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科學巨擘 ——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3歲。
他的一生,是探索與夢想的軌跡,更是連接中西、承載時代精神的象征。
從清華園到諾獎殿堂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于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數學教授,1937年全家北上入駐清華園,少年時代的他便沉浸在書卷與計算中。
13歲時,他曾對父母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16歲,以同等學力考入西南聯大,開啟了他在戰火中求學的旅程。
1944年,他獲得清華大學碩士學位,隨即赴美深造,師從物理巨匠愛德華·特勒與恩里科·費米。1954年,他與羅伯特·米爾斯合著“楊—米爾斯理論”;1956年,他與李政道共推“宇稱不守恒”理論,1957年,兩人因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后,他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并于1999年歸來加盟清華大學,致力于培養中國青年科學家。
不僅是學者,更是文化使者
楊振寧的貢獻跨越粒子物理、統計力學與凝聚態領域,他的“楊–米爾斯理論”至今是標準模型的理論支柱之一。
不僅如此,他的一生,也在不斷折射著中西文化交融的光芒。他曾說:“我想做一棵樹的根,在故土上滋養后代。”
當他回到清華園,就寫下了那句“國變大,中國夢不忘”的詩句,寄托對未來的希冀。
? 永恒的身影,千古的傳奇
楊振寧選擇以“一圓”比喻自己的人生:從清華出發,到世界巔峰,再回歸根土。他終在103歲高齡于北京辭世,用盡一生詮釋科學與大愛。
他用對稱破缺與理論突破,改寫物理學的基本法則;他用一顆溫潤堅定的心,承載文化與學術的橋梁。如今,他已化為光影,留給后人無盡思量與銘記。
“白發蒼蒼,仍探未知”,愿您在星海間安眠。
想通過閱讀英文原版外刊提高英文?
??歡迎每天早上7點來早安英文直播間
免費跟著早安英文外刊精講直播間學英文
點擊下方【預約】按鈕或圖7掃碼接收直播提醒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