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三代代號C6的奧迪A6上市,這代車型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巔峰之作。
![]()
和前兩代相比,第三代A6再次發生了足以影響整個品牌的變化。動力上,擁有2.0T到5.2L V10,12種不同的汽油和柴油發動機,并首次引入了FSI和TFSI燃油噴射技術,動力更強、油耗更低,這倆技術一直到今天也是奧迪的看家本領。
車型劃分仍然是常規四門版、AVANT、ALLROAD三足鼎立,S6、RS6也先后在2006年、2008年推出。
![]()
內飾來源于2003年的Nuvolari概念車,中控臺向駕駛員一側傾斜,一條曲線清晰地劃分出了駕駛區域,方向盤握感賊好,木飾板點綴的也恰到好處,把豪華和運動屬性結合得相當完美。
![]()
![]()
這代車型還首次引入了奧迪經典的MMI系統,旋鈕加屏幕的組合實用性也不錯。我之前有幸開過幾次,個人覺得這是最經典且實用的奧迪內飾。
![]()
當然還有最明顯的外觀,前臉把第二代A6 2001年中期改款后上下兩個小進氣格柵合二為一,形成了一整個巨大的進氣格柵。新設計的名字叫做單框格柵,據說是來自費迪南德保時捷1936年為汽車聯盟設計的Type-C。
從這代A6開始,單框格柵被以不同的方式,逐步運用到奧迪品牌的所有車型上。
![]()
比起大家熟悉的一張大嘴,我跟愿意稱他為一面盾牌,配合連接前后燈的平滑腰線以及尾巴上那根粗壯的鍍鉻,四平八穩守護領導們的盾牌。別笑,真的有領導是這么理解的。
![]()
在中國,第三代A6是2005年上海車展上市的。嘗過前代加長車型帶來的甜頭之后,德國人終于開竅,在設計之初就主動考慮到了中國市場的加長需求,軸距加長了98mm,達到了2945,A6從這代開始正式變成了A6L,也終于配上了天窗,加上后排貼黑膜的隱私玻璃,讓領導們在后排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
在當時,A6L首批車型的售價高達46-65萬元,并且采用了相當超前的個性化訂單生產,要啥配置就能加啥配置,充分滿足不同領導的不同需求。
同時一汽奧迪進一步爆產能,作為官車的A6L被逐步下放,到后來基本廳局級干部人手一輛,有的地方縣處級也能開上,《人民的名義》里,達康書記坐的就是這款。
![]()
就當時的A6L多到什么程度,開會時看看政府大門外面的黑A6L數量,就可以推測會議的等級。泛濫的A6L進一步強化了自己和權力的聯系,而在民間,籠罩著官車光環的A6開始被私人擁有,人們相信,自己開上40萬的大奧迪,也能成為大院里的話事人,至少也是個有點實力的社會人。
![]()
后來這事傳到國外媒體那,他們寫了一篇文章《在中國,能整一輛黑色A6就是成功》,跟去碼頭整點薯條一樣天經地義。
而且記住,一定是黑A6,買白A6?你踏馬犯法了知道嗎?
這代A6我沒查到具體銷量數據,單從上面這篇文章中能看出來,中國市場的銷量最少占了一半,也是從這時開始,奧迪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越來越大,本以為能借著A6L能再沖一波,卻沒想到2011年之后混得越來越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