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這波輿論戰(zhàn),到底在爭些什么?
最近小米這波輿論戰(zhàn)真是看得人眼花繚亂,剛刷到小米公關部王化 10 月 17 號發(fā)的進展,說車主遭網絡攻擊的援助信息收集到 10 月 15 號,有 6032 人參與,480 人給了證據,338 人要證據指導,301 人想發(fā)律師函,245 人需要訴訟支持,目前初步篩出 23 位車主能起訴,下周就聯系立案。
![]()
有意思的是,評論區(qū)清一色在罵第一財經。究其原因,還是成都 SU7 事故后第一財經發(fā)的那幾篇文章,尤其是 16 號那篇《小米,別讓年輕人的第一臺車變成最后一臺》,后來偷偷把 "小米" 倆字刪了,頭圖也換成 AI 圖,連內容都改了。
米粉覺得這是故意帶節(jié)奏,還有人扒出來,第一財經引用雷軍的話時斷章取義 —— 雷軍 6.26 發(fā)布會 11 次提安全,說安全是一切,被動安全測試也超行業(yè)平均,這些關鍵信息報道里壓根沒提,反而拿網友的惡意揣測當解讀。
![]()
但咱普通車主更關心的,是 10 月 13 號成都那起事故的真相。警方通報說司機涉嫌酒駕,可視頻里路人砸門砸出血都救不出人,最后消防用電鋸才破門,人已經沒了。
大家不是要小米保證 "零事故",就是想知道車門為啥打不開?是電動把手斷電失靈了?還是沒留機械應急裝置?畢竟工信部 9 月剛出新規(guī),要求車門必須有能徒手打開的機械應急把手,這可不是苛責。
![]()
結果雷軍 16 號在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發(fā)言,只呼吁抵制水軍黑公關,說要聚焦研發(fā),半句沒提成都事故的具體疑問。這話單看沒問題,但遇難者尸骨未寒,不提救人細節(jié)先喊防水軍,實在太不合時宜。要知道小米 9 月剛因為 L2 輔助駕駛的問題,召回了 11 萬多輛 SU7 標準版,說明確實有安全短板要補,不是所有批評都是黑公關。
想起有個時評作者之前寫文章說車禍怪酒駕,結果被罵慘掉粉 2000 多,他后來反思說自己沒站消費者角度 —— 人命關天,大家質疑是本能反應。反觀小米,之前銅陵事故后雷軍就說 "大家期待太高",可安全這事兒本就該企業(yè)主動做到最好,哪能反過來怪用戶要求高?
![]()
現在媒體態(tài)度也分裂,賀州日報說要理性呵護國產品牌,提小米百億研發(fā)的努力;第一財經卻被指選擇性報道,連官媒報道都能吵起來,理性討論的空間快沒了。再往前數,5 月小米 SU7 Ultra 還因碳纖維前艙蓋宣傳不符鬧過維權,車主說花 4.2 萬選的配件成了 "裝飾品",最后也沒徹底解決好。
![]()
其實這事很簡單:第一財經作為權威媒體,報道得客觀全面,別搞選擇性失明;小米更該明白,造車不是做手機,出問題是人命關天。雷軍說過 "顏值是王道",但再好看的車,安全沒保障也白搭。現在雷軍脫粉、股價跌,說明大家的濾鏡碎了。
![]()
真心希望小米別再糾結誰是水軍了,趕緊回應車門和燃爆的問題,說說接下來怎么改進。畢竟工信部 4 月就升級了電池安全標準,10 月又要企業(yè)告知用戶安全隱患,行業(yè)都在往前趕,小米要是跟不上安全的腳步,光靠罵水軍可沒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