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促進就業的角度來看,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取決于該領域誕生的新職業能讓多少年輕群體捧上新飯碗。隨著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與之相關的就業新生態正在形成。
新職業潮涌,低空賽道上的就業增量
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重構職業圖譜,從空中作業到地面保障,一批新職業的誕生與推廣,已開始形成規模化效應。其中,無人機操控員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興職業之一,民航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無人機執照持有量達24.73萬本,較2023年增長了5.29萬本,存在100萬人左右的缺口。
更細分的職業需求持續涌現,并迅速嵌入到當地產業經濟發展之中。比如,江蘇南京的無人機應用場景規劃師,專注于開發河道巡檢無人機的智能識別功能,通過反復測試與優化野釣、野泳的識別模型,很好地行使了“智能巡檢員”職責。在湖北秭歸,200多名平均年齡30歲的“新農人”飛手,通過無人機吊運當地山區的臍橙,為果農解憂的同時,自身月均增收超萬元,該業務模式在重慶、甘肅等地也開始流行。
![]()
![]()
為迎接下一步的熱潮,億航智能、御風未來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的頭部企業已開始布局運維人才的培養,其儲備崗位瞄準2.5噸級飛行器的日常檢測與系統維護,薪資較傳統航空運維崗位高出30%以上。
低空就業,為何吸引年輕群體
低門檻、新技能、可跨界,這是低空經濟對年輕就業群體的莫大吸引力。
2019年無人機駕駛員納入國家職業大典后,跨行業轉型案例不斷涌現。有人通過短期培訓成為植保無人機飛手,借助智能航線規劃系統,實現“一鍵操作”完成農田噴施,旺季月收入超過8000元。無需擔心被專業水平嚇退,以現代農業無人機為例,其自動化程度,已降低了70%的操作難度,適應輕松上手操作。
目前,不少地方還對低空經濟就業提供了相應的政策補貼。比如,福建南安對無人機駕駛員培訓實施分級補貼,其中,多旋翼裝調操控證書補貼為500元,超視距駕駛員執照補貼最高可達3900元。
職業教育增強低空經濟領域人才供給
為填補低空經濟相關人才的供需缺口,教育部新增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已先在北航、北理工等6所高校落地,其中,關于物流、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的跨學科人才培養、低空物流與空域管理領域的定向育才備受企業關注。
上述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已大多提前收到順豐物流、億航智能等頭部企業的實習邀約,起薪普遍為8000-12000元。據悉,從無人機專業畢業生成長為集“飛手、交付員、教員”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受到業界熱捧。
![]()
![]()
職業培訓市場同樣火熱,截至2025年8月,全國正式的無人機培訓機構已超過3600家,較之去年增長了近2000家。CAAC執照培訓成為核心業務,在甘肅慶陽,大學生群體假期參與CAAC執照培訓的比例,占同期學員總數的6成以上。對此,業界的頭部機構,如廣州黃埔飛校等開始實施10倍教員擴招計劃。另一個人力需求極大的農用無人機培訓,吉林等地推行的“1500元學費+生產商直訓”模式已全面鋪開,2024年全國累計培訓農用飛手超7萬人次,今年的該項數據還在穩步提升。
隨著培訓體系的完善與相關行業標準的統一,預計到2035年,低空經濟相關從業人員將突破千萬,成為吸納就業的核心增長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