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734期】
![]()
2025-5 《神劍》目錄
· 鑄劍春秋
火星,我們來了 / 黃傳會
· 前沿報告
無悔的選擇 / 姚家寧
· 小說
靜靜的河(中篇)/ 程多寶
大路朝天(中篇)/ 高滿航
· 散文
記憶中的璀璨明珠 / 郎德峻
歲月芳華 / 喬秀清
時光褶皺里的石窟 / 趙小平
戈壁生花 / 劉英坤
再訪“道釘” / 郭倩倩
鈾城的“冰工廠” / 江小生
· 詩歌
第七歌:一條河和一個人的名字 / 峭 巖
邊關邊關(組詩) / 李灰懿
天問(組詩) / 孟康杰
· 評論
把勛章留在云端——從小說《驚蟄》談軍旅故事創作 / 徐瑞瀅
· 我與《神劍》四十年
夢想花開 / 徐 青
與《神劍》同行 / 姚杜純子
賀詞專題 / 陳懷國、王秋燕等
· 神劍藝苑
美術:王忠明、錢洪兵
書法:徐大湖、周振華
攝影:張 帆、喻李強、都鑫鑫、攀 龍、王 衡
封二:無畏(中國畫) / 劉虹麟
封三:山河的怒吼(中國畫) / 牛茂欽
封四:勝利的方向(攝影) / 張 帆
卷首語
夏日的余溫還在指尖徘徊,九月的微風已捎來秋的第一聲問候。當我們駐足聆聽,八十年前的號角聲仿佛仍在時空長廊中回響,那是一段血與火淬煉的崢嶸歲月,亦是一條永不停歇的奮斗之路。
從古至今,人類對火星充滿無限向往。進入航天時代后 , 世界各國先后向火星發射了多個火星探測器,然而從地球到火星“道阻且長”,多次嘗試折戟沉沙。中國火星探測同樣面臨重重困難。在報告文學《火星,我們來了》中,作者以扎實的采訪和生動的筆觸,再現了中國科技發展的輝煌瞬間,塑造了中國“火星人”獨特的精神品格,展現了一個民族的自強、自信與自豪,恰如金屬在烈焰中淬火成鋼,煥發新生。
有一種選擇叫“無悔”,有一種青春叫“戍邊”。報告文學《無悔的選擇》不僅是一篇人物紀實,更是一曲獻給所有高原守護者的英雄贊歌。喀喇昆侖的冰雪、狂風、缺氧,既是自然的“生命禁區”,也是精神的“淬火熔爐”。戰士們用青春丈量忠誠的高度,用生命詮釋信仰的純度。他們一路攀登,永不停歇,在這條淬火之路上留下難以磨滅的足跡。
小說《大路朝天》 以新兵的視角,描繪了當代軍營的淬煉圖景。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跌宕的情節,既展現了個人的成長軌跡,又揭示了集體主義精神與個人價值在熔爐中的重塑與升華。小說中人物的命運交織著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戴濤的嚴格、胡載德的奉獻、丹巴元的悲劇,這些鮮活的人物命運引發我們深思:當理想被現實打擊,該如何自處?小說給出了答案:唯有正視苦難、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才能在淬火之路上找到前進的方向。
“當我輕輕翻開當年試驗結束發給我的那個綠色日記本,塑料本外皮的邊緣已悄然泛起歲月獨有的淡黃色。”散文《記憶中的璀璨明珠》中的這句話,仿佛帶領我們開啟了塵封的日記本。泛黃的紙頁間,躍動著 1980年戈壁灘上的熱浪與激情。作者記錄的不僅是個人珍貴的記憶,更是書寫了我國在國防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這是一條鑄造大國重器的強國之路,也是一條充滿艱辛的淬火之路,每一個默默付出的科技工作者,都是這條路上的鋪路石,個體與集體相互成就,共同鍛造出國家安全的堅實盾牌。
歲月流轉,歷史的卷軸在砥礪前行中不斷鋪展。雖然八十年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是淬火之路仍在腳下延伸。就像鋼鐵在淬火之后更加堅韌,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姚杜純子)
精彩預覽
![]()
![]()
![]()
![]()
![]()
![]()
神劍藝苑
![]()
《火星,我們來了》黃傳會
星空浩瀚,銀河璀璨,我們的先人仰望星空嗎?
遠古時期,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混沌初開。大河里剛剛有魚兒,高山上蒼松葳蕤,恐龍的胚胎也在發育之中。
茹毛飲血,我們的先人尚未掌握火的使用方法。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們蜷縮著身子,依偎在一起。那時候的浩瀚星空,還沒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一彎半月,滿天繁星。那爍爍閃閃的燦爛,給予我們先人的是安寧,還是慰藉?
人類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都有關于星空的記載。特別是關于火星,人類有著更多細致的觀察。古巴比倫人計算出火星運動一周之后回到原來的位置需要 780 天(約等于 26 個月)。在古代,血紅的顏色代表戰爭、暴亂和破壞。古希臘人用戰爭之神阿瑞斯的名字來命名火星。古羅馬人則稱之為瑪爾斯(古羅馬戰神的名字),這個名字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
![]()
《無悔的選擇》姚家寧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域高原蹲點近一周,我結識了老戰士梁海龍。一個個雪花紛飛的夜晚,我和梁海龍圍坐在蔬菜大棚里,吸著氧聆聽他的戍邊故事,這些在他眼中習以為常的軍旅故事,卻讓我聽得淚眼婆娑、數度哽咽。梁海龍同常年生活在這里的戍邊官兵一樣,因環境惡劣、嚴重缺氧,患有腰肌勞損、心臟肥大、肺水腫等疾病,人人都是“紫外黑”“高原紅”,他們脫發,顯得蒼老……
他們很平凡,平凡得就像帕米爾高原上的一粒沙石;他們也很純粹,純粹得就像慕士塔格峰上的一捧新雪。“骨頭比石頭硬、勇氣比氧氣多、斗志比海拔高、素質比鋼鐵強”,這片“生命禁區”高寒缺氧,卻生長著忠誠和堅韌。
![]()
《靜靜的河》程多寶
騎白馬,跑沙灘
你沒有婆姨呀我沒漢
咱倆捆成一嘟嚕蒜
呼兒嗨喲
土里生來土里爛
——陜北民歌《騎白馬》之一
其實也就是一截子路。要是往日,打個秋風而已。
只不過這次,老春的步子時快時慢。一開步,突突突地像是趕集;好在沒“突突”那么幾下,頓了頓,三步兩回頭地扭頭回望。跟在老春身后的哲夫,眼簾里灰白兮兮的有些滿脹,晃來蕩去的幾乎全是老春的那雙綁腿。說起來,人家雪山草地二萬五千里這么一路下來,腦袋拎在褲腰帶上的老八路,打綁腿的功夫哪個不是個頂個?看似簡單的布條繩帶,老春卻能穿花繽紛。這回,老春交叉著一種魚鱗紋路,似乎后面跟了幾個女兵,故意顯擺似的,看似又玩出了一個花活。
![]()
《記憶中的璀璨明珠》朗德峻
作為一名在科技戰線默默工作 40 年的電影工程師,在漫長歲月里,無數與國防事業緊密相連的重要時刻時常在我眼前閃過。那些經歷,或驚心動魄,或平凡堅守,每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里,成為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1980 年那個熾熱的盛夏,我任職于某研究所,日常工作是用電影鏡頭和攝錄裝備,記錄國防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畫面。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工作日,我一如往常在辦公室忙碌著。突然,一通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寧靜。上級下達緊急命令,要我與其他同事一起奔赴馬蘭核試驗基地,參加我國轟炸機裝載模擬“核彈”的高空投放試驗(以下簡稱“空投試驗”)。我的任務就是協助科研人員記錄飛機在萬米高空投擲模擬核彈的每一個關鍵瞬間,留存試驗過程中獲取的重要數據。
![]()
《第七歌:一條河和一個人的名字》峭 巖
一
烏云
一片片遠去
撤離了天空的廣袤
可記憶刻下的淚痕和血絲
不會忘記一條河的滾燙
更不會抹去戰爭的火燒過的灰燼
它還一閃一閃,爆著歷史的眼睛
有的神話亮了一下
便被另一個神話代替
有一種神話刻在血液里
寫進歷史的胸膛上
永不泯滅
我總覺得赤水河與一個人的相遇
是上天的注定
一個在湖南的韶山沖
一個在云南的場壩鎮
隔山隔嶺,水澤荒天
是紅軍長征的發生
才有了兩個的相逢
更像是毛澤東早早看見了赤水
赤水
早早有了心動
一個從萬里之外趕來
一個從艱險之中趕來
共演了一個絕世奇葩
在他之前,赤水河就是一條清冽的山水
在他之后,赤水河就大發了
穩穩地坐上了史書
近代人都把目光投向它
它常常在歌謠里閃亮
如果你到貴州來
必須到遵義
到了遵義
必須到赤水
看它的水,不僅清冽甘甜
它的水質含有超量的鹽和鐵
它承載著一千條河的光榮
赤水是橫在長征路上的跳板
決戰從這里開始
![]()
《把勛章留在云端》
——從小說《驚蟄》談軍旅故事創作
徐瑞瀅
王玉彬和王蘇紅的長篇軍旅小說《驚蟄》,是一部以空軍航空兵為創作題材的長篇軍旅小說,講述了有著光輝業績的英雄部隊空軍 107 師在列裝新型戰機之后,銳意改革的新任師主官與老首長在訓練、管理方式上產生觀念的差異,最終圍繞訓練和安全、新裝備和舊觀念的矛盾沖突展開故事。
從軍旅故事創作的方向來看,該部小說在故事核的提煉、創作方法的運用以及創作出版的啟示意義三個方面都頗具可學習、借鑒的價值。
投稿方式
編輯部電話:(010)66350644
傳真:(010)66350643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5117信箱《神劍》雜志社
郵編:100094
郵箱 :shenjianzazhishe@163.com
訂閱方式
郵局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2-468)
微信訂閱:
掃描二維碼,進入中國郵政總局網店訂閱。
![]()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編輯 | 劉愷玥
校對 | 劉心繼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