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在洛陽龍門山的破舊寒窯中,一個落魄的書生蜷縮在漏風的寒窯中瑟瑟發抖,盡管如此,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發奮讀書,只為有朝一日能踏上青云之巔。
![]()
公元977年,這個寒窯中的落魄書生參加了北宋舉行的科舉考試,終于拔得了狀元頭籌,一時官袍加身,榮光無限。
這個落魄的書生便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學家呂蒙正。之后,他一度官至太子太師,并三度拜相,成為北宋初期政壇的核心人物。
呂蒙正原本出身于官宦世家,卻因父親呂龜圖寵妾無度,把呂蒙正的母親劉氏逐出家門,年幼的呂蒙正不得不隨母流浪街頭。
為了躲避烈日與嚴寒,呂蒙正與母親不得不住進洛陽龍門山的一個破窯之中,靠寺院施粥艱難度日。
聲名顯赫,身居高位之后,憶苦思甜的呂蒙正卻無法忘記與母親在破窯中度過的那些日子。
所以做了太子太師之后,呂蒙正結合自己的這一段經歷,寫成了《寒窯賦》一文,用以激勵太子,同時也用以自勉。
但令呂蒙正怎么都沒想到的是,這篇名為《寒窯賦》的短文,竟然會在千年之后,成為了無數困頓者的精神燈塔。
其中最為經典的六句話,更是蘊含了無窮的人生智慧,讀來至今令人遐思無限,獲益匪淺。
![]()
01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
這一句和我們所說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一樣的道理:即世間萬物,包括人類,皆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所以蜈蚣即使有幾十幾百只腳,雄雞即使有漂亮與豐滿的羽翼,但在某些情境下,也難以與蛇、鴉等動物相媲美。
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呢?所以我們若是過度聚焦于自身的缺陷,一味地與自己的短板較勁,我們不僅會耗費大量的精力,而且還會收效甚微。
相反,若是我們能正視和接納自己的不足,同時挖掘并發揮我們自己的長處,或許能在某個領域大放異彩。
就像蛇一樣,它雖無足,卻能敏捷地穿梭于地面,憑借自身特性,在速度上勝過了百足的蜈蚣。
就像烏鴉一樣,它雖小雖黑,卻蘊含著超越其體型的驚人智慧,叩響生命進化的智慧之門,在文明的天空劃出璀璨的軌跡。
由此可見,發揮個人特長,并不斷深耕細作,才是實現自身價值、成就自我的關鍵所在。
02
“有先貧而后富者,有老壯而少衰者。”
有人出身寒微,卻能憑借一生的勤勉與才智,成為別人眼中的富人;有人可能在年輕時便嘗盡了歲月的滄桑,成為生活的落敗者;有人在年老時仍精神矍鑠,以超凡的氣魄取得成功。
![]()
總之,人生永遠充滿了無盡的變數與未知,永遠充滿了生活的多元性與不確定性,永遠地向前變化與發展著。
在這樣的發展與變化中,起點是否平凡又何須介意?只要牢牢把握機遇,人生處處皆可逆風翻盤,如此,歲月又哪里會是禁錮人生的桎梏?
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所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所以,命運的軌跡乃是由我們用行動書寫的,而不是由我們的出身所決定的。起點無法決定命運的終點。
03
“蛟龍未遇,潛水于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
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蛟龍是龍族的一個分支,是變成龍前的一種神物。然而,這樣的一種強大生靈,在機遇未至之前,它不得不蟄伏于魚鱉之中,靜待風云變幻。
同樣,賢良之士在時運不濟之時。即便他才華橫溢、勤勉不輟,若時機未到,亦難脫穎而出,甚至不得不屈居于庸碌之輩之下,默默忍受,靜待時機的到來。
![]()
當然了,一時的隱忍與藏拙,最終是為了厚積薄發,成就非凡的自我,而不是永遠沉寂,隱藏鋒芒。
只要把握好時機,不斷磨礪自己,壯大實力,提升自我。當我們能力躍升,經驗累積,便如蛟龍躍出水面,大展宏圖,實現人生的價值。
一個人的真正力量,不在于一時的輝煌或一世的名利,而在于我們的堅韌,即面對困境時的堅守與不屈不撓,以及在逆境中的隱忍與重生。
04
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
當面臨逆境或遭遇誤解時,我們應當保持內心的平和,安貧樂道,恪守本分。秉持真誠之心,不欺己、不欺人,以迎接將來成功的曙光。
姜尚未遇明主時,只能蜷縮于渭水之濱,用直直鉤的魚竿,離水三尺,假裝垂釣。世人笑他癡狂,族人對他嗤之以鼻,妻子無情地拋棄了他。
![]()
可姜尚并沒有因為遭遇別人的冷眼而放棄了自己的目標,相反,他在絕境中將自己鍛造成一柄能夠蕩平天下的利劍,以待時機。
當周文王的鑾駕碾過渭水之濱時,姜尚知道自己逆襲的機會來了,于是開始輔佐周王,開創了周朝存續八百年的基業,最終名動天下。
因此,困厄之時,切莫慌亂,更不可投機取巧。因為真正的強者,無論遭遇何種挑戰,都能堅守原則,不卑不亢,從而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自我的榮耀。
05
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
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
人處于天地之間,難免會有落魄之時。此時,我們即使衣衫破舊,仍須恭敬有禮,不失禮儀之態。
即便有憂愁的事,也應該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使得內心得以安寧與平靜。這樣才不致失去人生的應該擁有的希望和快樂。
常存禮儀之態,秉持豁達之心,像古人那樣“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像《菜根譚》所說的那樣,“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
![]()
只有這樣,司馬遷才能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宮刑,最終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讓世人永遠地記住了他。
只有這樣,蘇軾才能戰勝在烏臺詩案后一生被貶的困境與挫折,還瀟灑自若地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并以自嘲式的詩句來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 汝平生功業,黃 州 惠 州 儋 州。”
因此,人窮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因為一個人即便處于最貧困的時候,亦能過得妙趣橫生。
相反,精神貧瘠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因為光鮮亮麗的外表,無法阻擋靈魂上的空虛;完美的鏡頭后面,無法治愈一個人心靈上那一望無際的精神荒漠……
06
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世界上沒有人是全能的,就算像呂蒙正這樣三度為相的人,在某些方面也有他不足的地方,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應學會坦然接受我們的不足。
![]()
因此,面對命運,我們需懂得適時低頭。當遭遇阻礙時,則應暫停腳步,積蓄力量,靜待良機,或巧妙繞過障礙。
因為與其以卵擊石,不如保存實力,蓄勢而發。畢竟,好運不會永遠相伴,我們亦需坦然面對厄運。
當光陰輪轉,當命運賜予我們積極的信號時,就應乘勢而上,迎接屬于我們的春天。
總之,呂蒙正用他的起起伏伏的一生,寫出了這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奇文《寒窯賦》,道破了人生與命運的真諦。
說明了人生永遠應該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才能在任何環境中尋得內心的安寧與滿足,才能在任何環境中尋得成功與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