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國軍事專家魯普雷希特注意到國產核航母的電磁兼容模型難得的出現了一張高清圖。新航母艦島乍看之下和福建艦艦島區別不大,但細節方面卻也有著不小的出入,最明顯的區別莫過于二層雷達的寶蓮燈,以及加高一層甲板高度的艦島“底座”。
![]()
最直觀的看,新航母的艦島相較于福建艦的艦島,航母艦橋以下的“底座”高度從三層提升至四層;航海艦橋前部恢復走廊;航空艦橋從福建艦的半開窗調整為全開窗,靠近甲板的航空艦橋左前部設置落地窗,以改善地面視角。
![]()
大尺寸S波段相控陣雷達的安裝位置仍舊是3層甲板高度。仍舊設置有相對粗壯的主桅,主桅頂部仍舊預留了球形天線罩安裝位置,主桅中部仍舊擁有明顯加寬的部分,與福建艦的桅桿特征完全符合,可判斷新航母的桅桿應該是福建艦同款。
![]()
第二階的X波段探測雷達、IFF天線的安裝方式,則從福建艦的切角長方體調整為雙層八面體的寶蓮燈模式,人員活動空間增加,該寶蓮燈上應當會安裝2組8面各種相控陣雷達,如此調整應當是為了改善雷達的上視能力,相對更正一些的八面體設計,也有助于最大限度的提升雷達的探測精度。
![]()
遼寧艦山東艦的前艦橋,后艦橋設置有走廊,但075、076、福建艦取消了走廊,國產核航母又恢復了走廊。相較于各層艦橋前方普遍設置走廊的美國航母,中國航母對艦橋走廊的調整,多少讓人有些迷茫。只不過這種調整放眼全世界還真的挺常見……
![]()
英國老航母普遍有走廊,無敵級輕型航母沒有走廊,女王級航母有走廊;意大利加里波第級艦橋外側設置不與艦島內部相連的放腳處,加富爾級、德里亞斯特級設置有走廊。法國克萊蒙梭級航母艦橋外側勉強能放腳,戴高樂級航母設置有走廊。
![]()
由此可見是否在艦橋前方設置走廊,或者至少設置能夠用來站人的地方,是一個相當讓國糾結的細節。雖然說加個走廊費不了啥事,且走廊在雷達時代最大的功能也就是擦玻璃,但擦玻璃也是擦玻璃啊。以至于取了走廊再加回去的案例可以說屢見不鮮。
![]()
艦島“底座”高度,從山東艦、遼寧艦、福建艦的三層甲板,提升至四層甲板高度,則是因為取消煙囪,升級雷達,且艦島長度進一步縮短之后,艦島內部的艙容有點不夠用了,加高一層甲板高度有助于塞下多余的設備。實際上升級動力組之后,艦島變短高度變高的案例有很多,美國核動力航母普遍如此。
![]()
至于航空艦橋的調整,則是單純的美學考慮了,福建艦下水的時候也是半開窗,舾裝過程中才調整為全開窗,只能說美學很重要。航空艦橋左前部的落地窗,則明顯是為了強化對甲板的感知,落地窗視野好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