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數據而言,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5%,增幅明顯提高,確實如官媒報道一樣,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的態勢!而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支出20.81萬億元,同比增長3.1%,實際上也表明了我國當下經濟財政化的特征,即:貨幣政策跟隨財政宏觀調控,市場受財政托舉效應明顯!
實際上,這個數據,從7-9月的一些列細分數據中早有預兆,比如: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73億元,同比增長2.6%,增幅為年內最高,其中,稅收收入18018億元,增長5%;再比如:1-8月,全國稅收收入121085億元,同比微增0.02%;非稅收入27113億元,同比增長1.5%;還有諸如:今年1-8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達7.68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9%,創歷史新高等。
接下去,我們分類來看:
![]()
一、財政收入:低增長背后的結構性分化
1-9月,稅收收入同比增長 0.7%,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 3.6%、0.8% 和 9.7%,顯示經濟結構優化成效顯著(我國稅收呈現稅基擴大,稅率分層,稅率下降的特征,核心是智能化技術的普及)。
其中,高技術制造業稅收增長 12%、數字經濟相關行業增長 13.4%,印證新質生產力對稅源的支撐作用。但進口環節稅收下降 5.7%、關稅下降 4.6%,這反映全球需求疲軟和貿易摩擦的持續影響,也反映出我國經濟內循環和重出口特征越來越明顯,出口增長,進口減少,和國際市場的關聯度正逐步降低,但進口商品中,高價值商品和服務的比例增加!
接著,我們看到非稅收入調節作用凸顯,數據端非稅收入下降 0.4%,但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 4%,體現地方政府通過盤活存量資產緩解財政壓力。但罰沒收入下降 7%,與 “反內卷” 政策下規范執法力度加大有關。
此外,地方財政收入增長 1.8%,顯著高于中央的 - 1.2%,廣東、浙江等經濟強省通過產業升級維持稅源穩定,而部分資源型省份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同時,也和中央將部分收入轉給地方有關!
![]()
二、財政支出:加力提效中的戰略聚焦
1-9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 10%、教育支出增長 5.4%、衛生健康支出增長 4.7%,民生支出占比超 70%。前三季度為超 2000 萬戶次農戶提供農業保險賠付超 900 億元,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民生安全成為財政主要施政改善方向。
此外,為應對西方封鎖,我國科學技術支出增長 6.5%,重點支持芯片、人工智能等 “卡脖子” 領域研發。而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中,8000 億元投向 “兩重” 項目(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帶動 8400 個設備更新項目落地,撬動社會投資超 1 萬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累計帶動消費超 2 萬億元,成為內需增長重要引擎,但這部分逐步要退出市場,屆時企業真實銷售和盈利能力將浮出水面!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今年的氣候災難比較多,中央一直在撥付救災款,中央財政1-9月一共下達救災資金 105 億元(不算預算中本來就要造和修的抗災設施),啟動 16 次應急撥款機制。
![]()
三、財政工具使用:債務管理與資金使用效率提升
全年發行 1.3 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覆蓋 20-50 年,利率低至 2.24%,為重大項目提供低成本資金。通過 “資金跟著項目走” 機制,前三季度已完成 80% 的資金撥付,形成實物工作量超 1.2 萬億元。
此外,今年6 萬億元隱性債務置換工作有序推進,預計 5 年內為地方節約利息支出 6000 億元。截至 8 月末,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余額 / 綜合財力)降至 80% 以下,風險總體可控,但政府債務占GDP比例,目前已經超過88%。
最后,如 “科技突破專項再貸款” 為芯片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消費升級專項央行票據” 降低綠色消費信貸成本等創新工具不斷使用。
而在M2 方面,M1-M2剪刀差不斷縮小,M2增速保持 8.7% 高位,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4%,這讓9月的M2總額達到約335萬億元人民幣,為財政支出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支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