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承辦的2025年南部血液病免疫分型質量提升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本次大會旨在推動區域血液病免疫分型檢測的標準化與規范化進程,為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注入新動能。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炳剛,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河南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崔巍教授,廣東省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廣東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名譽主委顧兵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顧問呂萬革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共同強調了質量控制在精準醫學時代下的核心價值。開幕式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檢驗科副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孫德華教授主持。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炳剛致辭
![]()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河南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崔巍教授在線致辭
![]()
廣東省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廣東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名譽主委顧兵教授在線致辭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顧問呂萬革教授致辭
專題報告:聚焦前沿,共享新知
在專題報告環節,多位國內頂尖專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包括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崔巍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呂萬革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禮彬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黃雨華教授,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潘建華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明清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吳雨潔教授、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徐翀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歐陽涓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池沛冬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周茂華教授,北京陸道培醫院王卉教授等。
崔巍教授主要介紹了循環腫瘤細胞(CTC)和循環腫瘤DNA(ctDNA)在術后MRD監測/復發早期預警,風險分層與輔助治療決策,療效監測與耐藥追蹤中的應用,并為與會者解析了液體活檢技術融合應用的臨床前景。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崔巍教授線上做《液體活檢技術融合應用的臨床前景》專題報告
呂萬革教授系統介紹了如何整合高通量CRISPR干擾(CRISPRi)篩選與H3K27ac HiChIP三維基因組圖譜,繪制膠質瘤特異的增強子互作網絡(enhancer connectome),揭示非編碼風險變異通過重塑增強子連接組驅動腫瘤發生與進展的新機制。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顧問呂萬革教授做《三維基因組及腫瘤》專題報告
黃禮彬教授結合四個臨床案例,闡述了MICM檢測在兒童急性白血病精準分型、預后判斷及治療策略選擇中的關鍵作用。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黃禮彬教授做《基于MICM的急性白血病精準診斷》專題報告
黃雨華教授主要講授了AITL的臨床及病理學特征,AITL的病理診斷難點及應對策略,AITL的Pattern1生長模式,AITL伴EBV+HRD樣B細胞,AITL伴克隆性B細胞/漿細胞增生,AITL伴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AITL伴上皮樣肉芽腫/毒性T細胞增生等幾種特殊模式,AITL腫瘤性T細胞感染EBV及AITL與其他TFH腫瘤的鑒別診斷等內容則對善變的AITL作出了進一步闡釋。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黃雨華教授做《淋巴瘤診斷中的“變形記”——如何降服善變的AITL》專題報告
潘建華教授分享了NGS技術在血液腫瘤精準診療中的應用與實踐,并重點講述了NGS技術與AI助力基于疾病診斷模型的研究,包括B-ALL亞型預測模型,成熟B細胞淋巴瘤診斷模型及AML診斷模型。
![]()
金域檢驗醫學中心、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潘建華教授做《NGS技術在血液腫瘤精準診療中的應用與實踐》專題報告
圓桌對話與共識解讀:凝聚智慧,推動規范
在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張國平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壹教授、金域醫學檢驗中心蒙裕歡教授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張臣青教授參與的圓桌討論中,專家們圍繞標準化在MICM檢測中的現狀與未來展開了深度交流。大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目前MICM檢測中標準化存在的困難,一致肯定了多中心MICM檢測比對項目的重要性。
![]()
圓桌會議“質穩行遠——標準化在MICM檢測中的現狀及未來”
穆宏杰經理介紹了應用流式細胞術方法從儀器選擇,試劑和方案設計,分析軟件的應用等一站式方案檢測外周血循環漿細胞在漿細胞疾病中的應用。
![]()
穆宏杰經理做《流式外周血循環漿細胞檢測在漿細胞疾病中的應用》專題報告
朱明清教授從腫瘤免疫逃逸與腫瘤微環境,免疫逃逸相關通路,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機制,多發性骨髓瘤與骨髓微環境,腫瘤免疫微環境與外周系統免疫等方面,闡述了多發性骨髓瘤免疫微環境監測,重點講授了MM免疫抑制性微環境,T淋巴細胞表面的負性調控分子,抗原呈遞細胞DC細胞亞群,CTL和NK細胞的殺傷功能評估,以及MM治療新藥研發。
![]()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明清教授做《多發性骨髓瘤免疫微環境監測》專題報告
吳雨潔教授對《流式細胞術在成熟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診斷和微小殘留病檢測中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中惰性B-NHL部分進行了詳細解讀。吳雨潔教授解析了2025版共識在2017版基礎上對B-NHL修訂與更新內容,講述了B-NHL概述,FCM在成熟B-NHL診斷中的作用,iB-NHL分類,CLL、MCL、SDRPL、MZL、LPL/WM幾種B-NHL免疫分型特點,MRD監測及報告方式等內容。
![]()
江蘇省人民醫院吳雨潔教授做《流式細胞術在成熟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診斷和微小殘留病檢測中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解讀——惰性B-NHL》專題報告
徐翀教授闡述了對流式細胞術自行設計方法開發、優化需考慮的因素,從準確度/正確度、選擇性、檢測能力、精密度、線性、穩定性、攜帶污染、參考區間八個方面講述了定量方法的確認,同時從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檢測確認、準確度/診斷一致性、精密度、線性、穩定性、抗體混合的穩定性、攜帶污染及參考區間方面講述了定性數據方法的確認。
![]()
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顧問徐翀教授做《流式細胞術自行設計方法的性能確認》專題報告
作為會議的重要環節,本次南部血液病免疫分型比對項目標本發放單位歐陽涓教授、池沛冬教授和周茂華教授分別對A、B、C三組比對情況及比對結果進行解讀匯報。隨后,三位專家詳細匯報了本組樣本臨床資料、臨床綜合診斷、各參評單位比對結果差異較大的抗原表達或診斷結論的分析解讀。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主任委員歐陽涓教授做《南區血液腫瘤流式免疫分型室間能力比對項目介紹A組比對情況說明及參評單位比對結果解讀分析》專題報告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池沛冬教授做《B組比對情況說明及參評單位比對結果解讀分析》專題報告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周茂華教授做《C組比對結果解讀分析》專題報告
王卉教授在會上對由其本人執筆的《流式細胞術臨床檢驗圖文報告書寫專家共識》展開解讀。她對該共識中進一步規范的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包括規范了流式細胞臨床檢驗報告中的基本信息、方法學描述、結果分析與結論、圖片展示、審核與簽發等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實驗室和臨床對流式細胞檢驗結果的正確解讀。
![]()
北京陸道培醫院王卉教授線上做《流式細胞術臨床檢驗圖文報告藝術》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結束后,歐陽涓教授、池沛冬教授和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張麗超教授分別為A、B、C組核心單位及參評單位代表頒發了證書,肯定了各機構在推動檢測質量提升中所作出的努力。
![]()
歐陽涓教授為A組核心單位及參評單位代表頒發證書
![]()
池沛冬教授為B組核心單位及參評單位代表頒發證書
![]()
張麗超教授為C組核心單位及參評單位代表頒發證書
會議最后,歐陽涓教授作大會總結,標志著2025年南部血液病免疫分型質量提升研討會暨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成立大會圓滿落幕。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會臨床細胞分析分會主任委員歐陽涓教授做大會總結
本次大會匯聚了國內細胞分析領域的基礎研究、臨檢中心、臨床檢驗、病理以及臨床血液腫瘤等跨領域多學科專家參會,通過研究成果交流、臨床經驗分享、圓桌討論及比對結果的解讀分析,有力促進了細胞分析領域檢測標準化、規范化的普及和應用。
![]()
專家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