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圍繞鐵礦石的較量,表面是貿易談判,實則是中國打破澳美壟斷、爭奪資源話語權的關鍵一戰。從 “知己知彼” 的提前布局,到 “致人而不致于人” 的主動破局,中國最終用人民幣結算敲開了定價權的大門,走出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 的現代路徑。
![]()
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我國曾長期陷在 “定價權旁落” 的被動里:澳大利亞掌握價格話語權,80%的鐵礦石貿易用美元結算,年交易額超 1.2 萬億美元的市場中,中國每一次采購都要承擔匯率波動的風險。美國靠著 “石油 +礦石” 的雙支柱,牢牢掌控全球大宗商品定價和結算體系,再加上澳大利亞用不透明的 “普氏定價法”“收市估價機制” 暗箱操作,中國每年僅進口澳洲鐵礦石,就要多花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 “冤枉錢”。
這場博弈的轉折點,始于今年 8 月的一場談判。當時中國和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攤牌,提出兩個核心訴求:一是鐵礦石貿易改用人民幣結算,二是以 80 美元 / 噸的現貨價為基準鎖定季度價格,從根源上降低風險。但澳方態度強硬,咬死要維持美元結算,談判直接破裂。
談判崩了,中國的應對沒有拖泥帶水。9 月 30 日,中國礦產資源集團一紙通知,暫停接受必和必拓所有美元計價的鐵礦石。哪怕是已經裝船的 12 艘貨輪,也全部攔下。這是中國首次對澳鐵礦石說 “不”,也標志著中澳鐵礦石博弈正式進入 “實戰階段”。
![]()
外界曾質疑:中國不是依賴澳鐵礦石嗎?人家的礦石品位高、純度好,沒了它怎么辦?但此時的中國,早已備好 “后手”:國內鐵礦石需求減弱,庫存充足,短期供應完全不愁;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第三大礦企福德士河集團等主動拋來橄欖枝,不僅愿意用人民幣結算,福德士河集團甚至申請 142 億人民幣礦區建設資金,承諾用鐵礦石償還。中國還新增了巴西、非洲的鐵礦石進口渠道,供應鏈的安全鎖一把又一把。
壓力之下,澳方的態度很快出現反轉。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和必和必拓正式簽約,約定從今年四季度起,雙方鐵礦石現貨貿易全部用人民幣結算。這一筆簽約,直接讓全球 70% 的鐵礦石貿易進入 “人民幣計價時代”!中國終于第一次真正握住了鐵礦石定價權,那些年被 “暗箱操作” 吃掉的利潤,終于有了歸途。
![]()
如今,中澳鐵礦石博弈基本落幕,但這場較量的意義遠不止于一筆生意。它意味著全球鐵礦石市場,甚至整個大宗商品貿易的規則,正在被重新定義:以前澳大利亞靠定價和結算壟斷賺 “差價暴利”,現在人民幣結算讓暗箱操作徹底失靈,利潤回歸公平交易的本質。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中國在鐵礦石博弈中,沒有靠蠻力對抗,而是靠提前洞察規律、布局供應鏈、掌控主動權,最終在 “無形” 中贏下了這場 “有形” 的勝利。這,就是東方智慧在新時代全球博弈中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