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車站十分鐘之困:漠視下的性侵案與治安之殤…
光天化日的暴行與集體沉默
10 月 9 日下午 4 時許,臺北車站正值出行高峰,三鐵共構的大廳內人潮穿梭。一名香港女游客因飲下 3 樽 58 度金門高粱后不勝酒力,癱軟在大廳中央失去意識。這一幕被 44 歲的邱勝明盯上 —— 這名喬裝成流浪漢的男子,實則是身負盜竊前科的通緝犯,已在車站周邊潛伏多日。
![]()
監控畫面記錄下驚悚全程:邱勝明先是試探拉扯女子胳膊,在確認無人干預后,徑直將其拖至光線昏暗的墻角實施性侵。整整十分鐘里,近 20 名旅客相繼路過,有人駐足觀望,有人拿出手機拍攝,卻無一人上前制止或報警。
![]()
最終,二樓候車的馬來西亞籍學生察覺異樣,錄下視頻并委托友人報警,成為這場冷漠鬧劇里唯一的 “吹哨人”。
遲來的真相與蒼白的回應
警方趕至時,邱勝明已逃離現場,最終靠監控鎖定其藏身處將其抓獲。令人震驚的是,邱某去年因盜竊被判入獄,卻因拒繳罰金遭通緝,竟能長期在車站自由活動。更具戲劇性的是,鐵路警方事后披露 “兩人為朋友關系,案發前共同飲酒”,試圖以 “非隨機犯案” 平息恐慌。
![]()
這番回應非但未能安撫公眾,反而點燃更大怒火。香港網友怒斥:“中環站遇此情景 10 秒內必有人制止,臺北車站的冷漠令人心寒!” 臺灣網友也羞愧道歉:“20 多人眼睜睜看著犯罪發生,丟盡臉面”。
![]()
而臺鐵遲至 10 月 15 日才發表聲明,以 “深感遺憾” 輕描淡寫帶過,僅承諾加強巡邏、禁止站內飲酒等四項整改措施。
冷漠背后的治安沉疴
事件暴露的不僅是人心涼薄,更是系統性管理漏洞。臺北車站長期聚集大量無家可歸者,民眾早有治安擔憂卻無人問津。更諷刺的是,作為交通樞紐,車站竟未配備人臉識別系統,讓通緝犯得以潛伏 —— 這與松山區女騎手挺身而出制止性侵的案例形成刺眼對比。
![]()
回溯過往,臺灣治安亂象早有端倪:桃園警方曾讓 13 歲少女當誘餌誘捕嫌犯致其受害,退休警察痛斥 “禽獸不如”。此次事件中,臺鐵將責任歸咎于 “滯留人員過多”,卻回避了安保巡邏缺失、危險預警失靈等核心問題。正如網友質問:“保安何在?監控為何未能觸發警報?”
![]()
安全感重建需打破 “沉默螺旋”
目前受害女子已完成筆錄離臺,邱勝明因涉嫌乘機性交罪被送檢。但事件留下的創傷遠未愈合:公眾對公共場所安全的信任崩塌,對 “事不關己” 心態的反思蔓延。臺鐵雖將巡邏頻次提升至每半小時一次,增設警示標識,但硬件升級難以填補人心鴻溝。
松山區女騎手的挺身而出證明,勇氣從未消失,只是需要打破沉默的契機。當危險發生時,報警、呼救、記錄證據都是有效的干預方式。而管理方更需摒棄 “事后補救” 思維,建立常態化治安防控機制 —— 從人臉識別布控到安保人員培訓,從流浪人員管理到應急響應演練,每一環都容不得敷衍。
這場十分鐘的悲劇,是對社會良知的拷問,更是對治理能力的警示。若冷漠成為常態,再嚴密的安保也擋不住罪惡滋生;唯有每個人拒絕沉默,管理方主動擔責,才能讓公共場所真正成為安全港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