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從一個逃犯一步步成為名聞天下的闖王,并建立了大順政權。大順軍以西安為基地,一路北進,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攻入北京,滅亡了明朝。但李自成領導的大順政權在北京只待了四十多天,便一路向南奔逃。一年之后,李自成在逃亡途中被殺,大順政權因此滅亡。何以深受百姓歡迎的大順政權會覆滅得如此之快?大順政權的曇花一現,背后又有何玄機?
![]()
一、大順政權的建立
(一)李自成起義的原因
明朝萬歷年間,萬歷皇帝三十年不理朝政,一心積聚財富,與外界隔絕。后來,天啟皇帝喜好木工,耽于游樂,更是使朝政大權旁落于宦官集團之手,大太監魏忠賢一手遮天,權傾朝野,形成不可一世的閹黨。地方官員則大肆斂財,搜刮民脂民膏賄賂宦官,導致天下民不聊生。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實行宗室分封制度,給予宗室成員優厚的生活條件,“祿之終身,喪葬予費。”到了明朝末年,宗室人口急速膨脹,已達到十五萬余人,對明朝的財政造成了極大地負擔。這些宗室在享受國家財政供養的同時,還利用宗室身份,大肆侵占百姓的田產,使得許多農民流離失所,淪為流民。
除了供養宗室之外,明朝末年頻繁的天災和起義也是財政負擔加大的重要原因。政府大量撥款賑濟災民、鎮壓起義,卻始終治標不治本,只能不斷提高稅收,壓榨人民。這些舉動反而使得百姓紛紛舉起起義的旗幟,加入對抗明朝統治的陣營。
![]()
同時,在明朝的北方,名為女真的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建立了名為后金的政權。后金多次與明軍交戰,勝多敗少,攻占了許多明朝的領土。為了防備后金,明朝統治者只能不斷征兵,將其派遣至邊關,此舉更加引起了百姓的不滿。起義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李自成也加入其中。
(二)從逃犯到闖王
李自成出生于陜西,年少時就經常犯法,還曾被官府捕捉,知縣本想將他處死,卻被他僥幸逃脫。崇禎四年,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高迎祥號闖王,李自成則為闖將,為其征略四方。
當時起義軍共尊王自用為首領,但在崇禎六年,王自用被川將鄧玘所殺,高迎祥成為繼位的首領。李自成則趁機收攏王自用的舊部,實力有所增長。
隨后幾年,高迎祥與李自成時而分兵,時而合擊,攻陷了許多城池,戰果斐然。直到崇禎九年,高迎祥被明軍俘虜,并處以凌遲之刑。李自成憑借立下的戰功與樹立的威望,被推選為新一代的闖王。
![]()
(三)建立大順政權
李自成成為闖王之后,起義軍的發展進入衰退期。崇禎十一年,李自成被洪承疇打敗,只能敗走白水。隨后,洪承疇又與孫傳庭聯合,在潼關地區將李自成的軍隊大舉殲滅。李自成只能在十八騎的護衛之下勉強逃脫,到處逃竄。
崇禎十二年,走投無路的李自成投奔張獻忠,卻為張獻忠所拒。好在李自成沖破了明軍的封鎖,進入河南,一路招收饑民,起義軍又重具規模。
崇禎十四年,起義軍中加入了許多知識分子,為起義軍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開倉放糧、平買平賣、剿匪安民等政策獲得了許多百姓的好感,“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口號更是讓百姓對李自成軍無比擁戴。
崇禎十五年起,李自成率部向東挺進,一路上擊敗了許多明朝大將。在南陽決戰中,曾將李自成打得抱頭鼠竄、四處流亡的孫傳庭終于敗在了李自成手中,起義軍因此挺進湖北,攻占了襄陽等城市。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自號“新順王”。將手下將領各封其職,組建了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隨后的九月與十月,李自成兩度與孫傳庭大戰,孫傳庭戰死沙場,李自成順勢奪取西安。
![]()
次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改國號為大順。三月,大順軍隊攻入北京,陷入絕境的崇禎皇帝只能自縊于煤山之上。隨后,李自成為解決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威脅,率軍東征。雙方交戰之時,卻有清兵中途加入,打得李自成措手不及,退回北京。幾天之后,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稱帝,次日便立刻帶著家眷逃亡西安。
此后李自成經過了一年多的戰爭與逃亡。永昌二年五月,在清軍的不斷追擊下,李自成逃入湖北九宮山,不幸為當地武裝所殺。大順政權就此徹底覆滅。
二、大順政權覆滅的原因
(一)清軍的威脅
自萬歷年間以來,清軍崛起于東北,屢次大敗明軍,戰斗力強悍。到了崇禎年間,清軍已經擁有數十萬披堅執銳的騎兵,有吞并天下之志。李自成率領起義軍與明軍鏖戰之時,清軍作壁上觀,只等雙方兩敗俱傷,便來坐收漁翁之利。
同時,在山海關中,總兵吳三桂握有五十萬重兵。大順軍隊攻入北京后,吳三桂本想率部投誠,誰知劉宗敏卻擄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率領五十萬大軍轉投清軍,清軍實力大增。
![]()
吳三桂還在首鼠兩端,對投清之事猶豫不決之時,聽聞吳三桂與清軍有所勾結的李自成,已經糾集了十余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吳三桂一面裝作投降的樣子麻痹李自成,一面致信多爾袞求他速來支援。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軍與吳三桂軍在山海關展開激戰。此時,清軍卻從吳三桂軍隊右方突襲大順軍。李自成本就對清軍心懷忌憚,此時又遭突襲,心慌意亂,導致進退失據。眼見己方不敵清軍,李自成急忙攜子而逃,回到北京。
由于山海關已開,北京失去屏障,李自成只能在匆匆進行登基儀式后倉皇出逃,去往大順原本的首都西安。隨后的一年,大順軍在清軍的追擊下節節敗退,只能放棄西安,一路南下。在途經湖北時,李自成為當地人所殺。
(二)盡失民心
李自成的智囊李巖曾向李自成建議道:“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收天下心。”為了收買民心,李自成采用“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起義軍所到之處,都十分注重嚴明的紀律,不許軍隊劫掠百姓,要保持秋毫無犯。獲得了許多民眾的支持。
![]()
等到大順軍攻入北京,李自成自以為天下已定,皇位無憂,便放松了對軍隊的管控。雖然他一開始的確制定了“不殺人,不愛財,不奸淫,不搶掠,平買平賣,蠲免錢糧”的規則,但缺乏后續管理,使得士兵視規則如無物,在北京城內大肆劫掠,奸淫婦女,導致百姓有冤無處訴。
同時,以劉宗敏為首的將領還逼迫百姓供養士兵,每五戶人家供養一名士兵。可憐的百姓在遭受士兵劫掠羞辱之后,還要持續性地向士兵上供,心中早已怒意滔天。
所以等到李自成為清軍所敗,一路退守之時,沿途的百姓不再相信他的承諾,拒絕加入大順的軍隊,也不愿為大順軍提供補給。
(三)知識分子的叛逃
大順軍進入北京之后,對待百姓殘酷,對明朝的官員也不手軟。權將軍劉宗敏甚至以拷打明朝降官為樂。史料記載,劉宗敏對明朝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等總計八百余人嚴刑拷打,逼問他們財寶的藏匿之處。“征諸勛戚大臣金,金足輒殺之。”等到目的達成,便將他們盡數屠戮,不留活口。
![]()
劉宗敏這樣殘酷的折磨讓明朝的上層知識分子聞之色變,唯恐遭受同樣的折磨。所以一時之間,北京城內的知識分子紛紛叛逃,極少有人留下為大順王朝出謀劃策。
(四)部下離心
崇禎十三年,李巖加入起義軍。李巖文武雙全,年輕輕輕就得中進士。后因卷入魏忠賢一案被革職為庶民。李巖加入起義軍后,為李自成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幫助李自成獲得了百姓的支持。
李自成敗退京師后,不再禮賢下士,聽取謀士的意見,反而聽信讒言。奸臣牛金星忌憚李巖的才能,于是對李自成說李巖不會久居人下,若是授予他兵權,恐怕今后難以制約,于是李自成將李巖殺死。除了李巖之外,任何對李自成有所威脅的部下都被他一一鏟除,導致大順軍中人人自危,將士離心離德,戰斗力急速下降。雖擁有幾十萬大軍,卻都不堪一擊,輕易被清軍擊敗。
![]()
結語
李自成起義十三年,終于滅亡明朝,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大順政權。但是他進入北京城后,沒能及時拉攏吳三桂,導致吳三桂轉投滿清,山海關失去屏障之力,北京城被輕易攻破。同時,李自成也不能從嚴管理下屬,大順軍在北京城內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導致民心盡失。劉宗敏拷打官員,又導致大批知識分子出逃。最后,李自成還剛愎自用,疑心太重,無辜殺害下屬,使得君臣離心,將領不愿再為他效死力,終于釀成了敗亡的苦果。
參考文獻:
【1】《明史》
【2】《明末農民起義史料》
【3】《甲申傳信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