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轉自:之往
第 38 屆 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將于 11 月 13 日至 23 日在阿姆斯特丹舉行。10月14日,IDFA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的主要競賽單元的入圍名單。
至此,IDFA 2025的正式入選名單已全部確定——本屆電影節共收錄來自76 個國家的近 250 部作品。
IDFA 新任藝術總監Isabel Arrate Fernandez(伊莎貝爾·阿拉特·費爾南德斯)表示:「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和藝術家分享他們的作品時,他們提醒我們,世界上依然存在一個反思與連接的空間。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視角,開啟了關于電影的對話——關于什么能觸動我們,什么是當下迫切的,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通過他們,我們得以感受那些拒絕放棄的電影人和藝術家的勇氣——他們堅持追求創作愿景,堅持講述那些他們認為重要的故事。」
以下是IDFA對各個單元的介紹。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國際競賽單元)
本單元將展映十二部影片,這些作品將極為個人的歷史轉化為對當今最緊迫議題的思考。入選影片匯集了資深導演與首次執導的新人,以多樣的形式展現了電影創作的工藝與創新精神。其中九部作品為世界首映或國際首映。
多部作品聚焦于女性的生命經驗,追溯在壓迫與暴力中展現出的堅韌與團結。其他影片則轉向存在性的提問,探討人類對意義與歸屬的永恒追尋。在整個選片中,遷徙、戰爭與個體掙扎的故事以獨特而大膽的形式出現,直面塑造當下世界的真實。
入選影片名單
All My Sisters(《我的所有姐妹》),導演:Massoud Bakhshi(奧地利 / 法國 / 德國 / 伊朗),78分鐘 —— 世界首映
December(《十二月》),導演:Lucas Gallo(阿根廷 / 烏拉圭),105分鐘 —— 世界首映
Flana(《弗拉娜》),導演:Zahraa Ghandour(伊拉克 / 法國 / 卡塔爾),85分鐘 —— 歐洲首映
Flood(《洪水》),導演:Katy Scoggin(美國),75分鐘 —— 國際首映
A Fox Under a Pink Moon(《粉月下的狐貍》),導演:Mehrdad Oskouei(伊朗 / 法國 / 英國 / 美國 / 丹麥),76分鐘 —— 世界首映
The Kartli Kingdom(《卡特利王國》),導演:Tamar Kalandadze、Julien Pebrel(格魯吉亞 / 法國),105分鐘 —— 世界首映
Mailin(《梅琳》),導演:María Silvia Esteve(阿根廷 / 法國 / 羅馬尼亞),89分鐘 —— 世界首映
Palimpsest: The Story of a Name(《Palimpsest: 一個名字的故事》),導演:Mary Stephen(法國 / 中國香港 / 中國臺灣),109分鐘 —— 歐洲首映
The Shipwrecked(《遇難者》),導演:Diego Gutiérrez(荷蘭),115分鐘 —— 世界首映
Silent Flood(《無聲的洪水》),導演:Dmytro Sukholytkyy-Sobchuk(烏克蘭 / 德國),90分鐘 —— 世界首映
Synthetic Sincerity(《合成的真誠》),導演:Marc Isaacs(英國),72分鐘 —— 世界首映
Those Who Watch Over(《守望者》),導演:Karima Sa?di(比利時 / 法國 / 卡塔爾),88分鐘 —— 歐洲首映
Envision Competition(遠見單元)
本單元將展映十二部影片,每一部都在風格上引人注目,展現出富有遠見的電影人如何開創全新的電影語言。入選影片中,有十一部為世界首映或國際首映。
本單元中的部分作品通過布置場景、構建情境來引導現實,以此探索電影語言的邊界;另一些影片則重新激活檔案影像,為集體記憶注入新生命,或與主人公共同創作,重新定義作者身份與視角。通過對形式的游戲性與嚴謹性的并行探索,這些影片挑戰了傳統敘事,推動了去殖民化的影像表達,并為我們打開了觀看世界的新方式。
入選影片名單
Amílcar(《阿米爾卡爾》),導演:Miguel Eek(西班牙 / 葡萄牙 / 法國 / 瑞典 / 佛得角),87分鐘 —— 世界首映
Blood Red(《血色》),導演:Martin Imrich(捷克),75分鐘 —— 世界首映
Fordlandia Panacea(《福特蘭迪亞的靈藥》),導演:Susana de Sousa Dias(葡萄牙 / 巴西),62分鐘 —— 世界首映
Holy Destructors(《神圣的毀滅者》),導演:Aiste ?egulyt?(立陶宛 / 法國 / 拉脫維亞),85分鐘 —— 世界首映
I Want Her Dead(《我希望她去死》),導演:Gianluca Matarrese(意大利),86分鐘 —— 國際首映
Love-22-Love(《愛-22-愛》),導演:Jeroen Kooijmans(荷蘭),84分鐘 —— 世界首映
Our Body Is an Expanding Star(《我們的身體是一顆擴張的星》),導演:Semillites Hernández Velasco、Tania Hernández Velasco(墨西哥),84分鐘 —— 世界首映
Past Future Continuous(《過去未來進行時》),導演:Morteza Ahmadvand、Firouzeh Khosrovani(伊朗 / 挪威 / 意大利),76分鐘 —— 國際首映
Powwow People(《儀式之人》),導演:Sky Hopinka(美國),88分鐘 —— 歐洲首映
Treat Me Like Your Mother(《像對待你母親那樣對待我》),導演:Mohamad Abdouni(黎巴嫩),76分鐘 —— 世界首映
Trillion(《萬億》),導演:Victor Kossakovsky(挪威 / 美國),80分鐘 —— 世界首映
Luminous(光影單元)
作為僅收錄世界首映作品的單元,本展現了從觀察性到個人化再到實驗性的廣泛風格與形式探索,涵蓋長片與短片共二十七部作品。這些影片在電影人內心世界的沉思與對他者生活的探索之間流動。
由導演Toia Bonino與被監禁者Marcos Joubert共同執導的Do or Die(《生死之間》),以手機在獄中拍攝,呈現出一幅罕見而親密的監獄生活肖像,同時也是一部關于電影本體的思辨之作。
在House of Hope(《希望之屋》)中,導演Marjolein Busstra跟隨一位與丈夫在約旦河西岸經營華德福學校的巴勒斯坦女性,記錄他們在暴力與不確定性升級的背景下,為孩子們創造避風港的努力。
而在Paikar(《形影》)中,導演Dawood Hilmandi重返伊朗,與專制的父親正面相對,構建出一幅動人的家庭肖像,思考流亡、和解與“家”的意義。
Frontlight(前線單元)
本僅收錄世界首映作品,將展映十五部以批判性眼光審視真相、以藝術形式探討當下緊迫議題的影片。
部分作品直接回應當前重大事件,另一些則以更具沉思的方式回望現實,剖析塑造當代人生活的社會挑戰。
如導演Mohammed Sawwaf(穆罕默德·薩瓦夫)從加沙前線帶來的作品Gaza’s Twins, Come Back to Me(《加沙的雙胞胎,回到我身邊》)講述了一位母親在轟炸與封鎖下,竭力尋找被轉移到重癥監護的兩名新生兒的故事。
而由Carl Deal與Tia Lessin執導的Steal This Story, Please!(《請偷走這個故事!》)則聚焦獨立記者Amy Goodman(艾米·古德曼)的職業生涯,彰顯了無畏報道在維護民主與新聞自由中的關鍵作用。
IDFA DocLab Competition for Immersive Non-Fiction(沉浸式非虛構競賽單元)
本單元共收錄十部作品,以大膽的形式擴展紀錄片的邊界,其中大部分為世界首映。作品涵蓋多感官體驗、藝術化虛擬現實(VR)創作、互動裝置與現場表演,推動沉浸式媒介超越傳統框架,以激發批判性思考與情感共鳴。
多位藝術家以創新且深遠的方式探索沉浸式媒介的潛能——從前線公民新聞,到對性別身份的挑釁性探索。另一些作品則邀請觀眾在無頭顯的狀態下進入具身體驗,通過實體空間挑戰現實的感知,并直面科技對社會與人類生存狀態的影響。
IDFA DocLab Competition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數字敘事競賽單元)
本單元收錄九部首映作品,繼續拓展數字藝術與互動敘事的可能性,囊括新銳與資深創作者的實驗之作。
這些項目利用互動媒介與人工智能的廣闊潛力,通過平行宇宙、虛擬機器人與沉浸式檔案,探索塑造當下世界的社會與科技變革,揭示深層的性別二元、城市紳士化及殖民與種族主義。
多部作品邀請觀眾成為共同創作者——從參與式探索到跨越十年的數字檔案,追溯互聯網如何從創造與聯結的熱情之地,演變為將人類商品化的系統。
IDFA DocLab Spotlight(紀錄實驗室聚焦單元)
本非競賽單元共展映七部作品,涵蓋備受贊譽的虛擬現實(VR)與穹幕影像項目以及現場表演。
在「人機交織」的時代,部分作品重新想象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揭示其隱秘操控、極端化傾向與自省潛能。另一些則轉向記憶與關懷的脆弱領域,運用沉浸式技術探討生命中那些真實、縈繞、溫柔的體驗。
這些作品共同展現了紀錄藝術不斷演化的景觀——數字系統與人類故事在其中碰撞,生成全新的觀看、感受與存在方式。
Cross-section Awards(跨單元獎項)
IDFA 同時公布了跨單元獎項提名——這些獎項跨越各節目單元,旨在表彰杰出的藝術成就。
IDFA Award for Best First Feature(最佳首作獎):
該獎項表彰最具潛力與獨特創作聲音的長片首作,候選影片來自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國際競賽單元)、Envision Competition(遠見單元)、Luminous(光影單元) 與 Frontlight(前線單元)。獲獎者將獲得 €5,000,由國際評審團評定。
入圍該獎的影片同時有資格角逐FIPRESCI Award(國際影評人聯盟獎)。IDFA Award for Best Dutch Film(最佳荷蘭影片獎):
表彰在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Envision Competition、Luminous 與 Frontlight 中表現突出的荷蘭電影創作者。獲獎者將獲得 €5,000,由國際評審團頒發。
Beeld & Geluid IDFA ReFrame Award for Best Creative Use of Archive(最佳創意檔案運用獎):
表彰在影像檔案使用方面展現卓越創意的影片,獲獎者將獲得 €5,000,由國際評審團評定。
獲獎名單將于11 月 20 日(周四)的IDFA 2025 頒獎典禮上揭曉。
Opening Night — IDFA 2025 開幕之夜
為展示短紀錄片的創造力與藝術廣度,IDFA 2025將以三部突破性短片拉開帷幕:
As I Lay Dying(《當我彌留之際》),導演:Mohammadreza Farzad、Pegah Ahangarani
Intersecting Memory(《交織的記憶》),導演:Shayma’ Awawdeh
happiness(《幸福》),導演:Firat Yücel
IDFA 藝術總監 Isabel Arrate Fernandez(伊莎貝爾·阿拉特·費爾南德斯)
在談及開幕片時表示:「我們相信這些影片為本屆電影節定下了基調——一個探索當下重大議題的電影節,一個為新聲音、新形式與意想不到的視角留出空間的電影節。」
其中,As I Lay Dying與Intersecting Memory入選 Short Competition(短片競賽單元),happiness 入選 Best of Fests(世界紀錄片精選單元)。
公眾售票將于10 月 29 日開始,媒體與業內人士的認證申請現已開放。
![]()
![]()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