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我在丹東火車站候車時,注意到一群身著深色西裝、手提公文包的朝鮮男士。他們神情專注,彼此低聲交談,偶爾瞥一眼手中的文件。這一幕讓我不禁思考:在這個被外界視為封閉的國度,究竟哪些人能夠跨越國門,走向世界?
![]()
隨著中國百姓出國旅游越來越普遍,我們習慣了自己說走就走的自由,卻很少想到我們的鄰國朝鮮,普通人要踏出國門是何等不易。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些能夠代表國家走出國門的朝鮮人,他們的故事才更加令人動容。
![]()
在朝鮮,文藝工作者擁有特殊的社會地位。金英淑是萬壽臺藝術團的一名舞蹈演員,她已經隨團出訪過十多個國家。“每次在國外演出,我們不僅展示朝鮮的傳統藝術,也學習當地的優秀文化。”她告訴我。
像金英淑這樣的文藝工作者,出國演出是家常便飯。他們精心排練的《阿里郎》等節目,在世界各地贏得掌聲。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藝術家回國后,會把在國外學到的藝術元素融入創作,豐富朝鮮的文化藝術。
國家對這些文藝工作者也十分重視。有突出貢獻者甚至能獲得小汽車作為獎勵——在朝鮮,這是極高的榮譽。不過,對他們來說,更大的榮譽是能夠代表國家,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
2016年里約奧運會,朝鮮舉重運動員嚴潤哲奪得銀牌,回國時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對朝鮮運動員而言,出國參賽既是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為國爭光的使命。
“每次出國比賽,我們都肩負著整個國家的期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朝鮮乒乓球運動員說。他們參加完比賽通常很快回國,很少在國外逗留。這種紀律性和對國家的高度忠誠,令人印象深刻。
朝鮮運動員在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中的表現有目共睹。當他們站在領獎臺上,升起朝鮮國旗時,那份自豪感足以讓他們所有的付出都變得值得。
![]()
在丹東、北京等中朝邊境城市,經常可以看到西裝革履的朝鮮商人。他們步履匆匆,往返于兩國之間,成為朝鮮連接世界的重要紐帶。
李成浩(化名)是朝鮮一家貿易公司的代表,每個月都要往返中朝多次。“我們的工作是把朝鮮的產品賣到國外,同時采購國家需要的物資。”他說這話時,臉上帶著自豪的神情。
這些外貿工作者通常精通外語,熟悉國際貿易規則。他們回國時,常常大包小包地帶著各種商品——不僅是個人用品,更多的是樣品和資料,希望能找到適合朝鮮市場的新產品。
盡管工作辛苦,但他們享受著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不過,與他們交談后發現,比起物質回報,他們更看重自己為國家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
![]()
在我國許多大城市,都有朝鮮餐廳的身影。這些餐廳的服務員個個能歌善舞,儀態萬方,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3歲的李美蘭在沈陽一家朝鮮餐廳工作,這是她第一次出國。“剛開始很不習慣,想家。”她坦言,“但想到這是在為國家賺取外匯,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這些朝鮮姑娘經過嚴格選拔,不僅外貌出眾,而且多才多藝。她們在海外工作期間,把大部分工資都寄回國內,支持家人和國家建設。
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們在工作之余堅持學習中文和經營管理知識,希望回國后能為祖國服務。“我們在這里的工作經歷,對朝鮮旅游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很有幫助。”李美蘭說。
![]()
在莫斯科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你可能會遇到一些特殊的留學生——他們來自朝鮮,勤奮好學,但行事低調。
金哲是北京一所大學的留學生,主修計算機科學。“朝鮮重視科技發展,我們需要學習世界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他說。這些留學生通常選擇理工科、醫學等實用專業,學成后幾乎全部回國效力。
與普通留學生不同,朝鮮學生在國外生活相對簡樸,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他們很少參與社交活動,但成績往往名列前茅。
“我們知道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金哲說,“國家送我們出國學習不容易,我們必須學有所成,回去報效祖國。”
![]()
與這些能夠出國的朝鮮人交流,最打動我的是他們共同的特點:無論走到哪里,無論見識了外面世界的多少繁華,他們心中最牽掛的永遠是自己的祖國。
一位常駐北京的朝鮮貿易代表說得真切:“出國確實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國家的發展,但這更堅定了我們建設自己國家的決心。”
在朝鮮海外餐廳工作的姑娘們,合同期滿后幾乎全部選擇回國;留學生學業完成后也紛紛歸國;就連那些經常出差的貿易人員,也總是迫不及待地完成工作,早日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