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深圳國際會展中心,OPPO開發者大會如期舉行,備受關注的ColorOS 16,則在當天會展中心的眾多技術議題之中登場。
在這個被AI敘事持續淹沒的行業節點,OPPO既順應時代的浪潮,也試圖回到一個更本源的問題——系統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它給出的答案,是一個聽上去相當樸素的詞:流暢。
一個在智能機早期被視作“根基”的詞,如今被重新置于舞臺中央。這不僅是姿態的變化,更是方向的昭示——OS的競爭,正從炫技式的“能做什么”,轉向克制的“能做得多好”。
畢竟,在當下的語境中,“流暢”早已不止是順滑的動畫,或更高的幀率。當硬件性能普遍過剩、創新節奏趨緩,“流暢”開始承擔更復雜的意義——它關乎設備對用戶的理解、對算力資源的分配,以及對多元生態的協調。換言之,它已成為一種底層治理能力。
ColorOS 16的諸多改變,正是在這樣的轉向中醞釀而生的。
從三大引擎的協同,到AI記憶的嵌入,再到跨生態的深度打通,這場更新的核心不止是系統更快、更穩,而是讓“流暢”與AI具備了結構化的內涵。
而這,或許意味著,OS正進入一條新的發展曲線。
“流暢”背后的加減法
過去十年,手機OS的競爭幾乎等同于“視覺盛宴”。
從炫動的轉場動畫到復雜的觸控反饋,每一次升級幾乎因循加法邏輯,亦都要“讓人看得出來”。
但在ColorOS 16上,OPPO選擇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一個更微妙的層面:那些用戶時刻能感知,卻幾乎察覺不到的體驗質感——流暢的絲滑、反饋的及時、系統行為的一致性。
這種“無感”之處,恰恰是OS迭代的最高境界。
在當下的行業周期里,“流暢”被重新推向核心,并非巧合,而是一種現實邏輯的必然。
![]()
現階段,智能手機的發展已進入“性能溢出”階段:硬件迭代的邊際效益在遞減,算力提升不再直接帶來體驗飛躍;同時,AI模型、大規模計算與多設備協同使系統復雜度急劇上升。
換言之,性能已然厚實,但體驗卻更容易變得脆弱。
因此,在這種高復雜度生態中,OS的任務已從呈現新功能,轉向協調萬物的秩序。
流暢的真正含義,正是在有限能效和多線程資源中,讓系統保持感知連貫——無論是動畫銜接、觸控響應,還是任務切換與數據調用,都遵從用戶的“直覺”。
舉個最日常的例子。如今用戶在手機上打開或退出應用,常會看到“從哪兒來、回哪兒去”的過渡動畫——一個圖標展開為頁面,再收攏回原位。
這并非無關緊要的裝飾,而是一種心理連貫性的設計:讓操作有跡可循,讓行為有始有終——相較于過去僵硬的左滑、右滑,這種動畫更符合人的直覺,也更貼近現實世界的因果邏輯。
然而在行業層面,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廠商并不多。多數系統依舊停留在功能層面的響應優化,而少數意識到這一細節價值的廠商,也往往只在系統層級完成閉環。
ColorOS 16嘗試打破這種邊界。
以嗶哩嗶哩為例,當用戶在OPPO手機上打開視頻、退出播放頁時,界面不再是生硬的切換,而是與系統動效保持同一邏輯:視頻窗口從桌面圖標中“生長”出來,關閉時再回歸原處。而這種一致性,即便是蘋果亦未能做到。
另一方面,“流暢”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它讓設備更快,而是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手機廠商的底層系統治理能力。
以ColorOS 16為例,其多維流暢背后,并非去除贅余的“減法”,更是更底層的“加法”。據悉,ColorOS 16帶來了全新流暢技術架構,即全新極光引擎、全新潮汐引擎,以及OPPO全新自研的繁星編譯器。
這或許正是OS賽道進入“第二曲線”的信號:真正卓越的系統,不是單純的疊加功能,而是始終在復雜之上維持簡單。
OPPO的AI哲學
如果說“流暢”考驗著對系統復雜性“大道至簡”的內化,那么AI則考驗著系統對個體的理解。兩者的目標大體相同——都在消除人與技術之間的摩擦。
在此次開發者大會上,OPPO正式發布AI戰略“三新”——新計算、新感知、新生態。
![]()
在一個被模型和參數淹沒的時代,真正的難題不是AI能做多少,而是用戶是否愿意與之共處。基于此,當OPPO以“新計算、新感知、新生態”構建AI系統時,它并非在談算法性能,而是在回答一個更深的問題——AI如何更懂用戶,如何成為人機關系的延續。
這其中,“記憶”的重要性,不容忽略。
如果說AI讓系統具備了理解力,那么記憶使其具備了連續性——沒有記憶的AI,往往只能在一次次調用中重新認識同一個用戶,而具備記憶的系統,則能在理解之上生成共情——它不只是知道你在做什么,而是知道你一貫如何做。
在ColorOS 16上,OPPO以PersonaX記憶共生引擎為核心,疊加AI一鍵閃記功能,讓其能夠在多模態感知下持續積累用戶的行為印跡,從搜索、記錄到推薦,形成動態的“個體畫像”,從而使“小布”從工具進化為一個能與用戶共同成長的數字個體。
這并非宏觀的整體,亦或是抽象的能力,而是具象可感的體驗。從中亦能看到OPPO研發團隊所做的大量功課。
![]()
一個簡單的例子,當用戶在外賣取餐時,用AI一鍵閃記掃描取餐碼,屏幕上會彈出帶有品牌logo與跳動圖標的浮窗,細節相當精致。這看似一個極小的功能,卻體現了AI體驗的真正門檻——讓用戶的AI行動不再停留或中斷,而是順勢發生。
再比如AI實景對話,作為AI一鍵問屏的升級版,其既支持連續實景對話,指哪答哪,亦能識別用戶的聲紋,從而在嘈雜環境中確保體驗的一致性。
在行業語境中,這類細節是AI系統能否真正“被使用”的一大關鍵——模型可以在云端不斷迭代,但如果體驗不能與人的行為對齊,其大概率將停留在功能展示層面。畢竟,AI要被信任,首先要被習慣,而被習慣,意味著體驗必須自然、深入人心。
這或許正是ColorOS 16的AI哲學——通過極細微的感知設計,讓AI能力從過往單純的調用變為長期同用戶的陪伴、共生。
歸根結底,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奔向更多的功能,而是回歸最簡單的直覺。而當AI以“看得見又看不見”的方式融入用戶日常,其便不再是一項功能,而是一種生活——讓人無須察覺它的聰明,只感生活本該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