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俄烏互相遠程打擊的事,今天我就不再一一羅列了,簡而言之,烏克蘭又擊中了包括煉油廠在內的諸多目標,還有一些俄羅斯重要軍工廠發生爆發火災,但不確定是破壞還是事故;同樣,俄羅斯也在不斷攻擊烏克蘭,不過,就公開報道來看,俄羅斯擊中的目標數量遠比不上烏克蘭擊中的目標數量。
今天,我要著重提一件事,就是俄羅斯防空系統很可能首次擊落了烏克蘭“火烈鳥”巡航導彈,俄羅斯媒體公布了疑似“火烈鳥”巡航導彈的殘骸照片,并指出當時這枚導彈在100米高度飛行、速度為每小時600千米,但被什么武器擊落、擊落地點在哪里,則沒有透露。
![]()
截至撰文時,尚未看到俄烏兩國政府就該事件的官方表態。
稍早些,澤連斯基公開表示“海王星”和“火烈鳥”都已投入實戰,《世界報》則援引消息來源稱,烏克蘭發射了3枚“火烈鳥”導彈攻擊克里米亞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基地,兩枚導彈擊中目標,建筑物被徹底炸毀,俄方傷亡人數不詳,第三枚導彈則落在了距離目標約100米處,炸出一個直徑15米的巨大彈坑。
如果俄媒和《世界報》的報道都屬實的話,那么,很可能驗證了我之前的擔憂,即“火烈鳥”巡航導彈并不像公開報道里那樣強大、可靠,畢竟,成本50萬美元、大量使用民用零部件的產品,跟價值上百萬美元、由軍用級零部件制造的產品,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炸出一個直徑15米的巨大彈坑,充分說明了“火烈鳥”的威力,1150千克的戰斗部要遠超一般巡航導彈,即便是俄軍專門改進、增大的KH-101巡航導彈戰斗部,也不過是800千克重,而改進之前是400千克,“戰斧”的戰斗部則是454千克(1000磅)重。
![]()
但1枚“火烈鳥”打偏,說明其末端精度、抗干擾能力不佳,“火烈鳥”很可能使用了慣性導彈加衛星導航糾偏技術,并未配備昂貴的末端制導系統,而俄羅斯對GPS衛星信號還是有一定干擾能力的,此前一度讓烏軍的衛星制導彈藥幾乎毫無用武之地。
飛行高度100米、速度每小時600千米,相比那些更專業的巡航導彈,則有些偏高、偏慢,再加上“火烈鳥”龐大的體型,導致其更容易被發現、被擊落。
不過,即便是存在這些問題,能夠三發兩中,再考慮到50萬美元的成本,“火烈鳥”表現也很不錯了,尤其是再加上據稱3000千米的最大射程和1150千克的戰斗部,堪稱物美價廉了。
![]()
根據公開報道看,烏克蘭在這個月應該能將“火烈鳥”的月產量增加到210枚,再加上此前的囤積,我倒是很期待烏克蘭會如何再次使用“火烈鳥”,射程3000千米、戰斗部重1150千克,俄羅斯的大型軍工廠、與軍事相關的煉油廠、油港等,一旦遭到多枚“火烈鳥”攻擊,考慮到俄羅斯防空網的薄弱,后果已經可以想象了,就看烏克蘭會按照什么順序挨個清除這些俄羅斯戰爭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