“貨幣/經濟秩序正在崩潰,原因在于(美國)現有債務規模過大,新增債務速度過快,而資本市場與經濟體系又嚴重依賴這一不可持續的債務結構。”
截至2025年10月20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超過37.96萬億美元,很快就會達到38萬億美元,距40萬億美元也不遠了。
債務過多,增長過快,必然難以為繼,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秩序平衡的崩塌,這是歷史的規律,“貨幣、政治與地緣秩序的瓦解,通常會以經濟大蕭條、內戰、世界大戰等形式表現出來,并最終催生新的秩序”。
從達利歐的邏輯來分析,那無論關稅還是美國內部的矛盾激化(聯邦政府停擺、裁員)等就很好理解了。
![]()
美國沒錢了,世界需要新的秩序建立。
特特已經承認針對東大的100%關稅不可持續,“他們可能希望看到關稅減少,但他們必須給我們一些回報,我希望他們至少能像以前那樣開始購買大豆……”
現在對美國征收對等關稅的國家除了中國,還有誰?其實特特非常希望跟東大對話、達成協議,他沒有多少籌碼,主動權已經轉移了,不過他還需要虛張聲勢。當極限施壓無效之后,他最終還是要妥協的。
當美元跟實體脫鉤,越來越撐不住,依附在上面的泡泡也會先一步破滅。財政病入膏肓,篩子一樣四處漏水,特朗普根本堵不上。38萬億美元債務總額的年利息就超過軍費了,他能有什么辦法?他解決不了維持國際收支與幣值穩定的矛盾,他的隨意性也在破壞美國的信用體系,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由他諸多前任建立起來的全球秩序框架,“退群”容易,但失去的信心就很難再建立了。
世界的美元正在變成美國的美元,美國通過“美元潮汐”(加息-降息循環)轉嫁危機的做法已經不可持續,所以有人說中國已經贏了。
美國的高赤字、高債務是結構性經濟問題,如果只從公司的層面看就太局限了,而且就算是做企業也要考慮商業生態環境的繁榮,想著獨霸天下實際上是自尋死路,另外你特特也做不了成吉思汗啊。
新舊矛盾是世界發展的根本力量,舊世界正在崩塌,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