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最近炸了個響雷,昔日風光無限的“水果一哥”洪九果品要被強制退市了!
老板鄧洪九還被抓了,這個曾值670億港元的水果帝國,兩年時間就跌得只剩27.95億,超642億市值憑空蒸發,堪稱近十年最戲劇化的“造夢與崩塌”樣本。
![]()
這事兒得從鄧洪九的“勵志故事”說起。他號稱1970年生于重慶農村,幼年喪父,在朝天門碼頭當“棒棒”搬貨維生,靠著賣紅桔攢下2000多塊錢,帶著 fellow 棒棒干起水果批發,2002年辦起洪九果品。
這套沾著“棒棒精神”的草根逆襲劇本,把不少媒體人都感動了,連看重高學歷、大廠背景的創投圈也動了心——畢竟水果賽道太特殊,高學歷年輕人不愛來,有經驗的老炮兒本就少見,鄧洪九恰好踩中了需求。
2015年前后,懂人性的鄧洪九看透了資本套路,學會做PPT、講藍圖,開始找錢。從2016年不知名VC的Pre-A輪,到2018年近10家知名機構搶投A輪,他一路拉來深創投、招商局資本這些“頂流”。
最關鍵的是2020年,靠著CMC資本的背書(CMC和阿里是老搭檔),阿里巴巴砸了5.91億拿下8%股權,直接把洪九果品推上行業頂端,C輪合計融到13.26億。
有了資本撐腰,鄧洪九一邊在網上立“工作狂”人設,念叨著“棒棒精神”和“危機感”,一邊瘋狂擴張:直接控股14家公司,間接持股34家,還把生意做到了東南亞。
![]()
他甚至跟風搞起新零售轉型,2019年把新興零售商渠道占比拉到42.9%,讓VC們直呼“傳統老板也懂風口”。媒體更是夸他“要帶果農暴富”,故事越講越圓。
2022年港股IPO成了巔峰時刻。招股書里的數據簡直“逆天”:2019到2021年營收從20.8億飆到102.8億,三年復合增長率122.4%,比字節、拼多多增速還猛,要知道那兩年線下行業正被“黑天鵝”沖擊。
投資者瘋了,首日市值就達186億港元,年底更是炒到670億,鄧洪九夫妻身家近百億,成了“水果界商業奇才”。
![]()
可泡沫終究會破。2023年,洪九果品的財報露出了馬腳:應收賬款飆到76.67億,收入增速卻只有46.7%,經營性現金流還一直為負。
審計機構畢馬威一查,發現洪九果品多地分公司和客戶地址重樣,好多還是沒實際經營的空殼公司,甚至有幾家就跟洪九重慶分公司隔一條馬路。
謊言被戳穿后,股價斷崖式下跌。2024年因發不出財報被迫停牌,阿里、招商資本等股東派來的董事全跑路了。
2025年4月,鄧洪九因涉嫌騙貸、虛開增值稅發票被抓,公司辦公地也被封了。面對財務調查沒結果、內控全失效、高管犯罪等一堆爛事,港交所終于忍無可忍,啟動強制退市。曾經的“水果第一股”,就要徹底退出資本舞臺。
洪九從朝天門挑擔到港交所敲鐘,用了20年;從600億市值到退市,只用了3年。這提醒我們,做消費不是賺快錢,是慢功夫。
洪九果品的這場鬧劇給也所有企業人敲響了警鐘:商業世界里,故事再動人也抵不過真實的業績,資本背書再硬也護不住造假的泡沫。
鄧洪九用“棒棒精神”包裝謊言,終究還是摔在了“不誠信”的坎上。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忘了腳踏實地,再大的帝國也會在謊言中崩塌,這大概就是最實在的教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