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月都已經在陸續交付8月的訂單了。”
廣州某小米汽車門店里,銷售小李一邊翻著手機訂單,一邊跟我說這話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現在下單買新能源車,很可能要等到明年春節才能提車。
而明年,意味著你要多掏1.5萬的購置稅。
這個國慶假期,從傳統豪華品牌到造車新勢力,大多能看到一個情況:燃油車在瘋狂甩賣,新能源車卻要排隊等幾個月
![]()
1. BBA集體“跳水”,15萬優惠只是起步價
先說個讓人震驚的數字:奔馳C級,優惠15萬。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15萬。
“相比平時會多優惠幾千塊。”奔馳4S店的銷售跟我說這話時,語氣平淡得就像在說今天天氣不錯。
隔壁奧迪更狠。多款車型現金優惠超15萬不說,進店還送國慶權益卡,各種禮遇堆得跟小山似的。
新能源浪潮來得太猛,傳統豪車品牌亞歷山大,他們只能用價格戰來守住最后的陣地。
但諷刺的是,即便優惠這么大,看車的人依然稀稀拉拉。我在奔馳店里待了一個小時,真正談價格的客戶不超過5個。
2. 新能源車賣得太好,產能跟不上
與燃油車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車展廳的人山人海。
理想汽車的銷售小王特別興奮:“國慶4天我就成交了40多臺i6!”
但他馬上又補了一句:“不過在我們銷售團隊里,這只能算中等偏上水平。”
40多臺只是中等偏上?這銷量放在任何一個燃油車品牌都能稱得上是銷冠了。
![]()
更夸張的是提車周期。理想i6要等13-16周,蔚來全新ES8要等6個月,小米SU7按官方說法要等30多周。
“今年完成提車開票幾乎不可能。”小米汽車的銷售直接給我潑了盆冷水。
這就是新能源車市的現狀:一邊是消費者排隊搶購,一邊是產能嚴重不足
3. 購置稅的“末班車”,錯過就是真金白銀
為什么大家都趕在國慶買車?
答案很簡單:購置稅。
今年是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的最后一年。從2026年開始,購置稅減半征收,每輛車最多也要交1.5萬。
算筆賬你就明白了:蔚來ES8,今年買29.88萬,免稅;明年買同樣的車,要多交1.2萬購置稅;小米SU7,明年要交9000多元購置稅。
這不是優惠不優惠的問題,這是實打實要多掏的錢。
所以各大車企紛紛推出“兜底”政策。理想、蔚來、極氪都承諾:如果因為產能問題導致明年才能提車,購置稅差額由廠家補貼。
“趕緊定下來,也能趕在購置稅開始征收前拿到車。”
這是我在每家店都能聽到的話術。
銷售們特別會算賬:現在下單,雖然要等幾個月,但能省下上萬塊;明年再買,不僅要交稅,說不定還沒現在的優惠。
![]()
這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饑餓游戲”。
車企們深諳消費心理:用免稅政策制造緊迫感,用漫長的等待期篩選真正的意向客戶,再用兜底承諾打消顧慮。
最絕的是,他們還會告訴你:“我們內部有消息,今年底大概率能提車。”
但另一家店的銷售又說:“今年提車概率不大。”
到底誰在說真話?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寫在最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962萬輛,市場占有率45.5%。
這意味著,每賣出兩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
明年開始,新能源車要交稅了。雖然只是5%,但對于動輒二三十萬的車來說,這筆錢不是小數目。
更重要的是,這釋放了一個信號:新能源汽車的“保護期”即將結束。
這或許就是時代變革的縮影。
對于想買車的人來說,現在確實是個糾結的時刻:
買燃油車吧,優惠雖大,但總覺得買了就過時;買新能源車吧,要么等幾個月,要么明年多交上萬塊稅。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趟最高1.5萬的購置稅“免稅末班車”,錯過了就真的沒有了。
至于該不該上車,就看你愿不愿意用幾個月的等待,換一張通往未來的車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