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與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會談一個半小時后,公開宣布退出雙方維持26年的執政聯盟。這一消息讓原本看似篤定的日本首相選舉驟生變數,也讓立志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陷入空前孤立。此前高市早苗勝出自民黨總裁選舉時,外界普遍認為她距首相之位僅一步之遙,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曾提及日本或將迎來女首相。
但短短數日局勢徹底反轉,公明黨退出的直接導火索,是雙方在“政治黑金”丑聞處理與政治獻金監管上的矛盾爆發。公明黨今年3月就提出限制自民黨政治獻金的方案,要求僅允許自民黨總部和都道府縣級組織接受捐款,并將其作為繼續聯合執政的條件。可自民黨長期依賴與財團、行業協會及地方勢力勾結獲取獻金維持執政,該方案無異于讓其自斷臂膀,自然遭到拒絕。
![]()
更離譜的是,高市早苗不僅拒絕提議,還聲稱限制政治獻金“會令黨派的透明度下降”,這番顛倒黑白的言論,讓公明黨徹底失去合作耐心。高市早苗的人事安排更讓公明黨怒火中燒。她任命長期卷入政治現金丑聞的前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擔任代理干事長,萩生田光一相關“黑金”總額超27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萬元),雖因東京檢方“證據不足”未被起訴,但其秘書卻因“銷毀證據”被起訴。
讓這樣的人進入核心領導層,公明黨擔憂自身聲譽受損,內部從高層到地方議員均認為“已到極限”,退出聯盟成為必然。失去公明黨支持后,高市早苗在議會的席位優勢瞬間瓦解。日本眾議院共465席,自民黨原本僅191席,公明黨24席,兩黨合計215席,距過半所需的233席還差18席;如今公明黨退出,自民黨僅剩191席,不足總席位的41%。按日本首相選舉規則,首輪投票需過半才能當選,高市早苗首輪勝出基本無望。
即便進入第二輪投票(需相對多數),她的處境也不容樂觀——在野黨已嗅到奪權機會,開始聯合行動。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近期頻繁串聯,與國民民主黨、維新會等商談合作,計劃推舉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為在野黨聯盟首相候選人。盡管玉木雄一郎否認傳聞,但維新會等黨派已表現出合作意愿。
![]()
這些在野黨此前因政治訴求不同難以協同,如今面對高市早苗這一共同“對手”,以及對日本經濟乏力、外交走向的擔憂,首次形成明確共同目標:將自民黨拉下執政寶座。若在野黨成功聯合,再加上公明黨可能轉向支持在野黨,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將徹底斷絕。為挽回頹勢,高市早苗緊急與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非正式會面,試圖拉攏其成為新盟友。
但這種臨時合作缺乏基礎,國民民主黨即便同意,也定會提出苛刻條件,自民黨能否接受仍是未知數。更關鍵的是,高市早苗的極右翼立場讓她難以獲得廣泛支持——她曾連續11次參拜靖國神社,還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強征慰安婦的歷史,這種態度不僅引發周邊國家警惕,日本國內也有不少人擔憂她上臺會破壞中日、日朝關系,損害日本國際形象。
面對日本政壇亂局,中方態度始終明確。中國持續關注日本政治走向,尤其警惕日本政客在歷史問題上的立場,多次強調日本唯有正視并深刻反省歷史,才能贏得周邊國家信任,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若高市早苗上臺后堅持錯誤歷史觀,甚至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必然嚴重破壞中日關系,中方也會采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利益與地區秩序。
![]()
縱觀這場日本權力博弈,最大贏家或非高市早苗與在野黨領袖,而是自民黨幕后人物麻生太郎。高市早苗能當選自民黨總裁,離不開麻生太郎支持,自民黨五大要職中“麻生派”占三席,麻生太郎本人還擔任自民黨副總裁,高市政權甚至被調侃為“麻生的二次政權”。雖麻生太郎未料到公明黨會突然退出導致局勢失控,但他在自民黨內影響力仍舉足輕重,若高市早苗最終倒臺,麻生太郎或能趁機重新掌控自民黨,成為這場權力游戲的最終受益者。
目前來看,高市早苗的“首相夢”已岌岌可危。她既無足夠議會席位支持,又失關鍵盟友,還面臨在野黨聯合挑戰,疊加自身爭議立場,想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恐成空想。而日本政壇的這場混亂,不僅會影響其國內穩定與經濟發展,還可能對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連鎖反應,后續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