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波
首發 | 云海觀星
【云海觀星】—— 云海無界看天下,觀星有方新視界。財經·互聯網·AI·科技,做您數字時代的引路人。
在物理學家的圣殿里,能與牛頓、愛因斯坦比肩的華人名字,有且只有一個——楊振寧。
當他的逝世消息傳來,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更是一位構建了20世紀下半葉物理學基礎的“立法者”。
如果說愛因斯坦重新描繪了時空,那么楊振寧則為我們揭示了粒子世界賴以運行的深層法則。
![]()
驚聞楊振寧先生逝世,科學界與社會各界深表哀悼。這位科學巨匠的離去,標志著物理學一個時代的結束,其貢獻與精神將被長久銘記。
昨天還在辟謠的路上,擔憂之余,略感欣慰,因為辟謠了,說明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假的。
但是沒想到,不到一天的時間,巨星已然隕落。
新華社發文稱: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先生去世,享年 103 歲。
“楊振寧先生去世”不再是謠言,但是大家都感到莫名的失落。
當一位科學家的離去,讓整個科學界乃至人類文明都感到失落時,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楊振寧何許人也?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其創建的理論框架催生了至少7項諾貝爾獎成果!
丁肇中評價:“中國人在國際科學界建立不朽功績始于楊振寧”。
單單物理學方面的成就不足以概括其一生功績,在促進中美學術交流、傳播科學教育理念、促進人才培養方面,楊振寧做出的貢獻亦可千古彪炳。
楊振寧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因父親被聘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1929年隨父母遷入清華園。
1938年,16歲的楊振寧考取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該校研究生畢業。
![]()
1945年,楊振寧考取清華大學第六屆留美公費生,赴美留學。他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
之后,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發現了一維量子多體問題的關鍵方程式“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統計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數學研究的新方向。
1954年,他和米爾斯合作發表了非阿貝爾規范場論,也就是“楊-米爾斯場理論”,奠定了后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
這個理論到底有多厲害?
被公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是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礎物理理論之一,是 20世紀物理學最為重要的成就。
![]()
說白了,就是百年未有之變化大格局中的物理學奠基者。
可以說,楊振寧是中國近百年現代史上真正意義的國際名人,也是國際社會開眼看中國的窗口。
世界通過楊振寧知道,中國的厲害,華人的影響力。
都說,我們之所以走得更遠、看得更深刻,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顯然,楊振寧就是那個巨人。
他讓人類提前看到了100年以后的世界。
楊振寧不僅在物理學有著偉大的造詣,同時也是一名用實際行動支持祖國的中國人。
在1971年中美關系尚未正常化之際,他成為首批回國訪問的美籍華裔科學家,被譽為“架設中美學術交流橋梁的第一人”。
此后,他多次回國講學,向中國領導人建言重視基礎研究,并利用自身影響力,資助了上千名中國學者赴美進修,這些人后來大多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
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鑒于國家社會的環境和支持,一般都選擇在美國繼續深造,研究,但是楊振寧,卻堅持回國。
1999年退休后,他全職回歸清華大學任教。
他將晚年的全部心力傾注于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的建設上,親自籌集資金,并以獨到的眼光為清華引進了包括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在內的一批頂尖人才,顯著提升了中國的基礎研究水平。
曲高和寡,楊振寧的傳奇故事,普通人感受并不深刻,包括我自己,也不理解,不懂。
只知道,他很厲害,是國際社會的名人,甚至是人類史上耀眼的明星,比很多知名的政客,要厲害百倍、萬倍。
至少,在人類發展史上,他們確實推動了整個文明的進程。
可惜,世人知道楊振寧,很多都是他和夫人翁帆的跨世紀愛情。
![]()
甚至20年前,就有老師和女同學說,你們可不要那樣,28歲嫁給82歲。可即使是80多歲,楊振寧的生命一樣煥發出勃勃生機。
雖然外界的傳聞,沸沸揚揚,但是楊老不為所動,他所追求的,是人類史的前景方向,是整個宇宙的光明。
2015年,他放棄美國國籍,正式恢復中國國籍,完成了生命軌跡的“一個圓”,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有人說,老了才回國,只能說,這些人是狹隘的,是無知的。
即使是退休了,楊振寧在學術界甚至整個科學界,都是權威的存在,他為國家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97年,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3421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楊振寧星”。
楊先生的離去,帶走的是一段傳奇,一個親歷并塑造了物理學從經典走向現代的鮮活見證。
他曾與愛因斯坦漫步普林斯頓,也曾與泡利、費米激烈辯論。
當一位科學家的離去,讓整個科學界乃至人類文明都感到失落時,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巨星隕落了,但是他為宇宙劃定的秩序,畢竟成為人類史上的永恒記憶。
一個人若是能活三次,第一次應該是成為一個科學家,第二次是成為一個詩人,第三次是成為一個音樂家。
而楊振寧先生,他用一生的時光,在科學的領域里奏響了最為壯麗的樂章。
他是科學界的巨星,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璀璨燈塔,然而,如今這位巨人卻悄然離去,留給我們無盡的悲痛與深深的思索。
楊振寧先生曾言,他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或許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留下的科學遺產與家國情懷,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將繼續指引后來者前行。巨匠已眠,但他為人類文明點亮的科學之光,永不熄滅。我們紀念他的最好方式,便是讓這份對真理的好奇與赤誠,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聲明:圖片源于網絡,僅做分享使用,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做分享交流,無任何商業目的和行為,如有不妥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