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是美國海軍成立250周年。
‘杜魯門’號上的海報
![]()
喜好出風頭的美國大統領川皇當然是不會放過這么一個露臉的機會,都知道川皇喜歡搞排場,因此美國海軍也就便投其所好,選了一個大舞臺作為海軍成立250周年的慶典場所——‘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
雖然10月5日當天‘杜魯門’號航母上,特朗普唾沫橫飛地宣稱自己舉辦的這次美國海軍成立慶典為歷史上規模最大,但是美國海軍連一個小小的閱艦式都未安排,這讓川皇的吹噓顯得格外蒼白無力,也令人不由得對美國海軍如此潦草地安排浮想聯翩。
而且川皇在‘杜魯門’號上演講期間,一直躲在防彈玻璃后面對美軍海軍官兵,更是全程沒有與海軍官兵互動。
這種種跡象,很難不令人對川皇和美國海軍的關系想入非非。
而這次活動,還曝光一件更令川皇尷尬的事情。
![]()
今年2月12日凌晨,‘杜魯門’號打擊群在從地中海前往紅海執行任務的途中,在地中海埃及塞得港附近水域等待進入蘇伊士運河時,‘杜魯門’號航母居然與從蘇伊士運河駛出的土耳其商船‘貝西克塔斯-M’號在黑夜中相撞。
這事簡直匪夷所思,裝備大量先進探測裝置的‘杜魯門’號打擊群居然會沒發現,‘杜魯門’號停在了商船‘貝西克塔斯-M’號直線航行的正前方。
何況在海上行駛時,按理說軍艦上二十四小時都會安排人員值守在瞭望臺上,以人力觀察四周海況。所以即便是雷達操作員未能從雷達上發現險情,值守水兵也完全應該能發現‘貝西克塔斯-M’號筆直駛向了‘杜魯門’號。
要是是自殺艇乘夜沖向‘杜魯門’號,那樂子可就大發了。
![]()
而讓美國尷尬地把腳趾頭都要摳出來的是,到‘杜魯門’號上采訪海軍成立250周年慶典的記者,他人在航母上轉悠時居然發現,8個月前撞船事故中‘杜魯門’號受損的那些部位,竟然到現在都還尚未進行修復,于是慶典舉辦方不得不用巨型海報來進行遮掩。
那貼在受損部位的美國海軍成立250周年的海報,無聲地對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海軍發出了最為辛辣的嘲諷。
不過美國海軍怎么可能會想不到,在‘杜魯門’號上搞250周年慶典會暴露該艦至今未進行修復的事實。顯然美國海軍高層是故意這么安排的,目的多半是想借機哭窮,引爆公眾輿論從而對川皇施壓,以便爭取到‘杜魯門’號的專項維修軍費撥款。
可能這其中也有美國海軍高層宣泄自己不滿情緒,表達對美國政府停擺造成軍人薪水都暫時無法領取,導致軍人和軍屬陷入生活困頓的不滿。
杜魯門號為啥八個月過去了還沒有修
![]()
不過這其中最令世人感興趣的事情,肯定還是為何距離撞船受損已經時隔八個月了,可作為美國海外力量投送核心之一的‘杜魯門’號航母,竟然卻還未開始修復。
美國現役航母賬面上有11艘之多,為了匹配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到全世界去耀武揚威,因此這些航母全部都是核動力的。然而這些航母大多都處于修護狀態,因此隨著‘杜魯門’號受損回到美國本土等待入塢修理,美國海軍現在可以部署的航母其實僅剩下了三艘。
按照美國海軍公布的愿景,要到2036年時,美國海軍才能再次擁有11艘可供部署的航空母艦。但是以美國現在的艦艇維護保養建造能力,這個愿景很可能只會是一個愿景。
![]()
為何世界噸位第一大的美國海軍,維修、護理艦船的能力會如此低下呢?
因為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幾乎壟斷了美國海軍的作戰艦艇建造,其名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是美國如今唯一能建造核動力航母的船廠,也是唯一可以對核動力航母進行大修的船廠。
現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船塢中,‘福特’級航母二號艦的建造速度已然落后于計劃,因此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集中資源和人力進行該艦的建造,實在是無法分出設備和人手來修復‘杜魯門’號了。其實不僅僅是‘杜魯門’號,其它那些在港口中趴窩的美國航母也是同理。
![]()
于是這次美國海軍成立250周年慶典,就這么成為了川皇本想露臉卻變成了露屁股的尬吹之旅。
別怪川皇躲玻璃后面,誰叫他要去挑撥種族矛盾呢。
難道美國就不能多弄幾個大型船塢嗎?
不能造船也沒關系,只要能進行大型維護維修就行,這樣‘杜魯門’號之類的尷尬也就不會發生了。
不行,這會壞了自冷戰結束以來,美軍形成的潛規則。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潛規則呢?
這得從蘇聯解體說起了。
![]()
蘇聯解體后,美國認為自己已經贏下了所有的仗,以后百年不會再有能挑戰自己的對手了。
在這種樂觀情緒下,于是美國三軍高層拜會美國大統領,會晤間美國三軍提出了一項對美國軍隊影響深遠的動議——美國的國營軍工企業生產效率低下擠占了大量軍費,應該將其全部私有化,這樣不斷可以提高軍工生產效率,還能大大降低軍費。
美國大統領也是計劃通,欣然便接受了這一建議,于是美國軍工部門大規模私有化進程開始了。
![]()
在60年代中期之前,美國軍艦的最供應者一直都是美國的國營造船廠,美國海軍造船廠是僅次于美國郵政的第二大美國國營單位。然而隨著1966年美國最大國營造船廠紐約的布魯克林造船廠關閉,美國軍艦制造開啟了私營建造為主的時代。
但是此時的美國海軍依然擁有大量的船塢,這些船塢不但可以生產中小型艦船,還能對各型戰艦進行大規模的戰損修理和平時維護。冷戰期間正是這些依靠這些海軍船塢分擔壓力,美國才能全力打造新艦維持海上霸權。
隨著蘇聯解體后,美國軍工全面向私營企業傾斜,這些船塢也就紛紛關閉了。而且在美國海軍與私營企業簽訂了長期的維護保養合同后,這些船塢為大中型戰艦提供維修、保養的設備都被陸續拆除。
![]()
如今雖然美國海軍基地中還保留有一些船塢,但是卻連護衛艦的大型維護工作都已經無法勝任。
因此‘杜魯門’號之所以八個月過去了還沒有維修,是美國海軍在展示自己的合約精神。既然跟私企簽了維修合同,那自然美軍就不能另想辦法了。當然僅憑現有的裝備,美國海軍的船塢也無力修復‘杜魯門’號就是了。
美國三軍當年要求軍工私有化的重要理由就是——私營能降低費用。
結果我們卻看到自冷戰以來,美軍軍費開支在政府支出中的占比不降反升,同時美軍裝備數量在不斷減少,而日常維護水平更是每況愈下。
美軍工私營化大潮后美軍裝備報價暴漲,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不得不減少采購數量。這導致僧多粥少,于是在激烈的競爭之下,私營企業紛紛倒閉。
![]()
隨著美國三軍裝備供應商越來越少,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美軍系列裝備被一兩家供應商壟斷的局面。這反過來助推了裝備報價進一步地升高,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多年來隨著各種丑聞的曝光,世人霍然發現當年美軍高層要求私營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私營部門費用不透明,這就為采購裝備的軍方官員吃回扣留下了極大的空間,于是史密斯專員的名聲越來越響。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盡管在私營船塢外,美國海軍待修的戰艦已經排起了長龍,也沒有哪個美軍高層敢提出,哪怕只是恢復美軍船塢維修能力這種最低層面的建議。
![]()
這個軍工利益鏈條的頂端正是美國大統領,所以盡管誰都知道該怎么做,但是卻全都裝聾作啞無人站出來,就這么任由巨資打造的軍艦在私營船塢外大排長龍。甚至當軍艦在等地中變得銹跡斑斑后,美軍還貼心地給私企申請一筆除銹的費用,而美國總統和國會對此無不爽快地一口應允。
所以‘杜魯門’號值八個月還沒修只能掛海報遮羞,只是美國軍隊現在的日常操作罷了。
作為東方大國之人,碼字的當然是祝美國軍工復合體利益集團個個賺得盆滿缽滿,讓美利堅帝國的軍工私營化永放異彩。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