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51年6月,公安人員跟著特務任宗炳的指認在一棵老槐樹下挖了近兩米深,終于碰到了一塊木板——是一口簡陋的木箱。
撬棍撬開箱蓋的瞬間,在場的老公安傻眼了:
木箱里的三具遺骸蜷縮著,兩具成年人的手腕緊緊扣在另一具年輕遺骸的手臂上,像是臨死前還在相互支撐。
這三具遺骸是誰,為什么會以這樣的姿態下葬?
![]()
這次挖掘源于任宗炳的一份供詞,這位曾參與關押盧志英的特務在審訊中終于松口:
1947年10月,我們把盧志英和他的兩個手下埋在了雨花臺,用的是裝貨的木箱。
可當木箱被打開,工作人員發現的不只是三具遺骸,還有更令人心碎的細節:
盧志英的遺骸位于中間,左手手腕與警衛員陳剛的右手腕緊緊相扣,右手則攥著情報員王遠的袖口——
骨頭上的勒痕顯示,他們生前被繩子捆著,卻在最后時刻拼盡全力抓住彼此.
法醫后來鑒定,三人沒有掙扎,反而刻意靠攏,像是在傳遞某種信念。
![]()
直到盧志英的兒子盧大容趕來辨認,這個細節才有了答案.
當時11歲的盧大容在監獄見過父親最后一面:特務把我推到審訊室,爸爸被綁在柱子上,腳骨腫得穿不上鞋。
他身邊站著陳剛和王遠,兩人都被打得滿臉是血,但是三人在獄中始終沒松過口,特務沒辦法,最終把他們一起塞進木箱,活埋在亂葬崗。
“他們扣著手,是怕分開吧。”盧大容摸著父親遺骸的手腕,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這個細節成了盧志英等三人忠貞不屈的最好證明——哪怕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們都沒松開彼此,更沒松開對信仰的堅守。
盧志英能成為特工之王,靠的是遠超常人的冷靜和才華。
![]()
1905年他出生在山東昌邑的書香世家,父親是前清秀才,教他讀《論語》的同時還送他去學德語、日語。
加入共產黨后,盧志英憑借精通多門語言、會琴棋書畫的本事,很快成了情報戰線的多面手——
在粵軍里當參謀,在上海開貨棧,在日偽據點當翻譯,身份換了十幾個,但是從來沒暴露過。
1934年,他迎來了最關鍵的任務,當時蔣介石為圍剿中央想把9萬紅軍困死在蘇區,要拿到這份計劃,必須有人能進入會議現場——
這個人,就是盧志英。
莫雄在粵軍受挫,盧志英曾幫他躲過國民黨的追捕,兩人結下生死交情,后來莫雄被蔣介石任命為剿共專員,特意邀請盧志英當高級參謀。
![]()
就這樣,盧志英化名盧育生坐在了廬山會議的會場里。
會議持續了三天,盧志英全程只靠腦子記,散會當晚,他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從凌晨兩點寫到五點,用特制藥水把計劃默寫在四本《學生字典》的夾層里,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情報送出去的過程更驚險,交通員項與年為了穿越封鎖線,用石頭敲掉自己四顆門牙化裝成乞丐,把字典藏在討飯的破碗底。
他走了三天三夜,躲過十幾次盤查,終于把字典送到瑞金。
周總理看到計劃后當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提前突圍,兩周后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而鐵桶計劃的實施時間只比長征開始晚了三天,再晚一步,紅軍就被圍住了,盧志英的這三小時默寫,救了幾十萬條人命。
![]()
遺憾的是,叛徒的出賣讓盧志英暴露了行蹤,最終他在上海不幸被捕,特務分子深知抓了大魚,試圖從他口中撬出地下黨機密。
審訊之初,季源溥先以利誘相勸:只要你供出地下黨名單,立刻讓你當少將參議,住洋房、開汽車,后半輩子衣食無憂。
盧志英始終不為所動,見利誘失效,特務們立刻換成酷刑:
老虎凳上的磚塊加到第三塊時,他的腳骨傳來咔嚓一聲,劇烈的疼痛讓他三次暈厥,可每次醒來,他只有一句斬釘截鐵的回答:不知道。
酷刑沒能打垮盧志英,特務分子黔驢技窮,想出了最卑劣的手段,抓來他的兒子盧大容相要挾。
11 歲的盧大容被特務強行按在審訊室的椅子上,眼前赫然是被綁在電椅上、渾身是傷的父親。
![]()
“你再不說,就讓你兒子替你受刑!”
審訊者握著電閘,聽著兒子撕心裂肺地喊爸爸,盧志英艱難地抬起頭:別嚇孩子,他什么都不知道。
那一天之后,盧志英便再也沒能見到自己的妻兒。
見實在從盧志英口中挖不出任何信息,特務們失去了耐心,將他與戰友陳剛、王遠一同塞進木箱,拉到雨花臺殘忍活埋。
臨被掩埋前盧志英望著身邊的戰友,輕聲說:咱們扣著手,到了那邊也不分開,也正因這最后的約定,才有了那雙手緊緊相扣、令人淚目的一幕。
1951年7月,盧志英烈士的遺骸被遷葬至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
下葬那天,盧大容雙手捧著父親唯一的一張照片,鏡頭里的盧志英身著西裝、戴著圓框眼鏡,看上去像位斯文的商人。
沒人能想到,這個溫文爾雅的形象背后,藏著一顆潛伏在敵人心臟的特工之魂。
每年清明,盧大容都會帶著子孫來到雨花臺,他會告訴孩子們:
你爺爺當年和戰友扣著手犧牲,是怕在最后一刻丟了信仰,現在我們來這里,是不能忘了他們用生命守護的信仰。
雨花臺烈士陵園的盧志英墓碑前總有人悄悄放上一束白菊,人們聽講解員說起木箱里的故事總會停下腳步。
這個細節,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說明,什么是“隱秘而偉大”,什么是“信仰高于一切”。
![]()
參考資料:
1. 《雨花臺烈士傳·盧志英卷》,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
2. 盧大容:《我的父親盧志英》,《黨史博覽》2015年第7期
3. 莫雄口述、張力整理:《我與盧志英的交往》,《廣東黨史》2008年第3期
4. 《中央蘇區史》(第三卷·反“圍剿”斗爭),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
5. 南京市公安局檔案:《1951年盧志英遺骸挖掘記錄》,檔案編號:NJGA-1951-078
6. 周恩來:《關于“鐵桶計劃”情報的回憶》,《周恩來軍事文選》,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 《中共地下黨上海情報站史料匯編》(194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