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華人在線布宜諾斯艾利斯10月13日訊 近期,阿根廷稻米生產正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小型與中型農戶普遍虧損,種植面積或將縮減近兩成。
![]()
圖片說明:位于阿根廷東北部的稻田,主要產區包括科連特斯省與恩特雷里奧斯省。
國際稻米價格已恢復至歷史水平——每噸180至220美元——然而阿國內部的生產成本卻翻倍,使生產失去競爭力。
去年,稻米出口價曾因全球稻米減產飆升至每噸380至400美元,但如今跌回200美元左右,無法覆蓋每公頃1800至2200美元的生產成本,其中柴油支出占比高達35%。
在恩特雷里奧斯省,灌溉需使用深達30米的水井,每公頃耗費柴油約500升。過去兩公斤稻米可換一升柴油,如今需五至六公斤,能源成本暴漲三倍。
一些灌溉使用電力的農戶,曾需支付每月150萬至200萬比索的固定電費,即使不使用用水。今年省政府將收費降至10%,稍作緩解,但整體壓力依舊沉重。
此外,農藥、肥料等投入占總成本的20%至25%,再加上80%稻田為租賃用地,租金按美元或稻米實物結算,也讓生產者雪上加霜。
![]()
中小種植戶——尤其是種植200至300公頃的農戶——已逐漸退出,土地正向擁有加工與出口能力的大型企業集中。
全國稻米種植面積預計將比去年的232,600公頃減少10%,恩特雷里奧斯省減少幅度更大,達到13%,主產區科連特斯與恩特雷里奧斯兩省共占全國產量八成以上。
不少退出的農戶改種牧草,從事畜牧業或轉向其他作物,也有農戶直接停止投資,甚至將土地出租。
在恩特雷里奧斯省圣薩爾瓦多市,稻米產業幾乎支撐起所有經濟活動,擁有16家加工廠,原可處理全國所有稻米產量。若小農戶消失,當地整體經濟將遭到重創。
截至目前,省政府的電費減免是唯一扶持措施,全國范圍內沒有任何貸款或財政支持計劃,生產者資金斷裂,前景不容樂觀。
來源:阿根廷《La Nacio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