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 年秋,乾隆帝在御書房寫下《御制古稀說》,筆鋒里滿是驕傲。
“前代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 今皆無一仿佛者。”70 歲的他,看著案頭的奏折,覺得自己把歷朝的 “漏洞” 全堵上了。
![]()
軍機處把皇權攥得死死的,太后插不了手,皇子碰不到權,太監(jiān)不敢亂說話,邊疆的將軍也掀不起風浪。他甚至覺得,連明太祖、元世祖都不如自己。
可誰能想到,不到 120 年,清朝就亡了。那些被乾隆堵上的 “漏洞” 沒再冒頭,可王朝還是塌了。不是乾隆沒補好,是他漏了最根本的那個 “窟窿”。
一、乾隆的 “補漏術”:把權力攥到只剩一只手
雍正留下的軍機處,到了乾隆手里,才算真正 “活” 了。
以前軍機處還得跟內(nèi)閣掰掰手腕,乾隆一上臺,直接把內(nèi)閣的權力削得只剩 “草擬文書”。軍機處的大臣,每天凌晨三點就得進宮,圍著乾隆聽訓,寫好的奏折得乾隆逐字改,連標點都不能錯。
他要的不是 “輔佐”,是 “絕對服從”。有次軍機大臣傅恒擬了份諭旨,漏了 “欽此” 二字,乾隆當場把諭旨扔在地上,罵道:“你是覺得朕的話不重要?” 傅恒嚇得跪在地上請罪,連額頭都磕破了。
對最親近的人,乾隆更防。剛繼位沒幾天,他就下了道旨:“太后宮里的太監(jiān)宮女,誰敢跟太后提半個‘政’字,立刻杖斃。” 哪怕太后只是問了句 “今天朝堂議了啥”,身邊的人也得跪著說 “奴婢不知”。
皇子們更慘。康熙時還讓皇子管管六部事,乾隆連皇子取個 “別號” 都不準。皇十一子永瑆喜歡書法,給自己取了個 “鏡泉居士”,乾隆知道后,把他叫到跟前罵:“你是想當隱士?忘了自己是皇子?” 從此永瑆再也不敢提書法之外的事。
邊疆的 “強藩” 也被他掐死在搖籃里。乾隆平定準噶爾后,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將軍的兵權得乾隆親自調(diào),糧草由朝廷直接運,連當?shù)氐牟耍ü賳T)都得由北京任命。他覺得這樣一來,邊疆永遠翻不了天。
那幾年,乾隆確實活得踏實。朝堂上沒人敢跟他叫板,家里沒人能分他的權,邊疆安安穩(wěn)穩(wěn)。他常對大臣說:“朕治下的大清,比堯舜時還太平。”
二、漏了最根本的 “窟窿”:君主專制是最大的 bug
乾隆沒明白,他補的都是 “小漏洞”,真正的 “大窟窿”,是他賴以為生的君主專制。
歷代王朝的亡國原因,看著是強藩、權臣、外戚,其實都是君主專制衍生的 “副作用”。權力全攥在皇帝手里,一旦皇帝出問題,整個國家都會跟著歪。
乾隆自己晚年就出了問題。他 80 歲以后,眼睛花了,耳朵也背了,每天處理奏折的時間越來越短,大部分事都交給和珅。和珅趁機安插親信,賣官鬻爵,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有個御史叫曹錫寶,想彈劾和珅的家奴劉全貪贓枉法。可他剛寫好奏折,就被和珅知道了。和珅跑到乾隆面前哭訴,說 “御史故意找茬”。乾隆沒查,反而罵曹錫寶 “小題大做”,把他降了職。
沒人敢再彈劾和珅,不是因為和珅厲害,是因為乾隆護著他。在君主專制下,皇帝的喜好就是 “法”,沒人能制約他。等到乾隆死了,嘉慶才敢抄和珅的家,抄出的銀子比國庫還多 —— 這都是乾隆晚年 “不管事” 釀的禍。
更要命的是 “世襲制”。皇帝只能從皇子里選,范圍小得可憐,想代代出 “明君”,比登天還難。乾隆自己算英明,可他的兒子嘉慶,只能算 “合格”,孫子道光,就有點 “平庸” 了。
道光帝一輩子省吃儉用,穿的龍袍都有補丁,可他沒遠見。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他一開始還覺得 “英夷小邦,不足為懼”,等到英軍打到天津,又慌了神,一會兒主戰(zhàn),一會兒主和,最后簽下《南京條約》,把香港割了出去。
這就是君主專制的致命傷:國家的命運,全押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聰明,國家就好;這個人糊涂,國家就糟。乾隆堵了那么多 “漏洞”,卻沒解決這個 “押寶式” 的問題。
三、道光的 “選擇題”:一個錯誤的繼承人,毀了半壁江山
道光晚年,最頭疼的就是選儲。
他有兩個兒子備選:四子奕詝(后來的咸豐帝)和六子奕訢(恭親王)。奕訢聰明能干,騎馬射箭樣樣行,朝堂上的大臣大多看好他;奕詝體弱,還瘸了條腿,可他的師傅杜受田,摸透了道光的心思。
![]()
道光喜歡 “穩(wěn)重”,怕奕訢太聰明,將來 “折騰”。杜受田就教奕詝:“不管皇上問啥,你別講大道理,就說‘要孝順父皇,要體恤百姓’。”
有次道光帶皇子們打獵,奕訢打了好多獵物,奕詝卻一槍沒開。道光問他為啥,奕詝說:“春天是鳥獸生崽的時候,兒臣不忍心殺它們,也不想跟弟弟們爭高下。” 道光一聽,覺得奕詝 “仁厚”,心里就偏了他。
還有一次,道光病重,問兩個兒子 “怎么治國”。奕訢滔滔不絕,講了一堆整頓吏治、加強邊防的辦法;奕詝卻跪在地上哭,說:“兒臣只希望父皇早日康復,治國的事,全聽父皇的。”
就這兩回 “裝孝”,道光下定了決心,把皇位傳給了奕詝。他沒料到,這個 “仁厚” 的兒子,會把清朝帶得更糟。
咸豐帝繼位時,清朝已經(jīng)內(nèi)憂外患:南方太平天國鬧得兇,北方英法聯(lián)軍要打進來。他想振作,可沒本事 —— 既沒膽子重用奕訢,也沒能力平定叛亂。31 歲就病死在熱河,留下個 6 歲的兒子同治帝。
皇帝年幼,權力就落到了慈禧太后手里。慈禧沒乾隆的本事,卻有乾隆的 “控制欲”,她打壓奕訢,重用李鴻章、曾國藩這些漢臣,可骨子里還是想 “守著祖宗的規(guī)矩”。
從道光選錯繼承人,到咸豐早逝、慈禧專權,這一連串的問題,根源都是 “世襲制”。乾隆沒解決這個問題,就像給房子補了墻,卻沒打地基,風一吹就塌了。
四、慈禧的 “守舊”:近代化浪潮里的 “老頑固”
慈禧掌權后,清朝面臨的,是乾隆從沒見過的 “新敵人”—— 西方的近代化。
乾隆時,清朝還能靠 “天朝上國” 的架子,跟外國打交道;到了慈禧這,英國的軍艦、法國的大炮,已經(jīng)打破了國門。可慈禧想的,不是怎么 “變”,而是怎么 “守”。
1861 年,奕訢想搞 “洋務運動”,辦工廠、建鐵路、練新軍。慈禧表面同意,暗地里卻防著他,怕他權力太大。后來她借故把奕訢的 “議政王” 頭銜撤了,讓洋務運動只能 “小打小鬧”。
1898 年,光緒帝想搞 “戊戌變法”,要改制度、開議會、廢科舉。慈禧覺得這是 “要翻祖宗的規(guī)矩”,立刻發(fā)動政變,把光緒軟禁在瀛臺,殺了譚嗣同六君子。變法只搞了 103 天,就失敗了。
慈禧不是不想讓清朝好,是她不知道怎么好。在她眼里,“祖宗之法” 是不能變的,變了就是 “大逆不道”。可她沒明白,乾隆時的 “規(guī)矩”,早就跟不上時代了。
乾隆補的 “漏洞”,都是針對古代的問題:強藩、權臣、外戚。可近代化帶來的,是新的問題:工業(yè)落后、制度僵化、思想封閉。這些問題,靠 “君主專制” 根本解決不了。
1900 年,慈禧腦子一熱,向八國聯(lián)軍宣戰(zhàn)。結果北京被占,她帶著光緒逃到西安,最后簽下《辛丑條約》,賠了 4.5 億兩白銀。清朝的國庫空了,民心也散了。
到了 1911 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各省紛紛獨立。慈禧早就死了,繼位的溥儀才 6 歲,連字都認不全。隆裕太后沒辦法,只能在 1912 年簽下《退位詔書》,清朝就這么亡了。
五、乾隆的 “死胡同”:只補標,不補本
乾隆到死都覺得,自己把清朝打造成了 “鐵桶江山”。
可他沒明白,君主專制本身就是個 “死胡同”。他堵上了強藩、權臣這些 “岔路”,卻把所有路都引到了 “皇帝個人” 這條道上。一旦這條道上出了問題,整個王朝就沒路可走了。
比如明朝,雖然有宦官專權、東林黨爭,可還有言官能提意見,能稍微制約一下皇帝。清朝呢?乾隆搞文字獄,把敢說話的人都殺了、關了,剩下的官員只能 “唯上是從”。
和珅專權那么多年,沒人敢彈劾,不是因為沒人知道,是因為沒人敢跟乾隆對著干。等到乾隆死了,嘉慶殺了和珅,可吏治腐敗的根子還在,后來又出了肅順、李鴻章這些權臣,問題始終沒解決。
![]()
乾隆還覺得 “外患” 能防。他平定準噶爾、打服緬甸,覺得邊疆永遠太平。可他沒料到,幾百年后,外患不是來自草原部落,而是來自海洋另一邊的工業(yè)強國。這些國家的軍艦、大炮,是他的 “八旗鐵騎” 擋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乾隆時代的 “盛世”,是建立在 “農(nóng)業(yè)文明” 之上的。他鼓勵開荒、興修水利,讓糧食產(chǎn)量提高,可他沒搞工業(yè),沒發(fā)展科技。等到西方進入 “工業(yè)文明”,清朝就像一個拿著大刀的人,跟拿著槍的人打架,根本不是對手。
乾隆補的,都是 “表面的漏洞”;他沒補的,是 “制度的根本”。就像一棟房子,墻砌得再厚,地基沒打牢,遇到地震還是會塌。
六、結語:王朝的宿命,制度的局限
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太后帶著溥儀,在養(yǎng)心殿簽下《退位詔書》。
詔書里寫:“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其實,不是 “天命”,是 “制度”。乾隆再厲害,也跳不出 “君主專制” 的框框。他能解決歷朝歷代的 “老問題”,卻解決不了近代化帶來的 “新問題”。
乾隆以為,把權力攥在自己手里,就能保證清朝千秋萬代。可他沒明白,權力越集中,風險就越大。一個皇帝的錯誤,就能讓整個王朝付出代價;一個不合格的繼承人,就能讓百年基業(yè)崩塌。
清朝的滅亡,不是因為乾隆沒補好 “漏洞”,是因為他補錯了 “方向”。他忙著堵那些 “衍生的小漏洞”,卻忽略了 “君主專制” 這個最大的 “窟窿”。這個窟窿,不是靠皇帝的 “英明” 能堵上的,是靠制度的 “進步” 才能填上的。
如今,再看乾隆寫下的《御制古稀說》,字里行間的驕傲,反而透著一種悲哀。他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 “不朽的盛世”,卻沒想到,自己親手把清朝推進了 “制度的死胡同”。
王朝會亡,制度會舊,但歷史的教訓不會忘:真正的 “漏洞”,從來不是來自外部的威脅,而是來自內(nèi)部的僵化。不跟上時代的腳步,再堅固的 “鐵桶江山”,也會有崩塌的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