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深秋,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感受:早上出門裹著外套還覺得涼,中午太陽一曬又得脫外套,到了傍晚風一吹,又趕緊把衣服裹緊。
一天之內穿穿脫脫,不僅麻煩,還總覺得精神提不起來,偶爾鼻子有點堵、身子發沉,明明沒做什么累活,卻渾身沒力氣。其實這不是 “嬌氣”,而是深秋晝夜溫差大,身體一時沒適應,免疫力容易 “打盹” 造成的。
![]()
不用慌,咱們只要抓好 3 個小細節,就能幫身體跟上溫差節奏,減少疲乏感,讓免疫力更給力,舒舒服服過深秋。
第一個細節:衣物別 “一刀切”,跟著體溫 “動態穿”
深秋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穿衣太 “死板”。很多人早上穿厚了,中午熱得冒汗,一脫衣服冷風鉆進去;也有人早上覺得 “中午會熱”,穿得太薄,出門凍得縮脖子。身體在 “忽冷忽熱” 里反復調整,根本沒精力顧著免疫力,自然容易累、容易不舒服。
這里教大家一個 “三層穿衣法”,跟著體溫靈活調,超實用:
- 貼身層選 “透氣款”:比如純棉、莫代爾的薄秋衣秋褲,吸汗又不悶,就算中午有點熱,也不會讓皮膚黏糊糊的,減少受涼風險;
![]()
- 中間層選 “保暖款”:選薄毛衣、抓絨衣或者薄羽絨內膽,輕便還暖和,早上出門、傍晚降溫時能扛住涼,中午熱了脫下來也方便帶;
- 外層選 “防風款”:比如短款風衣、薄牛仔外套、針織開衫,重點擋早晚的冷風,而且穿脫快,辦公室、地鐵里熱了,隨手搭在胳膊上就行。
另外記得帶件 “便攜小外套”,比如折疊薄羽絨、針織披肩,不管是上班路上坐地鐵,還是在辦公室吹空調,覺得涼了隨時披上,別等身子發僵了才想起添衣服。
第二個細節:飲食別貪涼,吃對 “溫養食方” 補能量
深秋天氣轉涼,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對抗低溫,要是還像夏天一樣吃生冷的,比如冰水果、涼酸奶,或者頓頓吃辛辣油膩的 “重口味”,腸胃扛不住,營養吸收不好,身體沒能量,自然容易疲乏,免疫力也會跟著 “掉鏈子”。
![]()
咱們可以多吃點 “溫養不燥” 的食物,幫身體補能量、強底子:
- 早餐加份 “暖脾胃” 的:比如南瓜小米粥、山藥紅棗粥,煮得軟爛點,早上喝一碗,胃里暖暖的,一整天都不容易覺得乏力。要是趕時間,也能煮個雞蛋,配一塊蒸山藥,簡單又養人;
- 午餐加份 “穩狀態” 的:可以吃點栗子、蓮子、芡實這些食材,比如栗子燉雞(少放鹽)、蓮子百合蒸南瓜,既能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又不會給腸胃添負擔,吃完不容易犯困;
- 加餐選 “不涼胃” 的:下午覺得餓了,別吃冰零食,試試烤紅薯、煮玉米,或者用開水泡點桂圓、枸杞(桂圓別多放,5-6 顆就夠),喝杯暖乎乎的飲品,既能緩解疲勞,又能幫身體抗寒。
![]()
還要記得少喝冰飲,就算是水果,也可以用溫水泡幾分鐘再吃,別讓腸胃 “受凍”,身體才能把能量用在增強免疫力上。
第三個細節:作息別 “亂節奏”,抓住 “兩個黃金時段” 養精神
深秋白天變短、晚上變長,很多人會不自覺地 “熬夜”,比如晚上刷手機到 12 點,早上又因為冷不想起,作息一亂,生物鐘跟著錯,身體得不到好好休息,免疫力就像 “沒睡夠的士兵”,沒力氣對抗外界變化,自然容易累、容易不適。
其實只要抓住 “早晚兩個黃金時段”,調整作息,就能幫身體快速恢復狀態:
- 早上 7 點左右 “溫和喚醒”:別一醒就猛的坐起來,先躺在床上伸個懶腰,然后慢慢坐起,喝一杯溫白開水(30℃左右最好),幫身體 “喚醒” 循環。之后可以做 5 分鐘簡單的拉伸,比如擴胸、轉腰、踮腳尖,不用劇烈運動,讓身體慢慢熱起來,白天就不容易覺得沒精神;
![]()
- 晚上 10 點半左右 “提前放松”:別等困得睜不開眼才睡覺,晚上 10 點半就關掉手機、電腦,用溫水泡泡腳(水溫 40℃左右,泡 15-20 分鐘,別泡到出汗太多),泡腳時可以揉揉腳底板,幫助放松。泡完腳后喝一小杯溫牛奶,然后躺在床上聽聽輕柔的音樂,讓大腦慢慢平靜,11 點前入睡,身體能更好地修復,免疫力也會跟著變強。
要是白天覺得累,也可以在中午瞇 15-20 分鐘,別睡太久,不然晚上容易失眠,反而打亂作息。
深秋是身體 “養底子” 的關鍵時候,不用追求復雜的養生方法,把 “動態穿衣、溫養飲食、規律作息” 這 3 個細節做好,身體就能慢慢適應溫差,疲乏感會減少,免疫力也會悄悄變強。
![]()
其實養生從來不是 “大工程”,而是融入日常的小習慣,只要堅持幾天,就能明顯覺得身體舒服多了。
你們深秋有沒有覺得身體容易 “鬧小情緒”?或者有什么自己的養生小技巧?評論區聊聊,咱們一起舒舒服服過秋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