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是金庸所寫的第三部武俠小說,成書于1956年。《碧血劍》作為金庸前期的作品,雖然不像后期的作品那樣爐火純青,但依舊好看。
說一下感覺,剛開始看《碧血劍》的前兩個章節的時候,真的以為張朝唐是本書的男主角。他從浡泥國前往中原本來是想考取功名的,結果卻一路險象環生,幾次差點丟命。
經過這一系列的遭遇之后,張朝唐也沒有了鴻鵠之志,與楊鵬舉一起離開了中原,又回到了浡泥國。不過到了小說的結尾,張朝唐又出現了,再度來到中原。目的不是為了考取功名,而是為了見證太平盛世。
![]()
不像闖王大勢已去,清兵入關。張朝唐只得再度逃難,遇到了彷徨無措的袁承志,于是建議袁承志到海外的浡泥國去散散心。袁承志想到西洋軍官曾送了他一張海島圖,恰好在浡泥國附近,于是就跟隨張朝唐一起離開了中原。
說真的,剛開始看《碧血劍》,真的以為張朝唐是男主角。不過隨著袁承志的出場,張朝唐的退場,才發覺張朝唐不過是個引出主角的人物。袁承志這個男主角也很有趣,雖然奇遇不斷,武功蓋世,感情專一,俠義為懷,但是卻沒有什么存在感。
關于這一點,金庸在《碧血劍》的后記中也提到了,“《碧血劍》的真正主角其實是袁崇煥,其次是金蛇郎君,兩個在書中沒有正式出場的人物。袁承志的性格并不鮮明。不過袁崇煥也沒有寫好,所以在一九七五年五六月間又寫了一篇《袁崇煥評傳》作為補充。”
從金庸后記可以看出來,袁承志只是明面上的男主角,真正的主角卻是袁崇煥和金蛇郎君,但是袁崇煥這個角色他沒有寫好。所以真正寫得成功的還是金蛇郎君這個角色,不少人讀《碧血劍》都是這么認為和感覺的,雖然金蛇郎君沒有正式出場,但的確光芒四射,是一個無法讓人忽視的角色。
你看金庸通過倒序的方式來展現金蛇郎君這個人物,雖然金蛇郎君自始至終沒有正式出場,早已死去多年,但是他的身世、性情,生前的故事,都通過溫儀和何紅藥這兩個女子的回憶展現了出來。就連袁承志的奇遇,都與金蛇郎君有關。無意間發現了金蛇郎君的枯骨,得到了金蛇秘籍和金蛇劍,還有藏寶圖。
闖蕩江湖之后,所做的幾件事情,其實都跟金蛇郎君有關。比如說到浙江衢州的石梁去找一位叫溫儀的女子,比如說溫家五老垂涎藏寶圖,惡斗袁承志,袁承志使用金蛇郎君留下的金蛇劍法破解了溫家五老的五行八卦陣,最后又將寶藏發掘資助闖王的義軍。就連本書的女主角青青,都是金蛇郎君的女兒,可見金蛇郎君雖死,卻仍舊是一個主線人物,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袁承志沒有給讀者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提及《碧血劍》,我們總是率先想到金蛇郎君夏雪宜。想起邪魅狂卷,手持金蛇劍,嘴角露出一絲壞笑,亦正亦邪,做事讓人意想不到的金蛇郎君。也正是因為金蛇郎君太出彩,所以有些影視劇改編《碧血劍》時,都讓金蛇郎君活了過來,在劇中露臉。
比如說林家棟版《碧血劍》,金蛇郎君就在前幾集中露臉,義救袁崇煥、大戰玉真子、惡斗溫家五老,如何盜取五毒教三寶,如何與何紅藥以及溫儀有情感糾葛,拍攝得很詳細,難怪很多人一度覺得江華飾演的金蛇郎君才是本部劇的男主角。
但是有一說一,江華飾演的金蛇郎君真的很經典,演活了金庸書中的角色,在筆者心目中他就是金蛇郎君的最佳代言人。比起金蛇郎君,袁承志更像個工具人,沒有性格和特點,在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就是他了。連金庸都承認,袁承志不是真正的男主角,性格也不鮮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