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西安市臨潼區交口街道高鐵村,履帶式玉米收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全力搶收成熟的玉米。
![]()
“天晴了,我們得和天氣賽跑,哪塊地好下地、能下地,就趕緊把玉米及時收回倉。”站在地頭上,交口街道辦事處鄉村(社區)管理科科長歐文的言語中透著緊迫。
當前正值“三秋”生產關鍵期,連日持續陰雨天氣給秋收秋播帶來考驗。面對土壤濕度飽和、晾曬受阻、霉變風險加劇等難題,當地加強農機調度與烘干服務,確保快收快干。
“我們積極協調履帶收獲機等農機具搶收搶種,在人歇機不歇的情況下,每臺履帶收獲機每天可以收獲100畝以上。”歐文說,對部分玉米已經成熟、機械無法下地的,交口街道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人工搶收。目前,交口街道秋糧應收面積3.81萬畝,已收獲1.86萬畝,占應收面積的48.82%。
“今年種了5畝玉米,最近雨水太多了,生怕玉米發生霉變。多虧合作社幫著聯系了一臺履帶式收割機,今天就收完了。”高鐵村村民鄭淑瑛說。
![]()
收得回,更要存得住。在高鐵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烘干倉儲中心,10米高的烘干塔轟鳴運轉,剛從田間運來的濕玉米通過傳輸帶源源不斷送入塔內,合作社負責人李林正在組織人員進行烘干作業。
李林介紹,高鐵村創新推行“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大田托管”與“土地流轉”相結合的方式,實現1700畝耕地規模化經營,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糧食單產。村里還利用省級銜接資金建成儲糧庫、曬場、糧食烘干機、地磅等綜合性農業服務設施,由村集體統一運營。
“我們用的是高溫烘烤設備,設備核心是一個持續輸送熱風的熱風爐,糧食在其中循環烘干,每天能烘近100噸玉米。含水率40%的濕玉米進去,9小時后出來就是金燦燦的安全糧。”李林說,烘干設備從9月28日啟用以來24小時運轉,除服務合作社成員外,還向周邊農戶提供秋糧烘干作業服務。
![]()
為讓農戶“少跑路、多省心”,合作社今年秋收期間還推出“訂單式”服務:農戶提前電話預約,糧食運到后立即過磅登記、烘干入庫;合作社通過與龍頭企業簽訂訂單,實現收割、烘干、收購一條龍服務。“以前烘干完還得自己找買家,現在烘好直接賣,更省心!”剛賣完3000公斤玉米的高鐵村村民張瞳飛拿著結算單說。
![]()
“往年靠晾干,今年碰上陰雨天,抓緊烘干防霉變是當務之急。”說話間,交口街道郭楊村種植大戶王建向李林打來電話預約烘干。
“我種了100多畝玉米,連著下雨,心里急得像火燒!”敲定時間后,王建終于松了口氣。
作為陜西省重要的糧食主產區,當前,臨潼區正積極組織對農田積水地塊及時開啟排灌站排水,調度20多臺履帶式收獲機搶收;充分利用辦公區域、空置廠房等各類場所通風晾曬;發揮全區29臺(套)烘干機械作用,組織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為農戶提供烘干服務。
同時,臨潼區根據農機數量、收獲進度、天氣情況,及時發布作業信息,組織好農機跨區作業,引導農機合理流動,確保秋作物適時收獲、搶打快收。截至10月16日16時,臨潼區秋糧已收獲22.4萬畝,占應收面積的47.6%。(記 者:王三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