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帶仙鶴的,領口能再收小點不?”“棉麻的摸著比絲綢得勁多了!”南京老巷里那家開了十五年的壽衣店,最近徹底變樣了——一群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圍著衣架挑壽衣,對著鏡子轉著圈調版型,店主李姐都忍不住念叨:“干這行這么久,頭回見試壽衣跟選日常衣服似的認真。”
![]()
這事兒得從上個月一個美國姑娘說起。那天艾米背著帆布包推門進來,張口就問“這件藏青色帶暗紋的能試穿不”,李姐當時就愣了,還以為她走錯地兒了。直到艾米指著壽衣上的云紋,聲音輕輕的:“我奶奶去年走的時候,我連她最后穿的衣服都沒敢看,現在想摸摸這種‘告別時穿的衣服’,好像能少點對死的害怕。”李姐這才明白,這群老外不是來湊熱鬧的。
![]()
后來上門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每個人的理由都讓人心里一軟。德國的漢斯教授,選了件素面棉麻壽衣,捏著布料半天沒說話,最后才說“這觸感像我小時候奶奶織的圍裙,要是死是這感覺,好像就不那么冷了”;法國小伙皮埃爾試穿時還拿手機拍了視頻,配文寫著“認真選好最后一件衣服,才知道活著的每一天都該好好過”;最特別的是一對度蜜月的情侶,試穿同款淺灰色壽衣時還笑著說“提前看看老了以后一起‘走’的樣子,現在更想好好過每一天”。他們會追著問“為啥壽衣紐扣是單數”,會糾結“袖口能不能改寬松點”,全程沒有半點馬虎,反而滿是鄭重。
![]()
可這場景傳到網上,評論區直接吵開了。有人點贊:“把死當生命的一部分,這種想法太難得!”也有人不理解:“壽衣是給逝者留的體面,活人試穿也太不尊重老規矩了!”就連隔壁開雜貨店的張阿姨,起初也跟街坊嘀咕“外國人咋啥都不忌諱”,直到有天看見艾米對著鏡子里穿壽衣的自己輕輕嘆氣,突然說:“好像……死也沒那么嚇人了。”
其實不只是南京,上海、北京的幾家老壽衣店,最近也遇到過類似客人。他們有的在國內生活多年,有的就是來旅游的,共同點是都想打破對死的“不敢碰”。就像意大利設計師勞拉說的:“我們總把死藏在黑布后面,可連它的‘外衣’都不敢摸,又怎么會懂活著該珍惜啥?”
![]()
現在李姐的店門口,多了塊中英文小牌子:“歡迎了解,理性交流”。有人說這是中外對生死看法的不一樣——我們覺得“壽衣是逝者的尊嚴,活人碰不得”,他們卻覺得“直面死亡,才能更懂活著”。但說到底,不管用哪種方式,大家想的都是同一件事:好好對待生命,認真告別。
![]()
看著店里老外們認真挑壽衣的樣子,突然覺得:或許比起躲著忌諱,正視死亡,才是對生命最溫柔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