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5月1日,日寇發動了武漢會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棗宜會戰,并在廣東方面發動了良口作戰,企圖加強正面戰場的軍事壓力,動搖蔣介石政權的抗戰意志,引誘其投降。面對抗戰相持階段新的困難局面,國內動搖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國民黨高官甚至公開在陪都重慶大談“妥協投降”等消極論調。
![]()
![]()
百團大戰殲敵2.5萬
為了克服這一嚴重危機,八路軍方面決定在華北敵后戰場搞一場大的破襲戰,狠狠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8月20日,八路軍各部按照統一部署展開行動,迅速向正太、平漢、同蒲等鐵路和一些重要公路發動猛攻,這些交通線先后陷入癱瘓;“晉冀門戶”娘子關等要點要隘接連被攻克,日寇投入巨資的井陘煤礦也被破壞,停產達半年之久。
到次年1月24日戰役結束時,八路軍共攻克據點2993處,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并以自身傷亡1萬7千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日偽軍2萬5千余人的驕人戰績。當時日寇在華北的部隊共有9個師團、12個獨立混成旅團,共25萬人馬。
![]()
#優質圖文扶持計劃#3個混成旅團損失最大
但在一系列戰斗中,遭受打擊最大的就屬駐陽泉的獨立混成第4旅團、駐石家莊的獨立混成第8旅團與駐太原的獨立混成第9旅團。以第4旅團為例,即便按照日寇一貫傳統瞞報傷亡數字,僅承認百團大戰中陣亡2010人,其中就有276人屬于該旅團。
這些獨立混成旅團是1934年才出現在日寇陸軍序列中的編制,與日寇滿編近2.5萬人的師團相比,其往往僅有5000人左右,但調動方便,更加靈活。加上其往往配備40門各種山炮、野炮、步兵炮,還有近180挺輕重機槍,對付嚴重缺乏重武器的八路軍,火力方面綽綽有余。因此,從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到1939年,日寇相繼編成18個獨立混成旅團,負責承擔后方守備任務。
![]()
駐守正太鐵路沿線成為攻擊重點
第4、第9和第8獨立混成旅團,雖然分別直屬駐山西第1軍軍部和華北方面軍總司令部,但均是正太鐵路沿線的守備部隊。正太鐵路,這條橫穿太行山,連接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在1938年被日軍占領后,就成為日軍軍事運輸和掠奪山西優質煤炭資源的主要通道。依托這條鐵路,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對我根據地瘋狂圍堵、分割蠶食。
從1940年4月到7月,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副總參謀長左權與晉察冀軍區司令聶榮臻、129師師長劉伯承等人就反復討論醞釀,制定了一個大膽周密的作戰計劃:通過大規模破襲作戰,切斷橫貫晉冀兩省的大動脈——正太鐵路,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根據地連成一片。因此,百團大戰一開始,駐守該鐵路左中右三段的3個混成旅團自然成為打擊的重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