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午剛過12點,北京藍色港灣的薩莉亞已經坐滿了人。依舊是那個靠近洗手間、藏在負一樓的角落,泛黃的餐桌、圖文并茂的菜單,一切仿佛從未改變——我的西餐啟蒙肉醬意面,依然只要14元;小紅書上爆火的菠菜玉米,兢兢業業地維持著個位數的價格。唯一算得上“更新”的,或許只是終于可以掃碼點單。
這樣的價格,幾乎不可能是現炒現做。早在十幾年前我就知道:薩莉亞的蝸牛來自速凍,蘑菇湯是預制的,雞排、玉米、羊排、魷魚……無一不是中央廚房提前調味、統一配送的產物。然而,就在預制菜輕易引發爭議的今天,我卻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始終對它討厭不起來。只要逛街到附近,哪怕排上20分鐘的隊,我也愿意選擇多等一等。
![]()
● 15塊錢的馬蘇里拉小披薩
然而同樣的耐心和寬容,我給不到黃燜雞楊國福,也給不到西貝老鄉雞。哪怕花費相似,我還是覺得貴。
“你說咱這算雙標么?” 我跟朋友徐老師聊起了這個觀察。她年輕時在日本讀過書,也短暫的在日本薩莉亞打過工。她本能地覺得不算,但表示自己或許帶有濾鏡 ——
“我反而覺得,薩莉亞才是我們國內目前最缺的,真正符合民心的預制菜。”
等等,此話怎講?
![]()
薩利亞進入中國的幾年前,炸雞大佬派派思(Popeyes)在北京王府井聲勢浩大地開幕,北上廣深CBD白領間最火的美國星期五餐廳(TGIFridays)和愛德熊(A&W)也正值巔峰——前者號稱一次性能容納450人,后者主打風油精味的雪山樂啤露。
那個世紀之交的10年,中國的洋快餐花開遍地,有的鑼鼓喧天,有的低調內斂,但目的只有一個:要讓14億中國人接受洋快餐!
2003年,薩莉亞在上海市天鑰橋路開出中國大陸1號店。
“全部按照意大利傳統的就餐模式所排列:餐前酒、前菜、第一主菜、第二主菜、甜品、飲料、餐后酒,橄欖油都是意大利直接進口,牛排建議五分熟才原汁原味……”當年的雜志上著重宣傳著這家裝修風格不怎么講究的餐廳的“意式血統”,但老百姓看見的只有:一份意面9元,一張披薩19元。還有紅房子西菜館張愛玲同款焗蝸牛,在變成了意大利佩斯卡拉風味以后,僅售12元。
![]()
● 如今18塊錢的香烤蝸牛
那也是洋快餐節節敗退的一年。2003年,派派思(Popeyes)撤出中國關門歇業(2023年又歷經了第二次);艾德熊(A&W)也先后關閉了在北京的8家門店,共同消失的還有如今早已記不得名字的伯派雞、大吉客、哈得仕、舒夫頓…首批入華掘金的洋快餐們迎來洗牌,第一批帶著西方文化優越感的洋快餐被中國人淘汰。
沒有人想到,這個不做廣告、不夸海口的日本意大利連鎖會笑贏了所有連鎖。
“我們在日本培訓的時候,領班會非常強調時效”,坐在藍色港灣的這家薩莉亞里,徐老師緩緩跟我回憶。“無論你點多少菜,必須10分鐘內上齊”。她說這是薩莉亞總部實驗的結論,在日本薩莉亞餐廳,每位顧客平均的逗留時間只有15分鐘,比麥當勞肯德基都要短。而且薩利亞的服務員上菜不用托盤,公司規定直接用手端菜,因為經過嚴格計算,托盤的效率并不比手更高,而且還得花錢買,使用托盤的服務員得花26.8秒端一盆菜,而不用托盤的服務員只需18.2秒。
![]()
● 2013年的薩莉亞菜單,絕大多數菜10年只漲價了4塊錢
聽到這些數據的徐老師驚呆了,她從來沒有想過,餐廳居然不光研究菜,還把所有細節研究精細到這個程度。“再后來有聽到,麥當勞肯德基在研發做菜流程時也是這么干的,就覺得這些洋快餐,的確有了不起的地方。”
把成本精細控制到秒的餐飲服務體系,讓薩利亞從奧運會前后的中國50家店,到如今接近400家店,就像其主打菜香烤蝸牛一樣,置身其他洋快餐跌宕起伏的事外,靠精算一步步爬出了自己在快餐屆江山。
![]()
時間倒回上世紀六十年代,薩利亞的創辦人正垣泰彥開了一家所有吃貨都渴望的意大利餐廳:一道又一道的頭盤和主菜,在紅酒的襯托下,彼此相輔相成又不斷產生化學反應。這是他在意大利拍腦門的決定,卻就此改變了世界餐飲業。
薩莉亞最初開辦的地方是日本農村。在老鄉眼里,高級西餐不是日常生活的必要消費,也禮貌拒絕走入餐廳。年輕的正垣泰彥吸引客人的方法就是打折:最開始七折,然后咬咬牙打對折,最后直接下調到原價的三折——終于,客人不光來了,隊伍還從二樓一直排到了一樓。
![]()
● 創始人 正垣泰彥
正垣敢低價,也是算過賬的。理科出身的他知道只要店開得夠多,成本就能平下來;只要規模做起來,能做到事情就會變得更多,相應地,成本也會變得更低。
正垣精確地打著成本的算盤,在開到第18家店的時候,簽下了自己的蔬菜農場基地;開到第100家店鋪的時候,自己成了進口商,從意大利源頭簽下西紅柿、意面、橄欖油的廠家,成本直接降到原來一半以上。作為最早引進中央廚房模式的連鎖西餐廳,它還借助中央廚房的大批量采購需求,將原料價格一降再降,而且每次的都直接反映在菜單上。
所以在薩莉亞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一道菜,可能一開始挺貴,越往后越便宜。一瓶950ml的葡萄酒,最早要124元一瓶,后來直接對半降到了63塊(人民幣),單杯更是只需要6塊錢(人民幣);銷冠產品“多利亞肉醬飯”,價格最終降到了對標兩罐可樂。到中國以后他們也沒有恃寵而驕,從第一天起就把價格壓到比本土還低——目的就是直接對標西餐啟蒙必勝客,價格鎖死在前者的三分之一。
![]()
● 22塊錢的紅葡萄酒
當所有洋快餐都想在中國賺一筆快錢,薩莉亞將虧本寫進預算了,0宣傳0推廣,每家餐廳做好先虧六年的準備,才能或許開始賺錢。畢竟只有你薅開心了,你才會常來,而長長久久則是薩莉亞賺錢的唯一方法。這也是為什么,當你在一二線城市搜索薩莉亞,隨處就能看見7年以上15年以下的老店。
便宜,好吃,夠新鮮就能賺錢,正垣泰彥搞明白的道理其實樸素無比。但即便這種樸素的道理,我們身邊的預制菜連鎖里能看到的依舊寥寥無幾。國內的連鎖餐廳似乎無比恐慌著“賺錢”,哪怕我們地大物博,食物的生產力遠超正垣泰彥所在的日本,簡單一頓預制湯底做的麻辣燙,仍然均價要賣到30+以上。
![]()
大概因為底層思路不同的優勢,薩莉亞的菜單不乏真正好東西:
甜蝦蔬菜沙拉里的蝦,真的來自北極圈的原產地;
售價20塊的熟成風干火腿片,正經是意大利帕爾瑪省進口——那可是在帕爾馬省當地都拿不下來的價格!徐老師當年在日本上學時,就親眼見過白人同學在東京的薩莉亞狂炫火腿,那架勢仿佛吃到就是賺到;
還有20塊錢一瓶的紅白葡萄酒,談不上極品,但專業人士也同意物有所值。
![]()
● 20塊錢的帕爾馬火腿
這也是薩莉亞的羊毛秘密:如果看見薩莉亞菜單中源自意大利的食材,大概率是超市便利店都談不下來的絕對便宜!
最新的數據顯示,薩莉亞在中國大陸目前有371家門店,全部集中在北上廣及其周邊一、二線城市。在消費升級中心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經歷了咖啡館的高速進化、Bistro的大肆流行……吃過,見過,冤枉錢也花過,所以當他們決定重新涌入一家老店,一定是帶著成長的傷痛和舌頭的復盤:
一瓶可以聞得到礦物香氣的20元灰皮諾;
一份認真搭配了超市都沒有的芝麻菜的10元薩拉米香腸;
一份可以將沙拉醬替換成橄欖油的11元金槍魚沙拉;
一份菜單最貴的帶骨羊排,49元還兩大塊還自帶玉米、薯餅和菠菜;
最后由15塊錢一份,中規中矩的提拉米蘇收尾
![]()
● 15塊錢的提拉米蘇和20塊錢的紅酒
兩個人一起,百元不到,吃得心滿意足,付得輕輕松松——到了這個份上,是不是預制菜,還重要嗎?
本期作者|梅姍姍、徐晴
編輯|梅姍姍 視覺/創意|BOEN
攝影|梅姍姍、小紅書@紅芝麻、TokyoToday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